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金句 | 中國古代思想24句(上)

中國古代思想24句(上)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化繁榮的局面,是在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階級關系劇烈變化,奴隸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針對當時社會動蕩的現實,孔子希望恢復社會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復禮”,希望人們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
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著名主張??鬃拥乃綄W打破了受教育對象的地域、族類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有力地推動了春秋以來的學術下移。
4.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fā)展為系統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荀子主張“禮法并施”,既主張王道又主張要有一定的霸道。
5.孟子主張“性善”,主張通過修養(yǎng)和擴充,達到堯舜的境界;荀子主張“性惡”,但又認為通過后天的學習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為堯舜。二者在最終目標上殊途同歸。
6.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7.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總結了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8.“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
9.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家學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
10.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11.董仲舒大一統主張充滿唯心色彩,但大一統確實是中國發(fā)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國統一的需要?!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扼殺不同學術流派的做法不可取,應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的爭鳴。
1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純屬唯心主義。但其要求統治者實施仁政愛護百姓,卻是有利于維護封建統治的。
? ? ? ? ? ? ? ? ? ? ? ? ? ? ? ? ?下期再見
熟記定哥精推筆記
二輪由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