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九天攬月 ”的夙愿實現(xiàn)了!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今天,是毛澤東誕辰127周年紀念日
昨天(2020年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舉行正式交接后,神舟十號返回艙將長期陳列于韶山毛澤東紀念館。

嫦娥五號從月球上捎帶的“土特產”——月壤,也要在毛澤東的故鄉(xiāng)異地災備

從“兩彈一星”到“敢上九天攬月”
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接續(xù)奮斗
用中國的航天新成就
告慰一代偉人毛澤東

毛澤東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中國航天的發(fā)展
他更用生命的余輝
照耀著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未來前程

1958年5月17日
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
毛澤東發(fā)出號召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
就這樣
我國的人造衛(wèi)星計劃正式提上日程

1968年6月17日
毛澤東批準研制遠洋測量船工程計劃
這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
中國遠望遠洋測量船隊
他們幾乎參與了
所有重大航天活動的測控任務

1970年4月24日
毛澤東批準實施發(fā)射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東方紅一號”發(fā)射升空
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
晚年的毛澤東
身體和精力越來越差
但他的目光仍然沒有離開中國航天進展

1970年7月14日
毛澤東圈閱國防科委
《關于航天員選拔的計劃報告》
批示開展中國載人航天計劃
代號“714工程”
這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早期預演

1975年3月31日
毛澤東圈閱了
《關于發(fā)展我國衛(wèi)星通信問題的報告》
代號“331工程”
這就有了后來躍上遠離地球36000千米的
“東方紅二號”通信衛(wèi)星

1975年11月26日
病中的毛澤東審閱了
我國發(fā)射遙感衛(wèi)星的報告
后又審讀了衛(wèi)星發(fā)回的相關資料
中國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從此頻頻飛向太空

東風壓倒西風
如果您還在
您一定可以看見
以此命名的東風航天城越來越美
除了東風,還有太原、西昌、文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如果您還在
您一定可以看見
以“長征”命名的火箭一次次壯麗啟航
長征家族不斷添丁興旺

如果您還在
您一定可以看見
標有您手書“遠望”的航天測控船隊
一次次遠航深藍
傳遞文明、打撈輝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如果您還在
您一定可以看見
在您題寫“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后的
又一個38年
中國人圓了千年飛天夢
如今
已有11名航天員遨游太空、平安歸來
明后兩年
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實施11次發(fā)射任務
空間站核心艙也列入明年計劃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如果您還
在您一定可以看見
廣寒宮中那一抹鮮艷的
中國紅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如果您還在
一定可以看見
以“神州”得到靈感的“神舟”飛船
已經(jīng)成功發(fā)射了11次
未來
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
蓄勢待發(fā)

人類今嫻上太空
如果您還
在您一定可以看見
中國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
走得鏗鏘有力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您的名字、您的思想、您的風范
將永遠鼓舞我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