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怨報怨,以直報怨,還是應該以德報怨?
一般大家都覺得,對那種小人我不能一味地去姑息、遷就他,所以我要“以直報怨”,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孔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是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一個最低的底線,“直”就是底線,應該以公平、正直來判斷和衡量。

但作為一個公司的領(lǐng)導,員工有喜歡你的,也有不喜歡你的,有捧你的,也有怨恨你的,那你是要和員工爭斗還是“報怨以德”呢?在有道的領(lǐng)導者眼里,每個員工都各有其優(yōu)勢,應該人盡其才,老子曰“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人與人之間相處,可能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首先是“以怨報德”,比如我一直在幫這個人,我?guī)土艘院螅堑桓兄x我,反而到處說我壞話,中傷我。其次是“以怨報怨”,你怨恨我,我也怨恨你,彼此就杠上了;然后是“以直報怨”,我不想與你糾纏,我們公平、公正地解決問題;最后是“以德報怨”,你對我不好,我完全不在意,但希望你能變得更好,比如高明的領(lǐng)導對員工、父母對待孩子,或者是那種境界高的人才能做到。

一個人的人生怎么改變,一定是我們主動要去改變的。我們生命中遇到很多人是“以怨報德”的,但我們不要“以怨報怨”,有些時候,雖然我們本心是為了幫助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能是害了他,比如養(yǎng)成了他懶惰的性格,或者他已經(jīng)覺得一切理所當然,所以需要反思我所給的“德”是不是真的恩德,如果不是,我們的幫助恐會適得其反,反而會引起他的怨恨?!吧评f物”就是真的對人是有利的,像金錢物質(zhì)的支助雖然重要,但道德的指引和教導更加重要,這是立身處世的基礎(chǔ)。不是善良不對,而可能只是用錯了方式。
一個人的境遇如何,其實完全取決于他自己如何做人處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