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那些事兒|和普教老師建立“戰(zhàn)略同盟”她們是怎樣做到的?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p>
孤獨癥孩子亦是如此,能否順利融入普校,不僅取決于孩子的能力,良好的家校溝通同樣關(guān)鍵。
但很多家長有以下困擾:

如何良好的與普教老師溝通,似乎成為了很多星娃家長的世紀難題。
為了給家長提供科學、有效的家校溝通方法,宜童為大家邀請了兩位已經(jīng)進入普教的星娃家長,分享她們的寶貴經(jīng)驗,為更多處在升學階段的孩子家長帶來啟發(fā)。


此外,我們還邀請了普教老師,從教師的角度與家長進行分享與討論,幫助家長與老師建立良好溝通機制,為星娃創(chuàng)造穩(wěn)定和諧的家校聯(lián)盟。
壯壯媽媽:家校溝通其實并不難
第一步:告訴老師孩子的一些行為
比如壯壯,特別喜歡隨意去操場玩、跑上講臺,打鈴無法自行回到教室坐好。
我們會正面和老師溝通孩子這個問題,這樣老師會注意孩子的行為,遇到時也會心中有數(shù),也可將情況反饋給家長。
家長掌握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的問題后,可以采取相應的干預方法。
像壯壯特別喜歡奧特曼貼紙,所以我每天放學會帶很多貼紙,只要他在學校打鈴立刻回教室、上課時不隨意下座位,課間時不去摸講臺,會得到他專屬的獎勵貼紙。
一個星期之后,壯壯已經(jīng)不需要他人提醒,上課自覺回教室了。
第二步:主動尋求老師幫助
壯壯進入小學后,因為理解能力一般,學習時比較容易著急,會大喊大叫,我就跟老師溝通希望能在學習上多幫幫孩子,老師欣然接受了。
我認為,家長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一方面能讓老師多關(guān)注孩子,另一方面,老師也會覺得家長很愿意與他溝通,愿意配合老師解決孩子的問題。

第三步:要學會感恩
孤獨癥孩子入學,會加大老師的工作量。
家長要想跟老師成為朋友,首先要學會感恩、互相尊重。
當然,成人之間的尊重,也會讓孩子受益。
明明媽媽:家長要配合老師的工作
因為明明上課時經(jīng)常走神,喜歡在墻上亂畫,或者畫同學的繪畫本。所以,老師就把明明的座位搬到講桌旁邊,他一走神老師就敲敲桌子提醒他,如果表現(xiàn)好老師也會及時獎勵他。
當?shù)弥蠋煹淖龇ê?,我非常支持和感激?/p>
大家可能會問,單座不是減少與其他小朋友溝通的機會嗎?會不會讓孩子覺得被“特殊對待”?
其實不是的,我們上學第一件事是能去上學,適應校園生活。
至于社交方面,平時課間、體育課等,甚至打水、吃飯都是鍛煉社交的機會。
相反,如果課堂上的問題行為不積極干預,影響教學,誰也無法保證孩子能繼續(xù)留在學校里。
事實也證明,老師的做法效果顯著,明明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專心聽講了。
所以,我也經(jīng)常跟其他家長說,老師、家長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都是愛孩子的,不會給孩子貼標簽。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配合老師的工作,一起認真尋找問題的溯源,用理智的心態(tài)去面對。

關(guān)于家校溝通?普教老師的建議
有效溝通是合作的前提。
有些家長因為害怕老師不接納孩子,給孩子貼標簽,所以跟老師隱瞞孩子的情況。
這點家長無需擔心!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是雙向的,作為班主任了解孩子的特質(zhì)后,更有助于老師在教學安排時做準備,從而及時支持孩子,助力孩子更好、更快的融入集體。
相反,刻意隱瞞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會讓老師感到手足無措。
另外,家長主動解釋孩子的情況,這會讓老師感到被信任,老師也會愿意與家長反饋孩子的表現(xiàn)。
總之,家長、孩子、老師三者緊密相連,只有在彼此尊重、互信的基礎(chǔ)上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才可能在家校教育中合作順利,從而推動星娃融入校園/幼兒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