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從關張寫到陳鶴壽
? ? ? ? ?從兩周封建武士到先秦漢游俠,則是周王封建武士化為先秦刺客類,墨家也屬此類。從秦漢(漢前期)游俠例如一諾千金的季布到劇孟,郭解類人物最終走向兩漢武力豪強。 而武力豪強在漢末有兩途徑,例如張飛類因為強宗大族或是巨富從地方武力豪強走向文學家族,在魏晉時期轉為門閥,例如張飛善書,重上輕下。而關羽類則是另一歷史途徑,最終轉為武家人物,多淪為門閥家將部曲,為魏晉時人所輕。
? 張飛類轉化途徑也是魏晉武人在社會文化背景,價值判斷下愈發(fā)明顯的一條進身之途徑,提高家族社會地位途徑。此種由武轉文模式要非常注意,實則是文化變遷,文明嬗變具體體現(xiàn)。
? ? ? ? ?例如南朝武力不振,正是南朝文化,具體說便是社會價值觀之社會風氣所致。導致南朝武人一旦位列高位,便朝著文學門閥前進,由武轉文。這類例子舉南朝舉不勝舉。從東晉初期陶侃家族升降,從溪族出身以疆場武力致身荊州,乃有分陜之重的陶侃到其后代寫詩陶淵明。數不勝數。《世說新語》文學門閥輕視武人更是難以枚舉,引世說新語桓溫條如下,桓大司馬乘雪欲獵,先過王、劉諸人許。真長見其裝束單急,問:“老賊欲持此何作②?”桓曰:“我若不為此,卿輩亦那得坐談? 可見一斑。?
? ? 南朝便是在此種文化衰頹中社會不斷衰敗,陷入循環(huán)。乃至社會衰敗到,侯景千人渡江,圍困臺城,南朝竟無人可用,梁武帝招攬之北來武人羊侃病故,則陷入侯景所謂“有菜無醬(將)”困局,身死國滅為后人笑。南朝宋齊梁陳歸于北朝,所謂塞外精血,舊染即除,新機重啟,創(chuàng)空前世局陳鶴壽論這是重要視角。
? ? ? ? ? ? 文化之變遷,社會價值判斷之變化,精神內核之蛻變,往往是歷史長時段興衰之本質。此為陳鶴壽先生遠見卓識而暗合其儒家士大夫身份所在。 陳之論興衰依舊是儒家士大夫視角,不過是“史家不幸,詩家幸”翻版“人間不幸,史家幸”,為睜眼看世界晚清士大夫,從內向外視角經歷滿清崩潰,民國衰敗,儒家士大夫即將走入歷史灰燼前,以最后之儒家士大夫內外兩種視角總結審視中國歷史之最高峰。 此種高峰在儒家士大夫數千年脈絡成為灰燼后,再無人有同類儒家士大夫生活體驗,歷史體驗,從此成為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