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氣象盛會,開幕!


2023年8月9日,第五屆全國中尺度氣象學論壇在寧夏銀川開幕,據(jù)了解,該論壇旨在推動我國中尺度氣象學的發(fā)展,加強成果的交流與研討,由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共同發(fā)起,已于2018年(南京)、2019年(廈門)、2020年(南京)、2022年(杭州)成功舉辦了四屆。本屆中尺度氣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今年也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立95周年。



開幕式由大氣所孫繼明研究員主持,并有南京大學談哲敏院士等多位知名專家出席并作特邀報告。在學術報告環(huán)節(jié),談院士首先從人工智能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了臺風研究可能的發(fā)展方向;國家衛(wèi)星中心張鵬主任和大家介紹了風云三號降水衛(wèi)星的在軌表現(xiàn),相關結果鼓舞人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陸漢城教授熱情洋溢,向現(xiàn)場年輕學者提出一個又一個科學問題,引導大家深入思考。
國防科技大學的費建芳教授向大家介紹了臺風與海洋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巨浪、冷尾流、海洋飛沫等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閔錦忠教授基于深度學習的方法,分享了在雷達外推臨近預報方法中的心得;中科院高原所的馬耀明研究員介紹了青藏高原多圈層復雜地表過程及其效應;來自北京大學的孟智勇教授和大家介紹了中國龍卷遠少于美國龍卷的環(huán)境背景,科學性與趣味性兼具;大氣所的郄秀書研究員介紹了一種新的雷暴起電-閃電與對流微物理-動力學相互作用機制。

下午,中氣愛成員來到Session 4,聆聽了災害性天氣發(fā)生發(fā)展機理及致災特征相關報告。來自夏威夷大學的王玉清教授做了題為“A time dependent theory of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fication”的精彩報告,介紹了王教授課題組在臺風增強理論方面的最新進展;復旦大學的吳立廣教授從20年前的博士論文出發(fā),介紹了位渦傾向(PVT)診斷在高分辨率模式中的應用;李英研究員介紹了青藏高原東南側的一次錮囚鋒事件;來自中山大學的杜宇教授介紹了印度季風低空急流的日尺度離岸傳播機制;國防科技大學的馬占宏老師介紹了一個新的地面氣壓傾向方程及其應用。


下半場,大氣所的陳光華研究員介紹了臺風、副高和急流對217河南特大暴雨的協(xié)同影響;南京大學的唐曉東教授和大家分享了火山爆發(fā)的短期效應對臺風生成和增強的貢獻;南信大趙海坤教授總結了近年的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了西北太平洋臺風活動的變化和機制;南京大學郭毅鵬副教授和大家介紹了西北太平洋臺風移速的多年代際變率;中國海洋大學宋豐飛教授介紹了全球變暖下強臺風季節(jié)提前的最新發(fā)現(xiàn),這對全球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指示意義,即將發(fā)表在Nature正刊;來自寧波市氣象臺的顧小麗老師分享了兩次下?lián)舯┝鞯奶卣鳎ζ溥M行了數(shù)值模擬。




在晚上的poster環(huán)節(jié),來自全國各單位的科研工作者,包括教授和萌新都在一起親切交流。其中,一位科研萌新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他就是來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周文杰,剛剛結束大二課程的他,已不是第一次參加學術會議。周文杰告訴中氣愛,目前自己對陣風鋒、龍卷等過程很感興趣,目前已經發(fā)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中氣愛成員也臨時制作了poster,和大家分享本科期間的一些科研成果,并和教授們以及和自己一樣的萌新們親切交流。


作者:傅正航(復旦大學 周文教授課題組)
封面圖片為2023年5月26日廣州從化區(qū)雷暴,拍攝者:中氣愛攝影群G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