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李大釗犧牲6年后才下葬,1個月后,她追隨他而去……

2021-07-17 19:59 作者:世界華人周刊  | 我要投稿

1927年4月6日清晨,北京的太陽還未升起,東交民巷使館區(qū)傳出的一聲槍響,驚醒了整座城市。

隨后,一座民居里走出了一批荷槍實彈的軍警,被軍警押解的是李大釗和妻子趙紉蘭,以及他們的兩個女兒。

● 押解李大釗一家的軍警

入獄十多天后,趙紉蘭終于在法庭上見到了丈夫。

彼時的李大釗,雖有長衫遮體,目光如炬,但形容枯槁,難掩被嚴(yán)刑拷打的創(chuàng)痕。如母如姐的趙紉蘭看到如此慘狀的憨坨(李大釗的小名),當(dāng)時淚灑現(xiàn)場。

那時她還不曾料到,這次法庭上的遙遙相見,竟成了他們最后的訣別。

4月28日,李大釗和其他等20名國共人員被處以絞刑。他神情自若,第一個走上絞刑架……


“我覺得我李大釗這輩子,我對得起天下,對得起我的師長,對得起我的朋友,對得起我的那幫學(xué)生,但是我對不起你?!?/p>

這個一身硬骨的北大教授,浩氣凜然,從不折腰,但面對自從嫁給他、日夜憂勞的妻子,卻心疼不已,愧疚難當(dāng)。

那一天,北京城大雨滂沱。趙紉蘭拖著沉重的身體,撐著油紙傘,在和自己的憨坨短暫相聚后,她要再次帶著孩子們回到大黑坨村。

她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與李大釗的分別了。

● 趙紉蘭

趙紉蘭與李大釗是同村人,兩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李大釗尚未出世時,祖父李如珍就將他和自己多年的摯友趙文隆的女兒訂下了娃娃親。

李大釗出生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父母相繼離世。既無兄弟,又鮮姊妹,他由年邁的祖父撫養(yǎng)長大。

還不滿16周歲時,趙紉蘭就嫁到了李家。

善詩文的父親曾為女兒從屈原的《離騷》中取名:“紉秋蘭以為佩?!贝L成少女,真如蘭花一般清幽淡雅,韻致卓異。

那時的李大釗剛剛10周歲,祖父李如珍年過七旬,祖母纏綿病榻多年,這個門衰祚薄的家庭,亟需一個女人來讓李家的生活步入正軌。

思量再三,李如珍和趙紉蘭的父親趙文隆按照當(dāng)?shù)卦缁榈牧?xí)俗,讓兩人結(jié)為了夫妻。

趙紉蘭的到來,開始讓這個家庭有了熱氣騰騰的模樣。

● 《覺醒年代》劇照

5年后,李大釗的祖母病逝,日益衰老的李如珍在管理家事上也愈加力不從心。趙紉蘭索性將家里的重?fù)?dān)全部扛到自己羸弱的肩頭,她照顧李如珍安享晚年,也讓李大釗靜心讀書。

李大釗4歲時開始識字,7歲時在本村的一家私塾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后又拜李家的世交——趙輝斗為師。

1902年,擔(dān)負(fù)著家族興盛重任的李大釗第一次參加童試,可惜名落孫山。對此,他十分沮喪,但在趙紉蘭的鼓勵和支持下,夙興夜寐,發(fā)憤苦讀,3年后再次參加童試。這一次,他不負(fù)眾望,被錄取為永平府中學(xué)堂的學(xué)生。

● 永平府中學(xué)堂方位示意圖

對趙紉蘭來說,這次中榜,意味著丈夫?qū)⑹钢居趯W(xué),更意味著這個家族日后的振興也就有了希望。

只是那時她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后來走上的,不是光耀門楣的通衢大道,而是一條充滿了動蕩和危險的中華民族救亡之路。

后來,李如珍病逝。按照他的遺囑,葬禮從簡,省下必要的喪葬費供李大釗讀書和家用??墒抢钊缯涞男∨畠海簿褪抢畲筢摰墓霉?,對這個被過繼來的侄兒繼承家產(chǎn)心存不滿,借奔喪之機,大鬧李家,將并不豐厚的家產(chǎn)瓜分殆盡。

此后的李家,陷入了山窮水盡的境地。

李大釗不忍趙紉蘭一人辛苦,遂心生退學(xué)之意。但趙紉蘭深知,李大釗自小愛讀書,不忍其半途而廢。斷了李大釗的學(xué)業(yè),就相當(dāng)斷送了李大釗的未來。

● 青年時期的李大釗

于是,她逼著他重新回到了學(xué)堂。

靠著典當(dāng)挪借,及家里的一點薄田,趙紉蘭艱難地維持著李大釗的學(xué)業(yè)。

1907年夏天,李大釗“感于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于是去天津考入了北洋法政專門學(xué)校。也就是在這一年,趙紉蘭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一個俊秀的女嬰。

● 北洋法政專門學(xué)校合影

不料,孩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這對一位母親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但趙紉蘭含著淚水全力支持李大釗去深造。

李大釗在天津求學(xué)期間,思想日益進步,一心為生靈涂炭、積貧積弱的中國尋找救世的良方。

畢業(yè)后,李大釗因參加社會黨的活動被通緝,避難鄉(xiāng)下。當(dāng)他深感學(xué)識不足時,遂萌生了出國留學(xué)的想法。趙紉蘭并無阻攔,只問了留學(xué)經(jīng)費的數(shù)目,就開始四處籌措。

加之有天津紳士孫洪伊的資助,李大釗的求學(xué)之旅才得以順利成行。

她心甘情愿地去成全他的理想,不讓家庭變成他的拖累。既然不能陪他一起振翼翱翔,不能陪他一起為拯救天下蒼生而奔走,那就成為他最堅定的大后方。

三個月后,她目送李大釗提著行李,走出了家門,踏上了前往日本東京的渡輪……

李大釗不在身旁的日子,她最高興的事就是收到從遠(yuǎn)在日本的丈夫寄來的信。

沒上過學(xué)的趙紉蘭請村里的私塾先生一字一句地念給她聽。她聽他訴說大洋彼岸的生活,聽他暢談心中澎湃的理想,當(dāng)然,還有靡日不思的掛牽……

夜幕降臨,她坐在煤油燈下,反復(fù)端詳他寄來的信箋,摩挲著上面的每一個字,那遒勁飄逸的字跡仿佛還墨香未散。

她雖不識字,卻唯獨能認(rèn)出“李大釗”三個字。

● 《覺醒年代》截圖

她想象著他端坐在書桌旁給她寫信的樣子,遂愁眉盡展。

家里因為有了妻子的盡心掌舵,李大釗才得以在日本心無旁騖地沐浴新知,探索大道。

三年后,李大釗回國,接受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出任了北大圖書館主任一職,后成為經(jīng)濟系、歷史系教授。此外,他還和陳獨秀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參與主編《新青年》,一起積極推動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fā)展。

● 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1919年7月,李大釗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這篇文章的發(fā)表,在全國引發(fā)了巨大的反響,一大批時代青年就是通過學(xué)習(xí)李大釗的這篇文章,轉(zhuǎn)而尋求馬克思主義真理。

其中有位來自湖南韶山的青年,當(dāng)時作為北大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經(jīng)常向李大釗請教,深受其影響,他就是毛澤東。

正是因為李大釗率先在中國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大力倡導(dǎo)馬克思主義,1920年3月,共產(chǎn)國際派遠(yuǎn)東局局長維金斯基等人來到中國,首先找到了李大釗。

● 李大釗發(fā)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學(xué)會”成立

通過深入交談,兩人對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達(dá)成了一致意見。隨后,李大釗又介紹維金斯基到上海去見陳獨秀,由此開始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偉大壯舉。

那時的李大釗每個月至少有200大洋的薪酬,這在當(dāng)時已是十分可觀的收入,足夠一家人過上綽綽有余的富足生活。

但李家卻常常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有時甚至仍需趙紉蘭靠典當(dāng)衣物度日。

● 《覺醒年代》劇照

因為李大釗每月都要拿出80塊大洋作為黨組織的活動經(jīng)費,不僅如此,他還時常接濟那些衣食無著的學(xué)生和工友。

有一年歲末,李大釗給兒子做了一件新大衣,準(zhǔn)備過年時作為禮物送給兒子。

一天,他的一名學(xué)生來家里向他請教問題,看著學(xué)生在天寒地凍之際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衣衫,李大釗便把那件給兒子做的新衣送給了學(xué)生。

這樣的事情不是孤本,而是時常發(fā)生,這也是他每月200左右大洋的工資一周不到,便分文不剩的原因。

知夫莫若妻,面對李大釗的慷慨解囊,趙紉蘭毫無抱怨,她只能想方設(shè)法節(jié)省開支,在北京這座處處要花錢的城市過起了農(nóng)村的日子。

● 《覺醒年代》劇照

但即使處處從簡,家里也常常青黃不接。后來,這件事傳到北大校長蔡元培耳中,他直接出面進行干涉,讓會計科每月發(fā)薪水時扣除一部分,直接送到趙紉蘭手中,這才保障了李大釗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 右起:李大釗,胡適,蔡元培,蔣夢麟

因為領(lǐng)導(dǎo)新文化運動,李大釗、陳獨秀等人成為當(dāng)時北洋政府重點監(jiān)視的對象。尤其是五四運動后,家里時常有人來密談,趙紉蘭不僅熱情地招呼來訪客人,還自動在門外替丈夫放風(fēng),以防敵人的突然來襲。

上個世紀(jì)二十年代的中華大地風(fēng)雨如晦,李大釗等進步的愛國人士周圍危機四伏,北洋軍閥多次下令通緝抓捕李大釗。

李大釗外出避難之際,只將自己的行蹤告訴妻子。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趙紉蘭展現(xiàn)出了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堅定和勇敢,她守口如瓶。即使槍口對準(zhǔn)了她,她依然鎮(zhèn)定自若,不為所動。

● 《革命者》劇照

一無所獲的敵人最后只好悻悻而歸。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個心系國家和蒼生的人,和這樣一個“鐵肩擔(dān)道義”的革命者在一起,非但注定了不能大富大貴,不能和他長相廝守,更注定了她要時刻面臨失去他的風(fēng)險。

但這些都不能讓趙紉蘭轉(zhuǎn)身離去,只要她的憨坨需要,她可以不計較一貧如洗的生活,不計較他對家庭的照顧不周,亦做好了隨時墮入萬劫不復(fù)境地的心理準(zhǔn)備。

她對他說:“守常,我會把家給你守好的,你就放心吧。”

● 《覺醒年代》劇照

1924年,他們的愛女小鐘華因誤診而病歿,趙紉蘭悲傷得幾近發(fā)瘋,但她沒有責(zé)怪一心為革命而晝夜奔忙的丈夫,只是深深自責(zé)于沒有守護好兒女。

“你是為窮苦大眾而生的,我是為你而生的。”家國大義當(dāng)前,他赤膽忠心不沉溺于個人小愛,她也以自己的方式與之共同進退,生死相隨。

從前的婚姻講究門當(dāng)戶對,后來社會思想西化,崇尚自由戀愛,再后來的男女愛情又看重靈魂與思想的契合。而李大釗與趙紉蘭,一個是學(xué)貫中西的大學(xué)教授,一個是目不識丁的農(nóng)婦。在當(dāng)時的人看來,兩人有云泥之別,實不般配。

當(dāng)時有人勸其休妻再娶。李大釗果斷拒絕:“一夫一妻制,自古以來最好,百年偕老最屬難得!”

于李大釗而言,趙紉蘭如姐,如母,更是他最愛最尊重的妻。

李大釗被捕后,在《獄中自述》曾經(jīng)記錄了自己求學(xué)期間妻子對自己任勞任怨的支持:“釗在該校肄業(yè)六年,均系自費。我家貧,只有薄田數(shù)十畝,學(xué)費所需,皆賴內(nèi)人辛苦經(jīng)營,典當(dāng)挪借,始得勉強卒業(yè)?!?/p>

● 李大釗獄中手記

他記得她自小就對他無微不至的照拂,記得她每日端上桌的熱氣騰騰的飯菜,記得她在煤油燈下納底縫衣,記得她家徒四壁時卻毅然將他送進學(xué)堂,更記得在相繼失去孩子時她大慟失聲的悲楚,記得她從不曾阻止他前進的腳步,與他一起呵護種在他心中的理想之苗。

從早稻田大學(xué)畢業(yè)后,李大釗和魯迅等人一樣,想要通過手里的一支如椽之筆來改造國民的思想——“拼將十萬頭顱血,需把乾坤力挽回?!边@期間危險重重,而趙紉蘭非常擔(dān)憂丈夫的安危,加之越來越艱難的生活,終于身體不支,大病一場。

李大釗收到來信后,立即趕回老家,照顧妻兒,直至病愈。

● 《革命者》劇照

后來,李大釗為了常年分處異地的一家能團聚,也為了多盡一些為夫為父的責(zé)任,他將趙紉蘭和兒女接到了北京。

李大釗深知妻子習(xí)慣了在農(nóng)村時的土炕,也為了方便她坐在炕上做活計,所以在北京的小家里,李大釗將床移出,自己做了一個和老家農(nóng)村一模一樣的土炕。

當(dāng)炕盤好后,他看著妻子心滿意足地坐在上面,喚著他“憨坨”的名字,并為孩子們飛針走線地縫綴衣服,便倍感血雨腥風(fēng)之下,這點來之不易的家庭生活的幸福。

● 《革命者》截圖

趙紉蘭原先只認(rèn)得“李大釗”三個字,后來在丈夫的幫助下,她不僅能讀懂信件,還能閱讀報刊。李大釗也常常將俄國十月革命講給她聽,將工人運動與學(xué)生運動講給她聽。受李大釗的的影響,趙紉蘭心中也漸漸有了民族大義。

曾經(jīng),趙紉蘭靠典當(dāng)挪借助他完成學(xué)業(yè),重塑了他的人生。如今,當(dāng)他為苦難中的中國奔走呼號時,也為她打開了一扇了解身處的世界風(fēng)云變幻的窗戶。

無論他的學(xué)識多么淵博,無論他的頭銜多么崇高,在妻子趙紉蘭面前,他始終是她的“憨坨”,不是北大的圖書館主任,不是知名的大學(xué)教授,也不是什么“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的大英雄。

一次,客人造訪,將趙紉蘭誤以為是李家的保姆。趙紉蘭也深知與李大釗之間的差距,再有客人來訪,便自覺地躲起來,盡量不給她的憨坨丟臉。

看到妻子的窘迫,李大釗幫妻子換上合適的衣服,細(xì)心地替她拉平衣襟,握著她的手大大方方地接見客人,坦蕩蕩地將妻子介紹給了眾人。

● 《革命者》截圖

眾人既詫異又敬佩,妻子趙紉蘭更是驚愕之余滿懷欣喜。

他曾說:“兩性相愛,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應(yīng)該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崇高。不可強制它,侮辱它,壓抑它,使它在人間社會喪失了優(yōu)美的價值?!?/p>

1927年4月6日,李大釗一家被捕入獄。

李大釗在獄中共22天。為了逼迫李大釗招供,敵人對他施用了多種酷刑,百般折磨。電椅、老虎凳、用竹簽插手指……,最后竟殘忍地拔去了他雙手的指甲。

后來在法庭申辯時,李大釗看到妻兒,就平靜地對法官說道:“我的妻子是個鄉(xiāng)下人,我的孩子年紀(jì)都還小,她們什么也不懂,以前都跟他們沒有關(guān)系……”

那是她最后一次聽到他說話,看到他眼中的萬般不舍,與視死如歸。她與他鐵柵相隔,咫尺之遙,卻成無法逾越的天塹。

4月27日,趙紉蘭與孩子被釋放回家。第二天,就傳來了李大釗被處于絞刑的噩耗。

得知李大釗被殘忍殺害的消息,趙紉蘭一病不起。

此時的她剛生下小女兒才三個月。

“悲痛號泣,氣絕復(fù)蘇者數(shù)次,病乃愈加劇,以致臥床不起。小兒女繞榻環(huán)立,其孤苦伶仃之慘狀,見者莫不淚下?!?/p>

三餐不繼,饑寒交迫時,她不曾倒下;他遠(yuǎn)渡重洋,她一人躬親撫養(yǎng)兒女,百般操持時,不曾倒下;在日日為他擔(dān)驚受怕,直至面對敵人的槍口時,她不曾倒下,但是,在他離開后,她精神的大廈隨之轟然倒塌……

李大釗曾經(jīng)在前往莫斯科出席共產(chǎn)國際第5次代表大會時,留給妻子一封家書:

“現(xiàn)在我的工作很忙,今后再也沒有空閑的時間照顧家庭了,你應(yīng)當(dāng)堅強起來,千萬不要因為我的生活顛沛流離而焦急,應(yīng)當(dāng)振作起精神,撫養(yǎng)和教育子女。
目前統(tǒng)治者的這種猖狂行為只不過是一時的恐怖罷了,不出10年紅旗將會飄滿北京城,看那時的天下究竟是誰人的天下。”

他似乎已預(yù)知自己終有一天會倒在革命未競的路上,會像所有愛國志士一樣,用生命為新中國的建立踏出一條血路。他雖九死,猶未悔,但卻憂心妻子在失去他后會痛苦不振。

因此,他早早留書一封,只為讓她能夠勇敢地活下去,希望她能替他看到飄滿紅旗的北京城。

李大釗犧牲后,全家陷入困頓不堪,甚至無錢下葬。后在李大釗的北大諸多同仁及生前好友的資助下,才為李大釗重新置辦棺槨。但因為一家人遭到警察的監(jiān)視,靈柩只能暫放在宣武門外的妙光閣浙寺。

● 李大釗出殯時的情景

因為時局動蕩,李大釗的靈柩在浙寺南院一放,就是6年。

失去李大釗的趙紉蘭遵照丈夫的遺囑,強撐起柔弱的身軀,帶著4個孩子回了樂亭老家,悉心撫養(yǎng)。

6年后,趙紉蘭自感時日無多,丈夫尚未得到妥善安葬一直是她的心病。后來她請求北大出面辦理葬禮。當(dāng)時的黨組織征求趙紉蘭的意見,希望借李大釗先生的下葬儀式來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

● 李大釗送葬情形報道,右為趙紉蘭同志

深明大義的趙紉蘭毫不猶豫地說道:“李先生是屬于黨的,他是為革命而死的,黨組織怎樣指示,就怎樣辦吧!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一定盡力去做。”

1933年4月23日,李大釗先生的公葬儀式在北京舉行,當(dāng)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行至西四牌樓時,遭到了國民黨軍警的武力鎮(zhèn)壓。

直至黃昏時分,被沖散的送葬隊伍才到達(dá)墓地,由北大同仁扶靈下葬。

在李大釗靈柩下葬不久,趙紉蘭由于悲痛過度,加之積勞成疾,于1933年5月28日,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離開人世。

年僅49歲。

那一天是端午節(jié),也是李大釗烈士下葬的“五七”之日。

她生前的唯一遺愿就是葬在李大釗的墓旁,她要到九泉之下陪伴丈夫,再也須臾不分。

電影《無問西東》里,王敏佳對陳鵬說,“上一次我以為我死了,醒來看到的人是你;這一次,死亡來臨前,我一定要找到你?!?/p>

6年后,她終于與她的憨坨重逢,就像33年前,16歲的她來到他的身旁。

● 《覺醒年代》劇照

她一生無業(yè),卻在逝世后,被尊為“革命者”。

1936年6月,為了表彰她對中國革命的突出貢獻,趙紉蘭被中共河北省委追認(rè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 《覺醒年代》劇照

1983年,趙紉蘭和李大釗的靈柩被一起重新遷葬于北京香山東麓的萬安公墓。

● 李大釗及趙紉蘭墓

她墓碑上的鐫字由原來的“李夫人墓”,改刻成“李大釗夫人趙紉蘭同志墓”。

她是他忠貞不渝的妻,更是值得永載史冊的革命者。

青山埋忠骨,光華昭日月。

他們一起遠(yuǎn)眺這紅旗漫卷的北京城,這日新月異的盛世中國,而一群白鴿,正從他們當(dāng)年的住地上空飛過……


李大釗犧牲6年后才下葬,1個月后,她追隨他而去……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顺平县| 宜昌市| 逊克县| 广饶县| 吴桥县| 梧州市| 北碚区| 平谷区| 墨脱县| 江永县| 汕尾市| 泌阳县| 治县。| 凤冈县| 油尖旺区| 台东县| 大丰市| 汝南县| 宣汉县| 芷江| 石首市| 五原县| 浪卡子县| 栖霞市| 临城县| 蓬溪县| 辽阳市| 富宁县| 徐汇区| 扎囊县| 大竹县| 阿拉尔市| 平潭县| 宜川县| 蚌埠市| 庆城县| 绥中县| 平南县| 宝坻区| 阿克| 铁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