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駕臨 | 試駕評測本田第四代飛度GR9

序
感謝江門本地的車友提供這臺剛提車不到一周、里程不到150公里的第四代飛度潮享版讓我進行評測。車主表示即將對它進行改裝,很快啊,所以正好趁這臺GR9慘遭毒手之前,來一個幾乎是全原廠狀態(tài)下的評測。

本田第四代飛度的開發(fā)理念是回歸初心、回歸實用的本質(zhì),而在習慣了GK5高人幾等的運動性和可玩性之后,GR9引起了相當一部分本田粉的焦慮,擔心自己錯過了最好的一代,一時間我們被鋪天蓋地的預測性解讀刷了屏。
那么,GR9的實際表現(xiàn)到底如何?不信謠,不傳謠,不親自開到山路上放開手腳跑個幾圈,永遠沒有正確的答案。
外觀
全球跨界車風潮的興起,令飛度也沒能幸免,新款推出了普通兩廂版和跨界版車型,潮享版屬于兩廂版的次低配。從第三代到第四代,飛度的外觀設計有著很大的跳躍,GR9變得更圓潤可愛,已經(jīng)找不到GK5散發(fā)的那種戰(zhàn)斗氣息,反而更接近初代飛度GD給人的感覺,本田稱之為熟悉而簡單的設計。

三個低配車型都只有造型相當樸素的鹵素大燈。

潮享版的保險杠也沒有霧燈。

帶光導纖維的LED組合尾燈立體感營造得比較到位,還有一點熏黑的感覺。而包括頂配車型在內(nèi),在開小燈時只有外側(cè)兩條彎曲的LED燈帶被點亮,后門上兩條橫向的燈帶只是裝飾,并不作為小燈或剎車燈被點亮。

在對比廣汽本田的官方型錄后,不得不說官圖也有很大的誤導性。

這時我們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日原飛”GR就算是HOME版,開小燈時LED燈帶也能整體點亮,更能突顯尾燈的整體造型。這時,一大波新飛度車主肯定是一邊心里罵著MMP,一邊上網(wǎng)搜索著改裝攻略~

GR9車窗的整體線條跟GK5相似,全新的A柱設計是出自本田技術(shù)研究所的“黑科技”,由超細前立柱與后方粗大的A柱組成。

前立柱并不承受碰撞負荷,帶來了超大面積的小三角窗,和前所未有的前方全景視野,解決了一直以來飛度粗大的A柱導致的視覺盲區(qū)問題。

從外后視鏡位置開始上揚的窗線,一直向后延伸至尾燈頂部,而C柱前方的線條又一直延伸至尾燈的底端,形成一個相交的“X”造型;油箱蓋以一個不規(guī)則多邊形融入其中。

后保險杠兩側(cè)的反光片開口像極了高達的噴氣口,整體的外觀設計有著濃郁的二次元風格,就像一臺從動漫跳進現(xiàn)實的車。

內(nèi)飾與空間
在飛度上首次出現(xiàn)的兩幅式方向盤,強調(diào)的是科技感而非運動感。三個低配車型的方向盤都十分干凈,只有左邊的一個按鍵跟一個滑輪,用于液晶儀表的菜單控制,并不能調(diào)整音響的音量。

全液晶儀表是典型的本田風格,上方的弧形是模擬的轉(zhuǎn)速表。液晶儀表左邊是圓形的儀表亮度調(diào)節(jié)按鈕,一鍵啟動/熄火開關(guān)位于右側(cè),為了左右對稱,一鍵啟動開關(guān)的位置有點偏上,且被方向盤遮擋,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

能直接吹空調(diào)的杯架增加至左右各一個,設計師給它們安排上了別致的邊框,邊框的顏色根據(jù)不同版本車型的內(nèi)飾配色而有所不同。

此外遍布車內(nèi)的十多處儲物空間非常貼心實用,包括四個車門上和擋把前后的多個儲物空間,還有傳統(tǒng)手套箱上方新增了造型別致的儲物盒。

全系車門的飾板是硬塑料材質(zhì),均沒有用上織物或皮質(zhì)裝飾。無天窗版本車頂上方只有中央的車頂照明燈,而沒有前排閱讀燈,司機位的照明并不理想,這是飛度從GK無天窗版開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同樣從GK開始,后備箱照明也消失于飛度的配置列表中,在夜晚使用后備箱實在很不方便。

新飛度2530mm的軸距與上代保持一致,在本田MM理念之下,后排腿部空間與頭部空間相對充裕,能輕松滿足五口之家的出行需求。

本田官方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后備箱容積,目測縱深和高度都不錯,只是因為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更向后傾,加上有一點后溜的尾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備箱上半部分的空間。

只能整體放倒且不能完全放平的二排座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最大載物空間和空間使用的靈活性。但即使沒有了一、二代全系標配的魔術(shù)座椅,新飛度仍然是A0級兩廂車的空間之王。

動力系統(tǒng)
1.5L地球夢發(fā)動機型號進化為L15BU,在性能參數(shù)上與上代并無二致,仍維持131匹的最大功率和155牛米的峰值扭矩,且輸出最大功率、峰值扭矩時的轉(zhuǎn)速,和11.5的壓縮比也沒有改變。不同的地方在于支持了國六排放。另外感觀上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高壓直噴系統(tǒng)工作時的噪音更小了,無論在車外還是車內(nèi),如今聽起來都柔和了許多。

變速箱方面,與上代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手動擋車型,全系僅搭載了注重加速體驗的本田“G-Design Shift”CVT無級變速箱,除了常用的D擋,均有小綠葉節(jié)能模式和S擋,僅潮跑Pro版提供了方向盤換擋拔片。

改良自上代車型的動力系統(tǒng),使飛度依然擁有同級車中極為突出的動力性能、燃油經(jīng)濟性和可靠性。
操控性
在發(fā)動機動力輸出、變速箱、軸距、輪胎寬度均與上代保持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是GR9的操控性能并不會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就算是一臺入門級的小車,本田也把的底盤都調(diào)得火喉十足,力求在相當有限的成本下,最大限度地兼顧舒適性和運動性。而與底盤調(diào)較相得益彰的是,四條不起眼的原配185 60R15 DUNLOP EC300輪胎,實際表現(xiàn)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

行駛在鋪裝良好的市區(qū)路段,大部分胎噪、風噪和震動都得到有效過濾,車廂靜謚性相比上代進步十分明顯。

在鋪裝稍差的路面,瑣碎連續(xù)的小震動還是會傳至車內(nèi),在過減速帶的時候,懸掛對震動的吸收和對彈跳的抑制中規(guī)中矩,就算以稍快的車速通過,底盤也沒有松散感,駕乘舒適性相比上代稍有進步。

全新設計的A柱對前方視野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在山路上感覺尤為明顯。剎車初段腳感軟得來還有點虛,要深踩一點這套前碟后鼓的剎車系統(tǒng)制動力才會全數(shù)釋放,應付這臺重量只有1.1噸的小車完全足夠。電動助力方向盤助力力度十分適中,比GK要輕一點,快速左右扭動方向盤,車頭的指向會有一點延時,但零壓力的人車交互使人很快就能融入它的節(jié)奏之中。

懸掛的初段不硬,在初段之后又有足夠的韌性,允許一定程度的側(cè)傾,但沒有失去避震行程中后段的支撐性,提高了前輪的極限。得益于輕盈的車身和得當?shù)牡妆P調(diào)校,在大大小小的彎中都不容易突破前輪的極限??焖購澲姓v車的轉(zhuǎn)向竟出乎我意料的中性,它沒有絲毫推頭的意愿,哪怕我?guī)е^深的油門打方向盤,輪胎也只是輕輕一叫,ESP還沒來得及介入,前輪立馬再次緊緊咬住地面繼續(xù)前行。雖然過彎時車身的動態(tài)算不上輕描淡寫,但如此中性的轉(zhuǎn)向和如此之高的前輪極限,已經(jīng)足以讓我喜出望外,并樂在其中。此時我不禁感嘆,本田還是那個本田。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在呆萌的外表之下,GR在有著更高底盤質(zhì)感的同時,竟具有超越GK的操控極限。

配置
在說配置之前先說明一下,畫面中出現(xiàn)的倒車雷達、中控大屏、中央扶手箱、皮質(zhì)座椅套都是車主提車時加裝的。
第四代飛度的配置相比上代有著不少的變化,如全系標配了ESP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和一鍵啟動,上代車型還只是頂配才有;新增了全系標配的胎壓報警;側(cè)氣簾下放到中高配車型上;潮跑Pro和潮越Max搭載了最新版的Honda Sensing;高配車型用上了LED大燈……

毫無疑問,指導價8.68萬的潮享版將是四代飛度最走量的版本。為什么不是售價8.18萬的潮啟版?因為818的配置已經(jīng)縮水到喪心病狂的地步了。在潮享版的基礎上,它去掉了音響系統(tǒng)、USB接口、輪轂罩、備胎、化妝鏡、后雨刷、后備箱隔板……
除了把飛度的入門價格與上代自動擋低配保持一致之外,我不明白潮啟版的存在價值是什么,因為這已偏離了飛度回歸實用的初心和本質(zhì),實用并不等于簡陋。如果潮啟版的目的是給發(fā)燒改裝玩家一臺最素的車,那么請把手動擋也一同拿回來,順便把售價回到7.38萬,謝謝~
還有魔術(shù)座椅,絕對是老飛度車主忍不住要吐槽的地方。獨特的中置油箱布局令魔術(shù)座椅成了可能,多年以來魔術(shù)座椅是飛度領(lǐng)先同級競爭對手的核心優(yōu)勢所在,可以說是飛度的靈魂。 但從GK開始,飛度的魔術(shù)座椅就跟我們漸行漸遠,如今GR只能在跨界的潮越/潮越Max版上找到,有點勸退強迫癥患者的意味。如果我只喜歡兩廂版,又喜歡魔術(shù)座椅,這時只能“靠自己”了~

跨界版的后輪拱內(nèi)還能看到內(nèi)襯,兩廂版就不用想了,這是潮跑Pro版車主自己加裝的內(nèi)襯。

擋把到后排杯架這一大塊塑料面板的柔性奇高,裝上中央扶手箱后左右搖動,竟然連擋把位置的面板都在一起搖擺。

從第一代開始,本田飛度走的就是精品小車路線,出色的做工和可靠性令人印象深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擁有冠絕同級的發(fā)動機和更豐富的主/被動安全配置之后,不難理解GR9要把定價維持在具有競爭力的水平,必須有所取舍。
Overall
作為一個初代飛度的車主,我對飛度自然有著特別的情感。在將近二十年里,它歷經(jīng)了四代的進化,每一代每一細節(jié)的變化我都看在眼里,如今最新一代相比誕生時已成熟了太多太多。

新飛度仍然是年輕人或普通家庭承擔得起的本田入門級全能小車,只是外觀和內(nèi)飾設計變得更人畜無害,它保持了與上代一致的機械素質(zhì),擁有同級最出色的動力和油耗表現(xiàn),底盤質(zhì)感和操控性能也進一步。

它用創(chuàng)新的設計和更豐富的安全配置來提升安全性,超強的實用性令它仍然面面俱到。當然我們能在它身上挑出一些不足,但并不妨礙它繼續(xù)在A0級市場中鶴立雞群。如果后續(xù)車型能提供更靈活的配置選擇與更精細的做工,真正回歸一輛貼心實用的精品小車,無疑更能體現(xiàn)本田飛度的初心。

———————分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