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養(yǎng)育寵物豬100天后,把它殺死、烤熟、吃掉...
01
前幾天摸魚沖浪時,我看到了一組養(yǎng)豬視頻。
乍一看,視頻畫面相當溫馨。

結(jié)果沒過多久,溫馨的假象逐漸被撕開,視頻標題中逐漸開始出現(xiàn)“豬肉料理”、“最后一夜”等字樣。

當我們劃到最后一個視頻時,赫然發(fā)現(xiàn)封面上出現(xiàn)了一只金燦燦的烤豬。

能想象嗎?這就是同一只小豬。
回過頭來就會發(fā)現(xiàn),視頻博主的賬號名一開始就已經(jīng)透露出這個事實:“100天后吃的豬”。

簡單來說,就是一位視頻博主盡心盡力養(yǎng)了一只小豬100天,每天都和它生活在一起,給它洗澡、陪它散步、哄它睡覺、為它過生日,然后在第100天,把它殺掉、烤熟、吃了。
光是看著這段文字,我都覺得很喪心病狂了。
我仔細看過這些視頻。
畫面從小豬被接回家的第一天開始進行記錄。在很長一段時間,視頻傳遞的情緒都是親密而溫馨的。
剛回家的小豬在為它進行準備的睡床中聞來聞去,仿佛在適應新家的味道。

在這里,它有很多可愛的小玩具。

有精心準備的食物。

小豬和主人很快構(gòu)筑起了親密關(guān)系。

每天早上被主人叫醒。

趴在主人懷里睡覺。

一起去室外散步。

裹進毯子哄它睡覺。

投喂各種小零食。

細心地給小豬洗澡。

一起看有趣的動畫片。

還準備了半歲生日宴。

看到這里我都驚了,豬的生日過得比我隆重。
看完前面的日常記錄,很多人應該和我感受一樣,覺得小豬和主人已經(jīng)成為了很親密的朋友。小豬對主人展示出了非常高的信任度,主人也仿佛是在把小豬當寵物、當孩子來養(yǎng)。
很多網(wǎng)友會覺得他們親密接觸的過程會讓主人改變想法,又或者最初的標題只是一個噱頭。
結(jié)果顯然讓他們失望了。
第100天的視頻里,這名視頻博主把小豬放進了一個便攜背包中帶出了門。

等再回來的時候,小豬就成了這樣。

隨后,博主進入廚房,用各種調(diào)料對它進行處理、腌制,隨后架起了烤爐,將它放入其中。

等出爐時,小豬就成了封面上金燦燦的樣子。

養(yǎng)育100天的迷你小豬被吃掉了。

吃完后,博主給小豬立碑、送花、點蠟燭。

還在視頻最后一部分,用混剪的手法剪輯了過去100天里小豬的生活瞬間。
儼然一場電子葬禮。
但這些行為無法掩蓋了一個事實:他親手養(yǎng)了一只小豬100天,讓小豬對他產(chǎn)生了親密的感情,但又主動結(jié)束了它的生命,完完整整吃掉了它。
切入到小豬的視角,完全就是恐怖故事。

視頻的最后、黑屏場景的右下角,出現(xiàn)了一行小字,意指“本故事純屬虛構(gòu)”。
字號非常隱蔽,出現(xiàn)時間短,幾乎是一閃而過,很容易被忽略,因而有網(wǎng)友認為只是博主的托辭。

伴隨著視頻的傳播與發(fā)酵,小豬是否真的被吃掉已經(jīng)不重要了。借由我們看到的和博主展現(xiàn)出來的“它被吃掉了”這件事,產(chǎn)生的情緒反饋無疑是真的。
02
某些報道聲稱,這些視頻是由一名學生進行拍攝的,其目的是為了警示大家珍惜食物、不要浪費。
這讓我想到了另一條新聞。
前幾年,日本有個電視臺做了一檔兒童教育節(jié)目,讓某所小學的36名小朋友共同飼養(yǎng)兩只小豬,從小豬剛出生的時候養(yǎng)起。

一開始小朋友們都覺得豬豬很臟,很嫌棄豬,但是隨著時間的相處,小朋友們逐漸喜歡上了這些小豬,并給兩頭小豬取了名字叫“彩奈”,“太陽”。
他們會出去溜豬,陪豬玩。

還會打掃豬圈,給豬洗澡。

豬這種動物長得是很快的,再加上孩子們貼心喂養(yǎng),不到半年時間,“太陽”和“彩奈”就很壯實了。
然后這家日本電視臺的人就當著孩子的面把兩只豬給拖走了,并在數(shù)小時之后給孩子們送來一箱肢解好的豬肉,告訴小朋友說:“吶,這就是太陽了。”

小朋友紛紛接受不了這么殘酷的事實,嚎啕大哭。

也有小朋友一邊哭著,一邊吃下了豬排。

此時,電視臺的主持人站出來升華主題說,這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意義!

日本動畫《銀之匙》里也有類似的描寫。
動畫的主角是農(nóng)業(yè)學校的一名學生,他有一門課程就是要親自養(yǎng)豬。

很顯然,這頭豬的結(jié)局也是會被殺掉,然后變成主角碗里的一塊豬排。

學校老師對此的解釋同樣是,讓學生對生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加懂得珍惜。
邏輯一脈相承。
這些事例都打著教育的旗號,但真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嗎?
我看未必。
人類是需要情感價值、需要親密關(guān)系的,這種教育方式反而是在摧毀親密關(guān)系。
在精心養(yǎng)育動物的過程中,受到催產(chǎn)素的影響,人們很容易對動物產(chǎn)生一種養(yǎng)成式的愛意。觀看養(yǎng)育過程的人們也同樣會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
大家共同建立起了一種高級的情感鏈接。
尤其對這位視頻博主來說,他和小豬的相處方式完全超越了飼主與食物的關(guān)系,更傾向于一種陪伴。
如果你有誤解,不妨翻到最上面看看,一般人家里飼養(yǎng)一只準備吃的豬或其它動物時,會對它做這么多遠超于飼養(yǎng)之外的行為嗎?
無論這位視頻博主怎么說,他對小豬的行為展現(xiàn)出一個事實:小豬已經(jīng)成為他的寵物、他的孩子、他的家庭成員之一。
而這正是觀眾們都能夠直觀感受到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去摧毀這種親密關(guān)系是相當致郁的,更何況是把這些曾經(jīng)付諸愛意的動物做成食物端到面前來,心理和生理都會出現(xiàn)排斥。
對他們想教育的孩子們來說,看完這樣的視頻內(nèi)容更可能出現(xiàn)負面而消極結(jié)果。
孩子們感受到的是情緒,而不是語言。他們會覺得盡心盡力養(yǎng)大的豬是自己養(yǎng)大的寶寶,和他們喜歡的玩具、洋娃娃一樣,是重要的東西。
這種輕易就把豬殺掉的行為,或許很容易讓他們誤以為情感是不重要的,是隨時可以抹殺的。
這種所謂的教育方式完全違背人類本性里對情感的追求和向往,起不到教育作用,只會讓人惡心。
以這個邏輯來看,收養(yǎng)一個孩子,細心照顧到第100天,然后把孩子送去福利院,用來讓人共情父母養(yǎng)大一個孩子很不容易。
找個對象培養(yǎng)感情,每天記錄自己的甜蜜瞬間,然后第100天把人甩掉,用來提醒珍惜眼前人。
交個朋友每天噓寒問暖,彼此傾訴心里話,然后第100天突然和人絕交,用來教育友情的可貴。
這不是教育,這是報復社會。
也起不到教育作用,只會讓人覺得反人類。
03
說回開頭這件事,我聽過另一種看法,有人說既然一開始就告知過這只小豬會被吃掉,那么觀眾們就應該做好這種心理準備,而不是最后再去苛責創(chuàng)作者履行了一開始就提出的諾言。
也有人給出這樣一張截圖,指出視頻博主說的這句“你吃的豬肉和那只寵物豬一樣”,認為這系列視頻只是為了諷刺某些人。

我覺得這兩點可以用一個觀點來反駁。
把動物當寵物養(yǎng)還是當食物養(yǎng),并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更關(guān)鍵的是,你和動物形成了怎樣的鏈接。當彼此的情感鏈接已經(jīng)形成時,這只動物就不再是普遍意義上的動物,而是獨一無二的那只。
食物還是寵物,并不是靠嘴巴說說就能定義的,更多是通過行為和互動來展現(xiàn)。你說這是食物,卻用對待寵物的方式來對待它,那它就不再是食物。
再講個真事。
有個公司,它接受你花錢買它的羊,允許你24小時監(jiān)控,看著你的羊怎么生活,然后讓你把它吃了。
如果只是這樣,或許還可以接受。畢竟從一開始,你對這只羊的預期就只是吃,在雙方對彼此都沒有情感投入的前提下,其實問題不是很大。
但這個公司提供的服務遠遠不止這些。
領養(yǎng)一只羊以后,你可以委托給公司,讓公司每天帶著它們在大草原上玩耍,還可以通過手機給“羊?qū)殞殹?/strong>喂水,喂草,喂料,開關(guān)燈光等。

你可以隨時看到這只羊的狀態(tài),即使是在晚上也能一覽無遺。

初次以后,他們還提供了很多和羊一起玩耍的服務,用他們的話來說叫做“寵羊”。
比如說你可以把自己的羊剪出一個造型出來,讓羊成為一個時髦羊。


可以選擇把它們?nèi)境赡阆矚g的顏色,用的是不會傷害動物的顏料。


還有很多類似的增值服務。

比如“穿衣戴帽”,就可以給羊挑選衣服,褲子,帽子,鞋子等東西裝飾。

單看這些服務,和養(yǎng)一個孩子有什么區(qū)別呢?
當然有區(qū)別,因為你不會計劃把你的孩子“殺掉”,而這個公司會把你的“羊?qū)殞殹睔⒌簟?/p>
他們不斷告訴你羊肉有多么好吃。

告訴你直播養(yǎng)羊得到的羊肉多么新鮮。

還會用可愛的插圖描繪殺羊的全過程。

最后,經(jīng)過一整套完整的工業(yè)化流程后,你的羊?qū)殞毦蜁兂蛇@樣啦:

有什么感受?反正我覺得挺可怕的。
同樣也是早就告知了把動物當食物養(yǎng)。
同樣會讓人覺得不適。
為什么?因為在這些事件里、在人和動物一起度過的時間里,人們對動物付出的行為已經(jīng)超出了對食物會有的行為。這種行為和一般的養(yǎng)大食用的豬雞魚羊的行為是截然不同。
在農(nóng)村養(yǎng)大一只準備吃掉的豬,會有人哄它睡覺嗎?
草原上放養(yǎng)的羊群,會有人給它們過生日嗎?
農(nóng)場里的雞、鴨會有人陪它們散步、洗澡嗎?
你買回家一條魚,準備養(yǎng)幾天再吃,會耗費心力陪魚游泳嗎?
答案顯然是不會、不會、不會、不會。
這就是區(qū)別。我們心里都知道,作為食用和販賣的動物都不會特意被公開在網(wǎng)絡上,被記錄下美好、快樂的每一天,更不會被秀給無數(shù)觀眾觀看。
如果是單純地飼養(yǎng)食物,沒有必要以這些行為和動物構(gòu)筑起親密屏障。
當這些行為出現(xiàn)的時候,這只動物的食物意義逐漸消解,它被賦予了更多情感價值。
此時此刻,不管原始目的是什么,當你通過云養(yǎng)羊服務精心打理這只小羊時,當創(chuàng)作者通過網(wǎng)絡記錄下與小豬親密相處的日常時,雙方的情感鏈接就形成了,這只動物已然超出了“食物”的范疇。
在養(yǎng)羊的故事中,至少還有一個第三方的角色:公司。公司的存在出現(xiàn)避免孩子和羊形成雙向的性感鏈接,對羊來說,似乎一切都和平常一樣。
但在養(yǎng)豬事件中,豬成為了中心。
動物是動物,但并不傻,就拿豬來說,豬是非常懂事的,智商可以達到四歲小孩的水平,能夠培養(yǎng)出高度的信任感。在養(yǎng)育的過程中,它已經(jīng)把人類當成了自己的朋友、伙伴,而不是天敵。
讓動物對自己形成信任,再無情地犧牲掉它的生命,對動物來說是非常殘忍的。
人是需要情緒價值的生物,這種情緒價值不僅僅來源于同樣的人,也來源于我們朝夕相處的各種生物,來源于貫穿在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人不應該自以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關(guān)于這一系列事情的討論并不是單純地在討論,我們能否食用動物、我們是否需要和動物共情,而是在論證:我們是否有正常的同理心,我們是否能建立起正常的情感反應。
諷刺的是,當系列視頻在youtube引發(fā)討論以后,跟風者立刻來了,有用戶創(chuàng)建了新賬號,準備拍攝“100天后會吃的雞”,或許還會有更多“100天后會吃的XXX”相繼出現(xiàn)。

這究竟是教育?是警示?
還是嘩眾取寵的財富密碼?
我想,看的人心中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