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雜記:概念牢籠,負向思考。
閑談雜記:概念牢籠,負向思考。
選擇性困難癥。優(yōu)選性不自主。
間歇性放棄治療。自我疏解性躺平。
盲目性自律習性。單一性自我感覺良好。
這些都是構成精神內耗的原點。
因為人們總想著這么理解。
一個淺面的直觀對象,可以有效的進行針對了解。
如果不把一些東西進行定性的標會出來,也就沒有了直觀的對比。
人們總想著自己一定正確。
從而否認自己的不正確。
對于負面詞匯,總是有著一種可以吸引注意力的作用。
人們一邊封鎖,一邊繼續(xù)追尋。
總是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派。
而他們卻一直都在被負面的東西吸引著。
從來都沒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在追求著什么。
就算是在進行自我內耗,更多的也只是在糾結我做還是不做。
從來也不會去考慮,這個事的結果是因為什么原因而形成的。
往往只有做了,才能顯現(xiàn)結果。
面對自己釀造的壞結果,在浮現(xiàn)出的悔恨,自責中,壓榨自己的可行力,去彌補過錯。
而這個彌補過程中,你會在一種動力下前進。
一面想著自己快不行了,已經夠努力了。
一面繼續(xù)帶著怒意發(fā)著狠的,繼續(xù)壓榨自己的可能。
當事件結束,回過頭來去看自己發(fā)狠的整個過程,你會突然覺得自己也是蠻可以的。
當然,這種情況,首先你得具有不冷血人性與一定程度的共情能力。
解決內耗的最本質方法就是,被逼著完成一個目標。
這勝過自己在腦海里反復思考來的直觀。
因為人都具有反向性。
越是被逼迫而產生的動力,越是能夠在心里存留更久的時間。
也是因為反向性,當你處于被逼迫狀態(tài),你的無名怒火也就出現(xiàn)的很突然。
這個時候,你會根據怒意的程度而去行事。
很多人說,把握一個人的最好方法是激怒對方。
讓對方在憤怒中毀滅自己。
不能說錯,但他們一定忽略著一些東西。
那就是作為人的一個反向性可能。
有些人越是憤怒也就將越是冷靜。
這種冷靜不是體現(xiàn)于情緒上與行為上的,而是一種本能,很隱性的一種狀態(tài)。
一種趨吉避害,減少損失的一種生物存活本能。
而這種本能,只有在被逼迫中,也就是背離主觀意識思想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
而這種隱性狀態(tài),很多人都有。
只不過是注意到的并不多。
很多人習慣性稱之為超常發(fā)揮與錯誤性理解成精神內耗。
因為有些人是可以把隱性狀態(tài)的東西抓住,并顯性于思考中的。
在沒區(qū)分出它們的區(qū)別時,只是主觀認為的它們和其他的東西一樣,從而進行歸類管理。
而也就是因為這種粗略管理模式,導致著你在進行的不是精神對抗內耗,而是精神與肉體本能的對抗。
肉體本能,最凸顯的是對于生的本能,一切有違活下去而產生的因素,都會成為這種本能的對抗目標。
精神,凸顯于思考與精力。
而精力又是肉體與精神的雙向反饋結果。
也是因為對于精力的錯誤方向理解,導致著面對精神與肉體的碰撞時很容易被搞混。
從而認為,精神內耗就是腦子里的想法在碰撞。
其實在經歷精神內耗時,軀殼上的虧空,也是有的。
有人因為精神內耗,身體一直苗條著。
有人精神內耗,茶不思飯不想,想胖都難。
有人精神內耗,夜不能寐,精神頭足的學習到很晚。
也有人把精神內耗進行自我拆解性解讀完全,并合理的進行自我分配,使得在別人焦慮的問題源頭變成了,另一種積極向上的有益處自律。
所以有時候,看一個問題,不能總看著壞處。
而你們說的主觀意識在與大腦對抗。
如果是按照我寫的這么理解,是你們知道是在與肉體本能對抗。
如果是不按照我寫的這么理解,是你們與我寫的存在某些認知度上的異差。
如果你認為肉體本能不會說話,那你就錯了。
當遇到危險時,最快速反應的就是你的身體本能。
它們很少說話,也只是你以為的不會說話。
而它們的說話就是被你當成精神殘片的囈語。
其實它們一直都在進行交流,只不過交流的對象不是你,不是你這個后起的主觀意識思維。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當我們還沒有健全的思考模式時,出現(xiàn)于腦海里的最多的是什么?
是各種意義不明的圖像。
當然它們不會給與我們不適感。
我們也不會去在意它們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切都是欣然接受。
而當我們開始具體健全的思考模式時,對于這些圖像,我們自己卻有了一種宣誓主權的,自我承認存在心態(tài)。
我承認我自己的意識存在于大腦,我是大腦的主人,而你們這些圖像是該讓位的,從而進行著一個為了主權而紛爭著的領土問題。
作為一個具有思考能力的一個人,思考是什么?
一個邏輯性,還是編排能力。
一個思維,還是整理規(guī)劃能力。
答案都不是。
思考是想。而想又是一種感覺。
一種可利用本能。
我想即我在。我感覺我可以感覺。
能思考不代表就是“我“。
“我”只是一種概念性詞匯。
一種用于表述的用詞。
而精神內耗的啟始原因就在于“我”這個概念性牢籠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