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經傳集解後序 【西晉】杜預.撰
大康元年三月,吳寇始平,余自江陵還襄陽,解甲休兵。乃申抒舊意,脩成《春秋釋例》及《經傳集解》。
始訖,會汲郡汲縣有發(fā)其界內舊冢者,大得古書,皆簡編,科斗文字。發(fā)冢者不以為意,往往散亂??贫窌脧U,推尋不能盡通。始者藏在祕府,余晚得見之,所記大凡七十五卷,多雜碎怪妄,不可訓知?!吨芤住芳啊都o年》最為分了?!吨芤住飞舷缕c今正同,別有《陰陽說》,而無《彖》《象》《文言》《繫辭》,疑于時仲尼造之於魯,尚未播之於遠國也。其《紀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無諸國別也。唯特記晉國,起自殤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莊伯。莊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魯隱公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為歲首,編年相次。晉國滅,獨記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蓋魏國之史記也。推挍哀王二十年,大歲在壬戌,是周赧王之十六年,秦昭王之八年,韓襄王之十三年,趙武靈王之二十七年,楚懷王之三十年,燕昭王之十三年,齊昏王之二十五年也。上去孔丘卒百八十一歲,下去今大康三年五百八十一歲。
哀王於《史記》,襄王之子,惠王之孫也?;萃跞曜?,而襄王立。立十六年卒,而哀王立。古書《紀年》篇,惠王三十六年改元,從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稱惠成王卒,即惠王也。疑《史記》誤分惠成之世以為後王年也。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稱諡,謂之今王。
其著書文意,大似《春秋》經,推此足見古者國史策書之常也。文稱“魯隱公及邾莊公盟於姑蔑”,即《春秋》所書“邾儀父”。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又稱“晉獻公會虞師伐虢,滅下陽”,即《春秋》所書“虞師、晉師滅下陽”。先書虞,賄故也。又稱“周襄王會諸侯於河陽”,即《春秋》所書“天王狩於河陽”。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也。諸若此輩甚多,略舉數條,以明國史皆承告據實而書時事。仲尼脩《春秋》,以義而制異文也。
又稱“衛(wèi)懿公及赤翟戰(zhàn)於洞澤”,疑“洞”當為“炯”,即《左傳》所謂熒澤也?!褒R國佐來獻玉磬、紀公之甗”,即《左傳》所謂“賓媚人也”。諸所記多與《左傳》符同,異於《公羊》《穀梁》,知此二書近世穿鑿,非《春秋》本意,審矣!雖不皆與《史記》《尚書》同,然參而求之,可以端正學者。
又別有一卷,純集疏《左氏傳》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義,皆與《左傳》同,名曰《師春》。師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
《紀年》又稱:“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大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大甲七年,大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薄蹲笫蟼鳌罚骸耙烈糯蠹锥嘀錈o怨色?!比粍t大甲雖見放,還殺伊尹而猶以其子為相也。此為大與《尚書》敘說大甲事乖異,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將此古書亦當時雜記,未足以取審也?為其粗有益於《左氏》,故略記之,附集解之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