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典故 | 1期10條
1、阿斗【溯源】“阿斗”是三國時期蜀漢后主劉禪的小名,他登臨皇位后,整日不思進取,只會縱情玩樂,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于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釋義】人們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庸碌無能、無法扶持成才之人。
2、阿Q精神【溯源】著名文學家魯迅在中篇小說《阿Q正傳》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阿Q非常窮,窮得只剩一條褲子,甚至連姓名都沒有。他每次受了屈辱,都不敢正視,反而用自我安慰的方法,說自己是“勝利者”,他的這種精神勝利法被稱為阿Q精神?!踞屃x】后來人們常用“阿Q精神”來比喻那種明明失敗、還自以為是勝利者的人。
3、愛莫能助【溯源】《詩經(jīng)·大雅》中記載,周宣王姬靜在位時,周室中興國泰民安,大臣伊吉甫曾撰文道:“周室之所以中興,全賴有大臣仲山甫的輔佐,只有仲山甫大力推行宣王德政,并能及時進諫批評君王,眾人不能相助,無法起到他的作用,所以功勞只能歸功于他?!薄踞屃x】現(xiàn)喻指有心幫助卻無力施援,也多用作客套話、婉拒別人的一種托詞。
4、愛屋及烏【溯源】《說苑·貴德》中記載,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后,問姜太公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姜太公答:“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仆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武王認為不妥,又問邵公,邵公說:“有罪者殺,無罪者赦?!痹賳栔芄?,周公旦主張“惟仁是親”,即過錯在于紂王,百姓無責。武王聽后感慨:“真是胸懷寬廣呀,這樣天下就可以太平了。”【釋義】借指愛一個人連同要愛與其有關(guān)聯(lián)的一切人或物。
5、安步當車【溯源】《戰(zhàn)國策·齊策四》中記載,齊宣王有心招納在齊國隱居的飽學之士顏斶為官,但卻當場流露出不敬之意,顏斶直言不諱道:“玉石經(jīng)過雕刻,本來面貌就要失掉,有學問的人做了官,原來本色就要失掉,我情愿回鄉(xiāng),粗茶淡飯權(quán)當是吃肉,安閑散步權(quán)當是乘車,正大光明地生活著,自會知足常樂?!薄踞屃x】現(xiàn)形容慢騰騰走路,或形容怡然自得。
6、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溯源】此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詩句。安史之亂后,四處流浪的杜甫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蓋了幾間茅草房,即后世所稱的“浣花草堂”。第二年秋天,“浣花草堂”被大風吹破,頑劣的小孩又抱走了屋上的茅草,此時正逢大雨傾瀉而下,草堂里登時透風漏雨,無法睡人。杜甫感慨良多,遂作此詩,提出了“民吾同胞”的偉大理想?!踞屃x】現(xiàn)指惦記民眾百姓,為其解除疾苦之意。
7、安居樂業(yè)【溯源】東漢時期的班固曾提出:按照古代先王的制度,從天子到守門戶的人,他們的俸祿所得和擁有之物,雖然差別很大卻互不越界。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從上到下各有分工且樂于本業(yè),各行其事且互不相擾?!踞屃x】喻指社會穩(wěn)定生活安寧,人民居有定所樂于本職。
8、安貧樂道【溯源】“貧”指生活條件,“道”指規(guī)律、思想體系、學說主張?!鞍藏殬返馈笔侨寮伊⑸硖幨赖囊环N修養(yǎng)準則?!墩撜Z·雍也》中,孔子就曾以此稱贊過弟子顏回?!踞屃x】現(xiàn)喻指在特定條件下盡管身處困境也樂于堅持某種思想或做法。
9、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溯源】《莊子·秋水》中記載,道家代表人物莊子與名家代表人物惠施曾有過一場著名的“魚我之辯”,這場辯論旨在申明不要因為追求世俗之名而毀壞了天然本性,盡管“魚”、“我”在“名”上有別,但“本性”歸一,要謹慎保持天性不使其喪失,即返本還原,恢復本性?!踞屃x】現(xiàn)在此句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常形容某一方強詞奪理的詭辯之術(shù)。
10、安樂窩【溯源】《宋史·邵雍傳》中記載,宋代著名理學家邵雍初到洛陽時不謀求做官只圖生活安樂,僅有一處簡陋居所難遮風雨,司馬光、呂公著、富弼等好友敬重他的為人,贈其田園與住宅。邵雍常在農(nóng)時親自耕種與收秋,但也只為獲取少量糊口之糧,閑暇時分,他即飲酒賦詩,并自將住處稱為安樂窩?!踞屃x】現(xiàn)喻指安適的生活環(huán)境,多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