風吹半夏:傅東育,又是導演兼編劇,年代劇為什么要泛偶像化?
關于《風吹半夏》的口碑,許多人皆用毀譽參半來形容,足見爭議之大。

毀譽參半
譽自然是稱贊,多數(shù)來自于趙麗穎的粉絲,這是可以預見的。在“飯圈文化”中,但凡是自己偶像出演的影視作品,粉絲務必要力挺到底。

毀則是批評之聲,不排除其中有趙麗穎的黑粉,但還是以路人居多。批評的焦點不外乎許半夏的主角光環(huán)過于強大,部分劇情脫離了現(xiàn)實,甚至有著明顯的泛偶像化趨勢。
泛偶像化
或許有人要問了,《風吹半夏》哪里泛偶像化?
許半夏去境外販廢鋼,結果遭遇了騙局,幾位合伙人相繼回國。只有許半夏堅持留下,誤打誤撞找到了采購渠道,無奈手中資金不足,打電話向趙壘求助。出人意料的是,趙壘猶豫再三最終同意了,讓不少觀眾大呼不可思議。

原因非常簡單,趙壘與許半夏并不熟,加之兩人相隔千里之遙。此時的趙壘,對于許半夏在境外的真實情況,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一旦許半夏使詐,或者許半夏再次被騙,趙壘便等于在自毀前程。

以常理踱之,趙壘是不可能答應許半夏的,風險實在太大。估計有人會說,趙壘對許半夏有好感,故而選擇了相信。對于這種觀點,想起了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條視頻,其中有這樣一段論述。很多韓國偶像劇的女主角,往往是相貌平平、身材平平、學歷平平、出身平平,但各方面堪稱的完美的男一號和男二號,皆對其情有獨鐘。這樣的人物關系設定,源于現(xiàn)實中大部分的女性與女主角如出一轍,偶像劇要給予她們做白日做夢的空間,留有一絲飛上枝頭變鳳凰的遐想,以此來博得女性觀眾的青睞。

具體到《風吹半夏》,許半夏的人物設定從來都不是美女,即便是許半夏的飾演者趙麗穎,顏值方面也算不得出類拔萃,正常人而已。至于許半夏其他方面的條件,與趙壘相比,同樣談不上難得一見。加之,兩人此時的交集并不多,站在正常人的角度上,真心不值得趙壘冒這么大的險。故而,才會有人覺著這段劇情太偶像劇了,沒有道理可講,也不符合邏輯。
需要較真兒
說到這里,一定會有人出來和稀泥,言稱看劇沒有必要較真兒。其實不然,舉一個例子好了,《康熙王朝》是公認的良心劇,可其中也存在著瑕疵,比如太皇太后自稱“孝莊”。要知道“孝莊”是太皇太后死后的謚號,生前是不可能以此自居的,既不合情又不合理。于是在后來的影視作品中,例如《天下長河》,便沒有犯同樣的錯誤了。戲雖然是假的,但反映現(xiàn)實題材的戲,肩負著向大眾展示世間百態(tài)的義務,理應力求逼真,不能僅僅是意思到了即可。

當然了,如果是偶像劇,沒有人會去斤斤計較,畢竟劇種的風格如此。怕就怕,打著現(xiàn)實題材的名頭,大搞偶像劇的套路,那么遭到質疑是必然的。
又是傅東育
至于《風吹半夏》為什么會拍成這樣,就不得不說該劇的導演兼編劇傅東育了,個人之所以對其記憶猶新,還要從《冰雨火》說起,同樣由傅東育編劇、執(zhí)導?!侗昊稹返念}材就不必說了,絕對的正能量,但制作水準著實不敢恭維,單論劇情的話,稱之在給緝毒干警抹黑都不為過。

王一博飾演的陳宇,用一個詞來概括——無組織無紀律,多次違抗上級的命令,各種不專業(yè)的操作頻出。放到現(xiàn)實生活中,不要說當不了緝毒干警,哪怕是普通的民警,也不會用這樣的人。縱然如此,陳宇還是一路開掛,與吳振峰(陳曉飾)聯(lián)手摧毀了兩大販毒集團。一言以蔽之,罔顧事實,強行給主角添加Buff,假到令人發(fā)指。

為此有人站出來反駁,稱傅東育體驗過緝毒干警的生活,陳宇這個角色也是原型人物的。體驗生活也好,原型人物也罷,敢問傅東育一句,難道原型人物也如陳宇一般愣頭青嗎?真正的警察,從進入警校那一天開始,就必須要學會服從命令聽指揮,這是一切的前提。有意見,可以提出來,但絕不允許擅自行動,否則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查案,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由此可見,傅東育似乎十分推崇個人英雄主義,習慣于將主角打造成某種程度上的“救世英雄”。陳宇如此,許半夏也是如此,不過在個人看來,力挽狂瀾之人不是沒有,但大多數(shù)成功者依靠的是團隊。好萊塢大片中,孤膽英雄一人一槍干翻幾十人乃至上百人,終究只是黃粱一夢!
結語
拍什么劇用什么路子,不要生硬“嫁接”,那不是創(chuàng)新,而是在瞎胡鬧!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