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換位思考”: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痹谖覀兯邮艿慕逃?,教師總以奉獻者的形象出現(xiàn),他們威嚴、神圣、嘔心瀝血、誨人不倦。因此,古往今來,老師都以其“天地君親師”的崇高地位接受著人們的推崇和愛戴。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和人們思想觀念及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教育作為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重要途徑,教師作為未來棟梁之引路人,也都在摸索中不斷地適應和改進。
如“換位思考”在當今社會,已經(jīng)遠遠超過“奉獻”一詞熱度,也成為了教育工作的部分。
何為“換位思考”?即老師以學生的思維和身份來思考問題,制定規(guī)則,以滿足未成年人在成長中的需要和對于獲取知識的渴求。
在一方面,換位思考可以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從而更好地學生教育。否則,很可能會偏離學生的需要和疑慮而為學生提供教育,最終導致教育工作失去它的價值和效力。例如在學校中,常常有這樣的規(guī)定:無論早到還是晚到,積極還是消極,小朋友們都必須按照身高排隊。這就意味著身高高的小朋友往往排在后排,而矮個的小朋友則可以始終位于前列。長此以往,身高較高的小朋友極有可能感到沮喪和不公,為什么我老是最后一個?身高高的小朋友就永遠沒機會和老師靠近嗎?為什么不能變通一下,何不就用這個月矮的前面,下個月高的前面來列隊,或出操矮的在前面,吃飯高的在前面,這樣既可以讓身高高的小朋友感到親切,也能夠增強小朋友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友誼。
此外,對于排座方式,老師們也可以考慮創(chuàng)新一下。目前,學校普遍采用橫排座位的方式,但是,這種排座方式難免會讓身高較高的學生因看不清黑板等原因而感到被忽視。此時,擁有換位思維的老師就會設法采用豎排方式排列座位(比如豎8排,橫7排,可分為第一排1米-1.1米7位小朋友為一組,第二排1.2米-1.3米7位小朋友為一組,以此類推),以同時保證所有學生的交流和老師的管理。
在另一方面,換位思考還可以讓老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從而更好地處理學生的情感問題:當學生因為一些問題而感到焦慮或煩躁時,老師可以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這些感覺,并給予適當?shù)闹С趾蛶椭?,這樣一來,就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情感健康,也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最后,在教育教學上,當老師嘗試以學生的身份去思考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并從學生的角度去評估這些教學方法的效果時,能夠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古代先哲所思考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也適用于師與生。以培養(yǎng)未來之花朵,之太陽為責任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學會尊重和理解個體之間的差異,傾聽和換位思考學生的需要和需求,并表關心和支持等正面態(tài)度,建立緊密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個人成長,幫助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汲取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