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三海軍驅逐艦介紹-1934型,1934A型,1936型,1936A型,1936B型
德三海軍實際服役了的5型驅逐艦。

一、1934型
1934型是納粹德國海軍的第一型艦隊驅逐艦,也稱為Z1級,于1934年10月-1935年1月間建造,共4艘(Z1-Z4)。
尺寸:長119.3米 X 寬11.3米 X 吃水4米
排水量:1625噸(標準)/3156噸(滿載)
動力:6臺瓦格納(Wagner)鍋爐,2臺渦輪機,70000馬力最高38.2節(jié)
續(xù)航力:4400海里/19節(jié)
武器:127毫米主炮5門,37毫米速射炮4門,20毫米機炮4門,四聯(lián)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座
編制:315人

作為戰(zhàn)后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它存在的問題非常多,例如武器裝備太多導致重心太高、艦體結構強度不足、動力系統(tǒng)過于精密復雜可靠性差等。另外由于對空中威脅估計不足造成防空火力薄弱。Z1型服役后先后進行過多次改裝,內(nèi)容包括艦體加固、修改艦橋煙囪外形、換裝三腳桅等。但這個型號對日后德國驅逐艦的發(fā)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整個二戰(zhàn)中的德國驅逐艦幾乎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
二、1934A型

1934A型又稱為Z5級,共建造12艘(Z5~Z16)。其中Z5-Z8使用瓦格納鍋爐,Z9-Z16則使用巴松鍋爐。Z5級吸取了1934年型的設計教訓修改了艦用主機設計并改善耐波性,是簡化了設計以便加速建造的改良型,因此部分船艦甚至與1934年型同期服役。不過由于使用的仍是只能對海射擊的舊式艦炮,在總體性能上仍無法和英國驅逐艦相比。在開戰(zhàn)后主要拿來當布雷艦使用。其艦艇參數(shù)與武裝同1934型基本相同。1945年德國投降后尚有5艘存活,并移交給英國、法國、蘇聯(lián)海軍,最后一艘退役的時間為1958年。

三、1936型
1936型驅逐艦又稱為Z17級是1934型和1934A型的放大和升級版本,共建成6艘(Z17-Z22)。本級艦對前級艦的重大缺陷進行了修復,尤其是引擎的可靠性和結構的完整性得到了很大提升,而對船首的設計升級也提高了她們的航行能力。并且從這一型的Z20號開始,德國驅逐艦正式采用了穿浪性能更好的大前傾式艦艏。
尺寸:
Z17-Z19:長123米 X 寬11.8米 X 吃水4米
Z20-Z22:長125.1米 X 寬11.8米 X 吃水4米
排水量:2411噸(標準)/3415噸(滿載)
動力:6臺瓦格納(Wagner)鍋爐,2臺瓦格納渦輪機,70000馬力最高38.5節(jié)
續(xù)航力:4850海里/19節(jié)
武器:127毫米主炮5門,37毫米速射炮4門,20毫米機炮7門,四聯(lián)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座
編制:313人
1940年,1936型驅逐艦首次參加實戰(zhàn),其任務是攻占挪威納爾維克港口,切短以英國為主的聯(lián)軍的退路。由于采用突然襲擊的戰(zhàn)術,所以德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將1936型驅逐艦駛入維克港口,并對英國及其他聯(lián)軍的海上力量進行了攻擊。為挽救納爾維克港口,同年4月10日~13日,英國皇家海軍對納爾維克港口的德國驅逐艦發(fā)動反擊,導致德國的大部分1936型驅逐艦被擊沉,只有擔任“沙恩霍斯特”級戰(zhàn)列巡洋艦護航任務的兩艘幸免。

四、1936A型
1936A型又稱Z23級,1938年11月-1940年4月共建成8艘(Z23-Z30),它們是德國海軍為應對世界驅逐艦大型化和重裝化的趨勢而研發(fā)的。1936年A型仍舊從1936年型改進而來,艦體進一步加長加寬,排水量加大。主要武器是5門150毫米50倍徑C36炮,其中前主炮是雙聯(lián)炮塔,其余3門炮分裝在3個單聯(lián)炮塔中。建造中由于雙聯(lián)炮塔生產(chǎn)進度延誤,它們在完工時其雙聯(lián)裝炮塔的位置上也只能安裝單裝炮塔。到1942年后,除了Z26和Z30外,其余各艦逐次安裝雙聯(lián)裝炮塔。雖然火力非常強大,但是它們艦艏的雙聯(lián)轉炮塔使艏部重量過大,艦只在風浪中產(chǎn)生嚴重縱搖,導致適航性下降。于是后來的設計又恢復裝用127毫米主炮,還開始研制搭載128毫米高平兩用炮的驅逐艦。

尺寸:長127米 X 寬12米 X 吃水4米
排水量:2603-2657噸(標準)/3542-3694 噸(滿載)
動力:6臺瓦格納(Wagner)鍋爐,2臺瓦格納渦輪機,70000馬力最高36節(jié)
續(xù)航力:5000海里/19節(jié)
武器:150毫米主炮5門,37毫米速射炮4門,20毫米機炮5門,四聯(lián)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座
編制:321人
此外1936A型還有7艘戰(zhàn)時增產(chǎn)型(Z31-Z34,Z37-Z39),其續(xù)航力相比戰(zhàn)前產(chǎn)1936A型有所增加。

五、1936B型
鑒于1936年A型裝備的150毫米炮表現(xiàn)欠佳,德國人決定在新建的驅逐艦上恢復使用口徑較小但射速較快的火炮,這就是1936年B型驅逐艦(Z35,Z36,Z43-Z45)。其艦體與1936年A型相同,但為了改善穩(wěn)性和增強防空火力,主炮恢復為5座127毫米單裝炮塔,其配置與Z1級一樣,但防空炮在完工時就已經(jīng)增強。該級中的Z35、Z36和Z43在1942-1944年完工。Z44和Z45雖然在1944年下水,但前者在1944年7月29日的舾裝中被盟軍飛機炸毀,后者終止建造。所以Z43成為德國海軍在戰(zhàn)爭中完工并參戰(zhàn)的最后一艘大型驅逐艦。

尺寸:長127米 X 寬12米 X 吃水3.83米
排水量:2559噸(標準)/3599噸(滿載)
動力:6臺瓦格納(Wagner)鍋爐,2臺渦輪機,70000馬力最高36節(jié)
續(xù)航力:5900海里/19節(jié)
武器:127毫米主炮5門,37毫米速射炮4門,20毫米機炮15門,四聯(lián)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座
編制:313人
除了上述五型之外,二戰(zhàn)德國還有1936C型,1942年型,1944年型的建造計劃,但沒有一艘實際完工,在此不做敘述,放上一張1936C的圖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