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時發(fā)呆有感
提前聲明,該篇專欄完全基于個人干活時發(fā)呆產(chǎn)生的主觀想法,有些結(jié)論缺乏調(diào)研支撐,所以并不能以此評價《少女前線》與《明日方舟》孰好孰壞、孰優(yōu)孰劣,二者無疑都是優(yōu)秀的國產(chǎn)手游,僅就游戲質(zhì)量各有長短,該篇專欄只是反思《少女前線》與《明日方舟》于我而言合適與否,即這款手游是否適合我,僅此而已。當然評論區(qū)也歡迎友善討論,比如對少前或方舟的一些期許和建議,切忌以激烈言辭攻擊意見不合者,大家都是玩家,或者倒倒苦水都是非常歡迎的,因為該篇專欄本質(zhì)還是篇雜談(當然啦~專欄的閱讀量也不會高到哪里去就是了233)

首先我姑且給“軍事”下一個簡單粗暴的定義,即“軍械+戰(zhàn)爭史”,可能很多軍迷喜歡的是前者,喜歡接觸各種各樣的槍械和載具,但我更喜歡后者,這可能和自己喜歡歷史有關,初中的時候因為歷史成績很優(yōu)秀,因為能拿高分老師會表揚、同學會來請教問題,所以我也很喜歡這門學科,慢慢的開始去接觸去了解一些教科書外的歷史,特別是學到了世界近代史以后,接觸到的課外歷史更多的是近代戰(zhàn)爭史相關,主要是“二戰(zhàn)”,當時挺癡迷這個的,運籌帷幄的將軍與甘于奉獻的士兵加上家國情懷很容易激起一位小男孩的滿腔熱血,“Erwin3”這個我常用的用戶名其實就是源于年少時的中二,北非戰(zhàn)場的“沙漠之狐”埃爾溫·隆美爾(Erwin·Rommel),一位得到過敵方首相積極評價的將才。
所以可能是因為這些孩時的影響,少前對我而言粘性是非常大的,策略式的戰(zhàn)棋會讓我感受到運籌帷幄的代入感,地圖上的梯隊人形則會讓我感受到士兵的信任,何況士兵還是與戰(zhàn)爭格格不入的“少女”,鮮血與鋼鐵,“柔弱”的“少女”,這種反差真的很戳我這種猛男內(nèi)心,但如果僅此而已,少前并不會絲毫增加我對它的粘性,因為“白毛美少女”經(jīng)常出沒于很多“一次性手游”的廣告中,真正把我粘在少前的是劇情,而不是萌豚,因為《面包房少女》的存在,少前沿用了這一世界觀,還是因為上一段,構(gòu)成了少前粘住我的第二點,即戰(zhàn)爭背后的國家地區(qū)以及世界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要素的格局,戰(zhàn)爭背后的爭斗于我而言遠比戰(zhàn)場本身精彩,而分析戰(zhàn)爭背后的各方勢力斗爭更是樂趣所在,這也是我喜歡戰(zhàn)爭史而對兵器不大感冒的原因吧,戰(zhàn)場上的打打殺殺、血沫橫飛很殘忍,真的很殘忍,更何況電影鏡頭下的畫面僅僅是藝術(shù)處理過的對血肉模糊弱化過的感官刺激罷了,沒有人會喜歡戰(zhàn)爭的,他們只是感冒于感官刺激而已,扯遠了。所以從個人原因?qū)用娴淖晕曳治?,少前粘住我的有兩點:一是代入戰(zhàn)場指揮官身份的沉浸感與“少女”和“血與鋼鐵”的強烈反差感,二是帶有國際軍事斗爭的世界觀,主要是這兩點了。當然少前作為我接觸的第一款宅品卡牌收集+,自然心理上會有加分,還是如前文所說,該篇專欄僅僅是基于主觀想法的雜談。
其次是方舟,毋庸置疑是一款在立繪人設、音樂、UI設計等方面非常,非常上乘的手游,而劇情也隨著鷹角的穩(wěn)定而提高,記得白癡毛還是獨立菌兒曾經(jīng)對其作過游戲性不足的評價,這是受其塔防玩法的局限所引起的,但依然是隨著鷹角在資金、人才等方面的趨于穩(wěn)定,最近方舟手游官方也準備上線蝕刻系統(tǒng),這無疑提高了游戲性,給手游增加了多一種玩法,給玩家增加多一分粘性,這是極好的拓展。方舟未來可期,為什么這么說,除了本就具有的人設立繪、世界觀等,游戲性的補強,還有一點是方舟抓住了更年輕的一代,2019年版號寒冬,《明日方舟》脫穎而出,個人認為這款手游的戰(zhàn)斗力是非常全面的,同期手游總是差那么點意思,可能是因為“新穎”,新在卡牌收集+塔防的玩法上,眼前一亮的UI設計,以及玩家代入角色的性別模糊化處理+干員角色的男女均有化,這對具有宅屬性的女性玩家非常友好,少前雖對玩家代入角色的性別也有模糊化處理,但沒有做到后者,即干員角色的男女均有化,這是方舟優(yōu)先于少前的理念方向,所以說方舟未來可期。
既然說到玩家代入角色,那不得不說我覺得方舟在這方面做的不足的一點,就是博士這個存在,代入感于我而言不如少前,博士更像是為了增加玩家代入感而強加入劇本的角色,其實故事中本就沒有這個角色,這個角色是多余的,一是所謂的戰(zhàn)場指揮,這件事不是非博士不能勝任,原劇本可以寫成小兔子,可以寫成教官,二是源石病方面研究專家這也似乎是臨時加的頭銜,故事中沒多作體現(xiàn),三是有時候看劇情做選項中,表達的意思相近或無關緊要,以至于我經(jīng)常選“......”,后來凱爾西指責我沒有過多關心小兔子的時候我也是突然覺得是不是因為我選“......”太多才會導致這樣,能不能重頭選過,我不是不喜歡為了留在原地而表示可以捂住耳朵的可愛小兔,只是因為選項中多與想要的意思表達無關,角色臺詞有些矯情而去選的省略號,說到這里,覺得方舟的劇情文本還是弱項,臺詞有些拖沓,希望鷹角能改善文案,但似乎改變游戲文風的可能性不大。扯遠了,所以博士這個故事劇本中的“添附物”我希望能得到更好的處理,不然與增加玩家代入感的初衷豈不違背,甚至是反作用,而臺詞的拖沓或者說舞臺劇式的臺詞本身就有威脅緊湊劇情的危險,應該正視。
還是文首那句話,以上僅為自己干活時發(fā)呆產(chǎn)生的主觀想法,并不能作客觀比較少前與方舟的好壞之用,僅作為對哪款更適合我的問題的自我反思及原因追究。首先是我覺得方舟可能不是很適合我,記得B站首頁的推薦欄中有某位up針對“真實的界定”作過一些主觀探討,大意為前幾代人對于“真實”的定義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舉個栗子,像漫威電影他們可能很難去接受甚至完全無法代入,因為“人怎么會在天上飛呢”這樣的疑問已經(jīng)讓他跟不上劇情,到了年輕一代,我們會接受《指環(huán)王》《哈利波特》這樣的魔法世界,注意,這里對于“真實”的界定已經(jīng)發(fā)生了些許變化,到了更年輕一代,他們或許就能接受架空世界這一“真實”了,像追星,明星本身就是個符號,而扮演這個明星的人則是可以更換的資本商品,關于這個“人”的“真實”是腦海中的真實。對我來說方舟的世界觀我能接受或者說能夠理解,但總覺得哪里“不真實”,為什么槍械這種科學側(cè)科技出現(xiàn)的世界中還會有名為“源石技藝”的魔法側(cè)技藝呢?當然我能夠理解這是一個架空世界,是一個科技樹與現(xiàn)在、與完全的魔法世界或中土世界所不同的神奇大陸,但我覺得依然不大能接受,理解不等同于接受,這無疑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對游戲世界的代入,說到代入,相比于萌豚立繪我更喜歡劇情、世界觀設定這些東西,所以媚不媚宅,是否為“雅媚”這種問題也不會太關心,媚宅的話,過了某個年紀便會清楚的知道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是不真實的,是假的,那么玩這種游戲于我而言就顯得過于揮霍時間了,本身就是個輕玩投入到游戲中的精力有限。
惡魔么么總之結(jié)合當時發(fā)呆所想及現(xiàn)在想到的大體就這些了,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