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常見癥狀-水腫
【定義】
1.水腫:組織間隙、體腔,過多體液積聚
2.分類:局限性&全身性,可凹陷性&非凹陷性
3.特征

【產生機制】
1.毛細血管血流動力學,如:
1)血漿白蛋白↓:合成↓(肝硬化、營養(yǎng)不良)/丟失↑(腎衰)/分解代謝↑(甲亢、惡性腫瘤)
2)微血管通透性↑:炎性介質所致,導致血漿蛋白進入組織內。
2.水鈉潴留:1)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2)腎小管重吸收水鈉增加。
3.靜脈、淋巴回流障礙:如絲蟲病、惡性腫瘤堵住淋巴管,形成局部水腫
【病因、機制、特點】
1.全身性水腫

2.局部性水腫

【診斷思路】
1.問診:
1)針對水腫:既往有無水腫?持續(xù)性/間歇性?誘因?發(fā)生部位?全身性/局限性?
2)伴隨癥狀:
(1)全身性水腫

(2)局限性水腫:詢問炎癥、創(chuàng)傷、腫瘤、過敏
2.體格檢查
1)判斷:

2)水腫表現(xiàn)與特征:

3.輔助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血液生化、心電圖、X光片、超聲心動圖
參考:
診斷學(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物理診斷學(第四版)-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