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變笨的
人是怎么變笨的?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看身邊那些小孩子,學什么東西都特別快,這個視角切換到大人身上,差別就非常大。
有的人你跟他聊兩句之后,就會覺得這個人特別有智慧,反應特別快,腦袋特別好使,知識特別淵博。
反過來有的人就會特別麻木,腦袋里也沒什么貨,學東西也特別慢。
這個現(xiàn)象不由得讓我們思考,為什么小朋友普遍學東西很快,大人就不一定了。
我想知道人到底是怎么變笨的,于是我就去查了相關的資料,并請教了一位學醫(yī)的朋友,得到的結論是這樣的:

幼童的發(fā)育過程是一個修剪過程,兩到三歲的小朋友大腦的突觸是遠遠多于成年人的。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隨著學習和認知事物越來越多,這些突觸反而會越來越少。
這個情況簡單說就是留下有用的信息、經(jīng)驗,試試把那些沒用的、耗費資源的突觸都修剪掉。
說白了就是做大腦的優(yōu)化,讓大腦的工作有效率一些。
大家可以把大腦想象成是一個大房子,一個空間,或者說帶寬,它就那么大,人人都差不多。
如果塞進去的東西太多,這樣帶寬太窄了,網(wǎng)速自然就慢了,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一個聰明人是不是通常生活都特別簡單。
我在記憶里搜索了一下,我身邊的聰明人確實都是這樣的,他們的生活非常簡單樸素,說八卦、聊電視劇這種事情,聰明人通常是不會參與的。
他們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去打扮自己,做一些不太有用的事情。
去他們的家里,發(fā)現(xiàn)他們的家通常也非常整潔,不會到處堆滿雜物,只是一些簡單有用的東西。

那這樣看來,你發(fā)現(xiàn)人是怎么變笨的了嗎?
其實人并沒有變笨,所謂變笨的人只是給自己的大腦里面塞了太多東西而已,這些東西占滿了你大腦的帶寬,所以整體耗能很大,心思一多,人就變笨了。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那些腦袋笨、不會思考問題的人,或者說你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利弊的選擇上總是無比糾結,很在意別人的眼光。
日常琢磨的就是吃什么外賣,看什么劇,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試試,結果什么都沒有干好。
然后經(jīng)常就是買買買,這個直播不能錯過,那個很劃算,買很多東西把家里堆滿,這些有用沒用的東西不僅占據(jù)了你的物理空間,還占據(jù)了你的心理空間。
你要顧慮這么多事情,換句話說就是精力渙散,不夠專注,不夠聚焦。你能全心全意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能夠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越來越少,這樣就不能踏踏實實的做好一些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你看起來就不會思考,就很笨。你既然想過好日子,又沒有能力,要怎么辦呢?就會傾向于投機取巧對嗎?
總是希望用上某些大招就能徹底改變人生,隨便遇上一個平庸的機會就當成救命稻草。
而聰明人的生活是非常樸素的,沒有那么多物質欲望,沒有變成物質的奴隸,心思也通常比較簡單,說話辦事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字,清爽。
要做的事情琢磨好了就去做了,全力以赴,沒有那么多抱怨和八卦,也不會考慮那么多利弊得失,煩惱的東西很少,得到的卻很多。
因為事情做好,所以掙錢多,掙錢多就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讓自己更純粹,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這是一個正向循環(huán)。
其實所謂的聰明人,他們也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聰明,他們只是把精力都用在了一個點上,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習,所以在某一個方面看起來很聰明。

小朋友為什么學東西很快?
因為沒有那么多讓他們操心的事情,他們做事情是相對更專注的。
所以人是怎么變笨的?其實人并沒有變笨,只是大腦里面存了太多沒用的東西,太多垃圾而已。
如果你正在為怎么變得更聰明而發(fā)愁的話,你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要學什么新的東西,而是要先把自己大腦里的垃圾清理一下。
同樣很重要的做法還有我們經(jīng)常說的屏蔽無效的朋友圈,無效的社交。
我們看算法推送給你的垃圾信息,只看經(jīng)過自己精挑細選的值得關注的人的信息,以及能夠讓自己成長,讓自己變強的信息。
我所了解的成功的榜樣,無一不是專注于某個領域、某一件事的。然而太多人并不相信,于是太多人平庸。
專注是唯一能夠超越時間和生命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