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上熱搜的“小妖怪”,暴露出多少極品父母


1月10日,當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在“小妖怪的夏天”里,眼瞅著看到國漫的曙光時,卻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不和諧音:#家長炮轟中國奇譚#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名!

這位“家長”在某平臺發(fā)文稱:“一個動畫片一般應該是給兒童看的吧,那作為一個兒童看了是什么反應呢?我的孩子看第一集的時候被烏鴉的裝鬼給嚇哭了,第二集開始不到一分鐘就嚇哭了。這是拍給孩子看的嗎?孩子看了絕對有童年陰影。這樣一部動畫片想教給孩子什么?有什么教育意義嗎?如果沒有教育意義,那能給孩子帶來歡樂嗎?”

對于這位“家長”的“炮轟”,無數(shù)網(wǎng)友表示:看到第一句話我就懶得看下去了,什么叫:一個動畫片一般應該是給兒童看的吧?這么說起來玩具一般應該是給兒童玩的咯?

讓家長把自己家孩子手機摔嘍,電視砸嘍,電腦碎嘍,去看弟子規(guī)。


這部動漫我也是和孩子一起看的,講真的,我并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
如果你看過《中國奇譚》哪怕是一集,都會被創(chuàng)作團隊滿滿的誠意所打動。
雖然目前只更新到第三集,但播出效果極好,話題量一路飆升,網(wǎng)上更是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高達9.5分!

在我寫稿之時,這部動漫一直維持3.7萬人在線觀看。

這是什么?這就是口碑啊,這就是最直接的肯定?。?/p>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更是讓無數(shù)打工人找到了極強的共鳴感。
生而為普通人,我們都是浪浪山上的小豬妖,被困在權(quán)威和現(xiàn)實之中,無法抽身。

悲催的小妖做著最辛苦的工作,被老板的大餅哄得一愣一愣的,他費盡心思改良的箭,被無情折斷。

為了懲罰他,上司罰他一夜要砍1000斤柴,好不容易集齊了1000斤,卻被小王一個不滿意給點了??吹竭@里,網(wǎng)友大呼:像極了卑微又社畜的自己。
當他鼓足勇氣告訴媽媽我想離開浪浪山時,又被親情牽絆著。
身為打工人的我們,不是沒了棱角,而是不得不在生活的重壓之下自覺地磨平了棱角。
看到這些,不禁濕了眼眶。
所以,那位“家長”,你還要告訴我們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嗎?
可能會有人說,這位家長一定是炒作,是某些公司的惡意營銷!可是,這樣的家長在生活中真實存在著,并且一直存在著。

2022年11月份,一位情緒激動的媽媽,在書店里歇斯底里地怒斥店員:你再賣這種“毒品”,我這條老命就跟你們拼了。
并揚言說“哪天我會扔一把火進來,把這里全燒了!”

然而,這位家長口中的“毒品”,只是一些盜墓、言情類書籍,雖然說沒有營養(yǎng),但也沒有家長口中說得那么嚴重。也不是什么毀三觀的書。
評論區(qū)有網(wǎng)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位媽媽的問題所在:家長總是能為自己教育的失敗找到各種各樣的借口,從武俠小說,電視,到電腦。


《黑鏡》里有一集《方舟天使》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媽媽為了“保護”孩子,給薩拉的大腦里植入一枚芯片。通過一臺平板電腦,媽媽可以隨時看到薩拉的位置。
甚至,可以控制女兒看到的內(nèi)容:只要出現(xiàn)讓薩拉產(chǎn)生壓力的畫面時,比如少兒不宜的暴力場景,“濾鏡功能”會讓薩拉眼前的畫面自動打上馬賽克。

從此,她的生活里,惡狗會變成一片模糊的馬賽克、男生打架流血也會變成一片模糊的馬賽克。
媽媽想盡一切辦法去避免孩子受到傷害,于是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的,真實的世界離她越來越遠。

同時,強大的保護層,也讓孩子喪失了自己長出鎧甲的能力。
像不像上面我們看到的家長?過度保護,喊著“為你好”的父母比比皆是,除此之外,我們身邊還有太多家長,喜歡化身為“甩鍋俠”。
一味地怪罪書籍、影視作品、游戲,而從不反思自己。
然而背后所引發(fā)問題,終會以讓人震驚、或哀嘆的方式浮現(xiàn)出來。

與其自以為是地去控制另一個人的人生,不如選擇去相信孩子,相信他們有能力自己長大。
最后我想說的是:
動畫片不一定能教育孩子,但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動畫片,而是父母本身。
任何時候,請學會審視自己。
愿共勉,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