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走暗黑風格、漫威偏靠合家歡,細究漫威、DC那些不一樣的原因!
作為超級英雄題材領域中2大頂級公司的代表,不論是漫威還是DC,其實在體量上都是擁有非??植赖牡滋N,這一點是目前美漫界其他的公司可能沒有辦法去補足的,當然,本身對于漫威和DC來說,這2者之間也是存在不少有差異的地方的。

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有漫威和DC公司早期的起源!
對于一些熟悉漫威漫畫的粉絲來說,可能會知道漫威漫畫早期可以追溯到1939年,而當時漫威公司還不叫漫威,名為“時代漫畫”,之后在1951年經歷了一次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直到1961年后,才最終換成了我們熟悉的“漫威漫畫”。

而對于另外一邊的DC來說,其實在起源上就要比漫威漫畫早個幾年,DC漫畫起源于1935年,在當時同樣也是有經歷過一段更名階段,典型的就是早期的DC漫畫名叫“國家聯(lián)合出版公司”,直到1967年公司才正式定名為“DC漫畫”并沿用至今。

所以,如果從起源的角度來說,早期漫威漫畫的起源,其實還是受到了當時DC漫畫的影響,甚至很多漫威漫畫的角色誕生,多少也有受到DC的影響。

這其中,比較經典的就有漫威的“神奇四俠”!
對于很多粉絲來說,或許都認為漫威的復仇者聯(lián)盟的產生才是對標DC宇宙的正義聯(lián)盟的存在,但其實在早期DC漫畫中通過整合手上的IP資源,創(chuàng)造了“正義聯(lián)盟”之后,漫威當時為了對標這一英雄團隊,創(chuàng)造的并非是“復仇者聯(lián)盟”,而是“神奇四俠”!

而除了以上2家公司在“起源上”的區(qū)別以外,漫威和DC同樣在各自的風格以及風格起源、故事世界觀的構架以及改編作品的模式上,都是存在著很多的區(qū)別。

這里咱們先來說說漫威、DC的迥異的“風格及其起源”的區(qū)別:
看過漫威和DC電影、漫畫或者是衍生劇等作品的粉絲,應該都清楚,漫威的風格多數(shù)都是集中在了“合家歡”類型的調性,而對于另外一邊的DC來說,暗黑風格幾乎是很多粉絲和影迷都知道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DC宇宙的這種“暗黑風格”,使得不少影迷其實都比較喜歡DC電影一些。
但是你知道漫威和DC為啥會有這兩種幾乎可以被稱之為“主調性”的作品風格嗎?

原因其實很簡單——
時代的產物!

在早期的DC作品在美漫界具備相當強悍的統(tǒng)治力的時候,時間主要集中在1935-1945年這一個區(qū)間,而在這一時期里,其實整個文創(chuàng)界的主流題材,并非是科幻,更多的其實還是集中在比較復古的元素中,比如魔法、神話、超能力,特工間諜等等這些元素。

因此,對于當時的DC漫畫來說,這一時間段的快速發(fā)展,不僅僅是奠定DC大量作品類型,更是幾乎讓這種調性融入了自己的世界觀中,而這就是為啥我們會看到DC宇宙的很多作品,都是偏靠于暗黑、復古等屬性的風格。

比如《守望者》、《V字仇殺隊》等等。
而對于另外一邊的漫威漫畫來說,其實主要的風格的誕生和DC類似,不過,不同的是盡管只是比DC漫畫晚上線了幾年,但這段時期在漫威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中,整個美漫界的作品的風格主要潮流確實經歷了一個比較大的改動。

典型的,在60年代時期,當時的老美其實正是經歷一場浩浩蕩蕩的文化和科技競賽,因此,在這一時期,各種科幻屬性下的科技發(fā)展,嬉皮士活動甚至是一些美國夢破碎的元素,直接影響到了漫威漫畫當時的主流作品的調性。

而伴隨著這種時代背景下的社會思潮的影響,漫威漫畫也是逐漸養(yǎng)成了區(qū)別于DC漫畫暗黑復古的屬性,養(yǎng)成了自己偏靠于幽默和世俗的合家歡等風格。
之后咱們再來說說漫威和DC在“故事世界觀構架”上的區(qū)別:
熟悉漫威的粉絲,都清楚,在設定中漫威宇宙整體的世界觀集中在“多元”體系中,所以,我們能夠在漫威宇宙中看到無數(shù)的平行宇宙以及對應的平行宇宙故事,而漫威很多作品也是建立在了這種多元宇宙的基礎上。

比如:616主宇宙、1610終極宇宙為主漫威漫畫作品背景,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漫威會將某一個角色進行整體的規(guī)整,通過各個平行宇宙的聯(lián)動,營造出“角色宇宙”的大事件支線,比較典型的就有“蜘蛛宇宙”以及“死侍宇宙”。

而對于另外一遍的DC來說,整個宇宙世界觀的構造,雖然也能夠被稱為“多元”,但是整體上DC宇宙的設定在1986年的《無限地球危機》后,DC將“宇宙”概念控制在了一個,在2005年后《無限危機》后,DC又將自己的宇宙多元控制在52個宇宙。

直到在2015年的《多元熔爐》和《動作漫畫》中提到DC除了52個平行宇宙之外還含有其他宇宙的概念。
所以,如果單純的從漫威和DC宇宙的宇宙世界觀設定來說,其實漫威宇宙的多元化相對比DC來說,其實要更加“多元”化一些,在所謂的世界觀可能性上,漫威比DC更寬泛的多。

當然,整體上兩者宇宙其實都是能夠具備“多元”標簽屬性的。
同時,這里咱們還需要知道的關于一些宇宙世界觀的設定就是,相對比漫威來說,DC本身除了一個主線作品的宇宙觀以外,其實還有一個完整的DCAU動畫宇宙和DCAMU動畫片子宇宙。

這其中:
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類似“蝙蝠俠”和“超人”動畫,就是屬于DCAU動畫宇宙,而對于另外的DCAMU動畫片子宇宙則是主要涉及的是將DC大事件改編為劇場版類型的動畫電影作品集合。

對比之下,漫威這邊在衍生動畫領域就要“糊弄”的多,甚至漫威在被迪士尼收購之前,其實是沒有一個完整、成熟的動畫宇宙的,不過,在被收購之后,區(qū)別于DC動畫的尺度標準,漫威這邊還是受到了迪士尼的影響,因此漫威的漫畫尺度限制在了15歲以下。

因此漫威動畫要想獲得佳作,其實很難。
最后再來說說漫威和DC宇宙的“作品改編模式”的區(qū)別:
其實說到作品改編模式,其實多數(shù)集中在了漫威和DC的電影作品上,這其中,對于漫威電影來說,很多粉絲應該是知道的,主要遵循的就是“電影宇宙”的構造。

因此,在漫威的很多作品中,比較能夠看到的一個關鍵屬性就是——
聯(lián)動性。
甚至這種聯(lián)動性在“電影大事件”的主題調動下,可以在十幾到幾十部作品中間來回調動,因此,一定程度上我們看漫威電影其實是有一定的門檻的。

當然,漫威這種將全部力量匯集在電影改編的道路上,一方面也是因為迪士尼盡管收購了漫威,但是制定了只要漫威沒有給迪士尼造成嚴重的損失,就不會去干預漫威的運營的條件,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漫威電影一開始定的框架就必須得在“電影宇宙”中,所以很多導演在拍攝漫威電影的時候,不會太脫離化。

但是這一點在DC電影來說,就不一樣了!
相比較漫威來說,DC很早就成為了華納的子公司之一,但是,DC并沒有漫威這么好命,因為本身華納手中匯聚的頂級IP實在是太多了,不論是“指環(huán)王”還是“哈利波特”等IP,隨便拿出來一個就是一個經典系列作品。

因此,很大程度上即便是DC在華納手中撲街了,華納也不會太在乎,畢竟,頂級IP多,財大氣粗損失的起。
但同時,不同于漫威這邊對于自己的電影宇宙具有絕對的權限來說,DC宇宙這邊很多決定都不是DC自己能夠決定的,而是要經過華納的高層干預,而對于華納高層來說,因為“財大氣粗”的底氣,其實對于DC也不會太過上心,至此,造就了現(xiàn)如今DC電影宇宙的尷尬現(xiàn)狀——
斷斷續(xù)續(xù)、青黃不接、半死不活!

當然,你可能會說DC電影不是有很多神作嗎?
這里咱們需要知道的是,DC電影中的《守望者》、《V字仇殺隊》、《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乃至是2019年的《小丑》其實都是屬于“導演中心制”的獨立作品,對于DC的電影宇宙其實在關聯(lián)上算不上多緊密。

甚至很多都完全可以獨立于DC電影宇宙,電影中也看不到絲毫的DC電影宇宙體系的影子,這是因為在DC的這種導演中心制的模式下,導演能夠完全依照自己的理念來進行DC一些角色和故事IP的重新整合,而不用去刻意的配合電影宇宙的一些限制和聯(lián)動屬性。

因此,一定程度上這也是DC能夠在碰到蒂姆·伯頓、諾蘭這類大神級導演時,就能夠產出佳作甚至是神作的原因。

但是,同樣的這種模式,其實會嚴重割裂DC電影的屬性,讓脫離DC電影宇宙就產生佳作,但回到DC電影宇宙就會產生“平庸”作品的模式產生,這里典型的就是在DC電影宇宙的作品序列中,除了比較顯眼的《神奇女俠》,其余DC電影宇宙序列的作品在“爛番茄”上的分數(shù)平均都是在48左右。

而對比另外的漫威作品來說,在爛番茄這類的影評網站中平均分數(shù)都是集中在了84左右,要高出DC電影不少。
有意思的是——
作為DC“金主”的華納手中還握有爛番茄網站的30%的股權,迪士尼則是一毛錢關系也沒有,顯然,即便是這種有“利益關系”的背景下,DC電影宇宙序列不少作品屬實還是難以被影迷打高分。

更多精彩漫威電影情報、漫威美劇推薦、漫威吐槽,請關注漫威電影情報局
文本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