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環(huán)球騎行,阻止過澳洲大火蔓延,從黑店撿回一條命
“記錄一萬種人生探尋成長規(guī)律”

65歲女性、離婚、抑郁、騎行、環(huán)游世界,當這些關鍵詞聯(lián)系在一起,一個“出逃”女人的形象就出現(xiàn)在了眼前。最近,李冬菊正是以這樣的標簽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年過半百,婚姻受挫,獨自上路,她的故事很大程度上被解讀成了第二個“蘇敏”。但當事人卻認為自己和蘇敏不同,并沒有多糟糕的婚姻需要逃離。離婚更像是一件“飛來橫禍”,毫無征兆。
丈夫是她年輕時的夢中情人,長相帥氣,溫柔顧家,兒子也孝順,家里大事小事都不用她操心。日子猶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就到了晚年。52歲那年,向來體貼溫和的丈夫拿著一紙離婚協(xié)議走到了李冬菊面前,他出軌了,要跟她離婚。這種極大的心理落差導致她在離婚后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一度需要住院治療。
患病的那段時光就像是黎明前的“至暗時刻”,她嘗試各種辦法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卻都僅僅只是“麻藥”,一會兒就不管用了,直到她偶然開始騎行,“解藥”找到了。從未一個人走出過鄭州的女人,開始了她的自行車環(huán)游世界之旅。
以下是李冬菊的故事。
講述者|李冬菊
??? ?編輯|特蕾莎
上路
2019年末,澳大利亞的社交媒體上出現(xiàn)了一位中國大媽,在年末那場震驚世界的森林大火期間,她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騎行到高速服務區(qū)報警,阻止了一片易燃區(qū)域引發(fā)更大范圍的火災。事后,有人將她的事跡發(fā)到了社交平臺上,人們?nèi)绻诼飞吓加鏊瑫嫌?,主動跟她打招呼。他們知道,她是來環(huán)游世界的,61歲,一個人,一輛車,很酷。
這是李冬菊騎行的第五年,與出逃的蘇敏一樣,旅程的起點始于鄭州。
2014年11月8號,56歲的李冬菊從鄭州火車站出發(fā),到廣西南寧跟旅伴集合,到達南寧后,再乘火車直達越南河內(nèi)。這是她第一次出國,在此之前她從未一個人走出過鄭州。

車是兒子送的,一輛1100多塊錢的折疊山地車,最基礎的那檔。旅伴是網(wǎng)上認識的,一男一女,包括她在內(nèi)一行三人,互相都不認識,也都沒有出國的經(jīng)驗,她選擇他們的原因是,他們肯帶她玩,別人都嫌她年紀大,車的配置也跟不上。
出發(fā)時,她身上帶了大概一萬多塊錢,是她前一年為了騎行攢的,一部分是退休工資,另一部分是打工掙來的。她花1400多塊錢辦了越南、柬埔寨、泰國、老撾的四國簽證,剩下的錢當做旅資,打算一次性騎行完四個國家。
剛到越南,她就到處拍照,拉著街上的當?shù)厝撕嫌?。她沒帶智能手機,語言不通,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越南的哪個城市,陌生帶來的興奮感讓她在每一張照片里都笑得很燦爛。越南的食物辛辣清爽,食材新鮮,用檸檬汁代替醋,她從未見過這樣的搭配,覺得很新鮮。
但這場東南亞騎行之旅,僅僅開始了一周左右就進入到了尾聲。

在一起騎行了幾天之后,她就跟旅伴們“分了手”。
關于這次“分手”,在李冬菊的采訪里,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在之前《看客inSight》報道中,是這樣描述的:“三人在衣食住行的花費上,各自有不同的標準,加上她年紀大,騎得慢,分歧一天比一天多。同行了一個星期后,在一個即將入住旅店的晚上,同行的人指著門口對她說,‘你滾吧’?!?/p>
而面對我們的鏡頭,她說那是一次無意中的“走失”,她由于語言不通,手里只有一部不能上網(wǎng)的老人機,聯(lián)系不上他們。講述時,她臉上仿佛還帶著當時的焦急和無奈,有些自責,像個犯了錯的孩子。
因為不敢獨自上路,她只能跟旅店的老板比手畫腳讓人家?guī)退o同在越南的網(wǎng)友打電話。那是一個18歲的沙發(fā)客叫“旅行者”,住在叔叔家中,也愛好騎行,叔叔一家是在越南生活的華人。

她在游記中這樣回憶那幾天:
“我坐車去找他,班車晚點,凌晨1點多才到,他一直在車站等我?guī)讉€小時。天太黑考慮安全,他給我租了個車。他騎著摩托車在前面帶路,到家后,因為太晚大家都休息了,他讓我住他的房間,他去蝦場住了。
在他家的哪段時間,蝦場趕上收獲季節(jié)比較忙,只要有時間他就會騎摩托車帶我出去散散心、兜兜風,看到什么都會講一講,讓我了解更多越南的風土人情。旅行者叔叔是做生意的,生意做的挺大的,開了兩個蝦場,在當?shù)厮闶呛苡绣X的人,我去的幾天正趕上搬新家,新家沒有裝飾,地是水泥地,墻就是用石灰刷白,電視機,大衣柜,床,家里很樸素,但很干凈,進屋換鞋,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再看看他的家,讓我感悟頗深。”
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灑落在海面,李冬菊站在岸邊,看著眼前陌生國度的一景一物,耳畔是自由的風聲。

荒原狼
雖然四國只去了一國,但這趟旅行還是讓她覺得沒白來,她想攢點錢,再繼續(xù)上路。幾天后,她在旅行者的幫助下啟程回國,沒直接回家,轉(zhuǎn)道去了麗江,一邊打工一邊旅游。
后來2017年,她又去了一趟東南亞,這回買了智能手機,查好了攻略,自己組的隊。隊員里還有一位是70多歲得過腦血栓的老人,一路相安無事,但走了20多天以后,兩人突然因為想家回了國,又剩下了她自己。沒了旅伴,她也害怕,但不甘心。
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她慢慢悠悠地騎,騎了70多天才騎完,把所有想去的地方都去了個遍。自那次出行之后,騎行上路對李冬菊來說再不是困難的事情,在隨后的8年里,她的足跡遍布3大洲,12個國家,從臨近中國的斯里蘭卡、俄羅斯,到塞爾維亞、波黑、黑山、克羅地亞、摩納哥、法國,再到澳大利亞、新西蘭。
2019年,在澳大利亞騎行時,李冬菊剛好趕上了那場森林大火,氣溫很高,她騎得很艱辛,周圍的樹木都燒成了黑色。她本想去袋鼠島上看看袋鼠,卻目睹了意料之外的慘狀,到處燒得一片漆黑,甚至見到一大一小兩只袋鼠就躺在公路邊上。
“有天我正騎著,終于遇見了一只小袋鼠,我就跟它說話:‘你過馬路可要小心啊,你媽媽是不是就讓車壓到啦?’,結(jié)果它好像聽懂了似的,睜大眼睛看著我,特別無助,我當時甚至覺得可以用我的命去換它媽媽的命?!?/strong>
她在澳洲的烈日下繼續(xù)騎行,聽見烏鴉在森林上方哀嚎,感到烏鴉好像也在為生靈的消逝而悲泣。

為了省錢,騎行的路上,她能搭帳篷絕對不住宿。有一回甚至把帳篷搭到了墓地里,覺得人們心里對墓地有敬畏,很少有人去,反而安全。也對,這一路上她遇見的那些心驚肉跳的時刻,都是活人作怪。
獨自一人在柬埔寨騎行的某天,她修車耽誤了時間,快天黑還沒找到住處,看見路邊有個住宿的指示牌,心急之下就跟著找了過去。那是一個由幾間小平房組成的獨立院子,6美元一晚。她注意到店員領著她進入房間之后,使勁兒拉了一會兒窗簾,她洗漱完走到窗邊一看,發(fā)現(xiàn)窗簾讓人剪開一個長長的口子。關了燈躺在床上,她越想越不對勁,后來發(fā)現(xiàn)墻邊立著個鏡子,從窗戶往里看,鏡子里正好能反射出整個房間。
她躺下后發(fā)現(xiàn)電視里還隱隱約約閃著紅光,不止一處。這時候她意識到整個院子里幾乎沒怎么住人,但是卻有個高大的男人住在她對面,房間里的光能直接照進她屋里。這時候窗外開始下雨,雷聲隆隆,她像一只炸了毛的貓一樣,本能地感覺到了危險。
“給大使館打電話”求生的念頭讓她冷靜下來,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聽她說了所在的位置,吃了一驚:“你怎么住了個黑店?!”冷靜下來之后,她當機立斷推著車冒著雨往外跑,接待她的女人就站在門口,她比手畫腳說要去附近找朋友,然后一頭扎進了雨里,跑了一百米住進了一家中國人開的旅館,15美元一晚,睡了個安心覺。
后來在澳洲也有一回,她借住在一間學校的小樹林里,剛躺下沒多久就聽見有人說話,再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是小偷作案,她嚇得大氣都不敢出,能清晰聽見自己的心跳聲砰砰砰得響,還好最后沒被發(fā)現(xiàn)。
這些險境,是騎行前的李冬菊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她將開始騎行后的自己比作一匹狼,自由自在,能獨當一面,又將騎行前的自己比作籠中的小鳥,無憂無慮但沒有自我。轉(zhuǎn)變的中點,是名為婚姻的牢籠突然破碎。

籠中鳥
李冬菊生于1958年,高中畢業(yè)上山下鄉(xiāng)被分配到了農(nóng)場,跟前夫就是在農(nóng)場里認識的。對方是倉庫保管員,她在炊事班,都屬于后勤部門,兩個年輕人因為工作上的往來接觸的多,漸漸互生好感。在李冬菊的印象里,年輕時的前夫長相英俊,像香港明星張國榮,她至今記得對方說話時長長的睫毛在臉頰上投下的一片小小陰影。
他們相戀后不久前夫就去當了兵,她送給對方一本日記本,寫“時間如閃電,以此作留念,祝身體健康”,兩人書信往來直到前夫當兵回來。1981年,李冬菊23歲,兩人正式結(jié)婚,第二年兒子出生。
婚后,李冬菊每天兩點一線上班,80年代,每月能掙到100塊錢左右的工資。前夫掙得沒她多,但工作清閑,生活的大事小事都是前夫在料理。她還記得那時候自己上夜班,前夫會買好餅夾肉給她送去,同事看了都羨慕,說前夫性格好長相也好,簡直是白馬王子。
44歲,李冬菊從國企內(nèi)退,開始了更清閑的日子,兒子已經(jīng)長大,孝順聽話。時間猶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就到了晚年。直到52歲那年,向來體貼溫和的丈夫拿著一紙離婚協(xié)議走到了李冬菊面前。
“房子歸你,錢歸我”這樣的話從那個她最依賴的男人口中斬釘截鐵地說了出來。她當下無法相信,甚至賭氣一樣地把房子和錢都放棄了,“人都沒有了,還要什么房子?什么都不要了,我都放棄?!闭f完就當真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了字。
沒過多久,李冬菊就聽身邊的朋友說前夫已經(jīng)再婚,對方是跟他們住在同一個小區(qū)里的物業(yè)工作人員,兩人還擺了酒,請了客。她大夢初醒,感到“天塌了一樣”。

因為同住在一個小區(qū)里,李冬菊跟前夫的再婚對象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被出軌的事實就像一根釘子一樣扎在心里。兒子說她,那段時間“連眼睛都是直的”,吃飯睡覺在想,走路在想,路過紅綠燈的時候甚至注意不到顏色的變化。而且社交也出了問題,逢人就叨叨自己的苦,稍有不順心就要發(fā)脾氣,“人家看見了都想躲著走”。
長時間沉浸在負面情緒里,很快她就患上了憂郁癥和狂躁癥,病情嚴重時每天只睡兩個多小時,一度住進了醫(yī)院。
通過治療她依靠服藥維持正常的生活,但是醫(yī)生說不能停藥,一停就會復發(fā)。她嘗試各種事情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看恐怖片、玩網(wǎng)絡游戲,但不行,都是麻藥,只管一會兒,只要一停下來情緒就又包裹住她。兒子是那時候唯一對她不離不棄的人,但李冬菊心里知道,對于有家庭有工作的兒子來說,一個患有抑郁癥且總是需要陪伴的母親帶來的壓力有多大。
直到某天,李冬菊在街上走著,突然與一隊騎行者擦肩而過,他們追風逐浪的自由感覺迎面而來,她下定了決心,要上路。
第一次騎行,她本想去西藏,那是2013年,她在網(wǎng)上找好了隊友,計劃好了大概花上20天,平均一天花100塊錢左右,一共需要2000塊錢的旅資。她取出存折準備去銀行取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時候自己賬上只有人民幣170塊錢,十分之一都不到。她向來沒有存錢的習慣,也不想再向兒子伸手,車就是兒子送的。
她找到當?shù)匾晃粡N師做學徒,找地方干了一段時間面點師,打工賺錢攢下了那筆去東南亞騎行的旅資。

自渡
騎行后,打工攢錢的習慣,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2014年從越南回國后,在麗江,她找了一家高檔美容會所當清潔工,試用期不要工資,別人用拖把擦地,她用布擦。十年沒上過班的人,一天站十來個小時,下班的時候腿都是腫的。
干了三月,每月工資1800,她都攢了下來,那年春節(jié),她邀請兒子一家到麗江團聚,租了個陽光充足的小院,一家人熱熱鬧鬧過了個年。機票錢是她搶著付的,所以后來孫子一見她就喊:“奶奶灰機”,兒媳婦教的,說去見奶奶能坐飛機。
她在西寧的飯店里刷過盤子,手長時間泡在涼水里,得了腱鞘炎,關節(jié)腫脹疼痛,她也堅持了下來。身邊的同事多是山里沒讀過書的青年人,她是學歷最高的又是城里來的,成了那個出主意的主心骨。
打工旅行和騎行一樣,讓她遇見了更多的人,聽見了更多的故事,看見了更不一樣的風景,也重新認識了自己。這些,都是那個從未獨自一人走出鄭州的李冬菊,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抑郁癥嚴重的那段時間她每天晚上都睡不著,即便依靠藥物也難以獲得高質(zhì)量的睡眠,上路后這樣的情況幾乎徹底扭轉(zhuǎn)了過來,經(jīng)過一天的旅途奔波之后,無論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她都能迅速陷入沉沉的睡眠里去,一夜無夢。她也不再吃藥了,新鮮的事物讓她無暇顧及那些煩心事,只要上路心情自然會好起來。
開始騎行后,她有了寫游記的習慣,一張圖片配一段文字。
“我第一次看到像墨水一樣深藍深藍的大海,海面不夸張的講就像絲綢一樣柔和,微蕩著漣猗,一望無際,只聽到我們的船行駛的聲音,除此之外一片靜謐?!?/p>
“在浩瀚的大海中,生活著無數(shù)的生靈。當?shù)谝谎劭吹仅L魚露出水面哪一顆,著實讓人驚艷,也讓我們一睹鯨魚的風采?!?/p>
“新疆不光風景美人更美,還有好吃的大大的烤羊肉串,超甜的水果,現(xiàn)在我是一邊在寫,一邊想著烤肉的場景,又大又新鮮的羊肉串放在鐵架上,慢慢地轉(zhuǎn)著,過了一會肉烤的焦黃焦黃的,咬一口鮮嫩的肉,讓人回味無窮,饞得我現(xiàn)在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那些色彩繽紛的風景和奇遇,為她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吸引了一批忠實的讀者,有人模仿她的騎行路線規(guī)劃自己的行程,也有人通過社交軟件跟她成了能分享生活的網(wǎng)友。
其中有位來自臺灣的網(wǎng)友讓她印象很深,“人家平時就學學茶藝,說話也細聲細氣的,溫溫柔柔?!彼叵肫鹪诎闹薮钴嚂r的見聞,“人家夫妻開車,女人一會兒倒倒水,一會兒聊聊天,也是細聲細語的,就像是情人關系,小鳥依人的。”她忽然意識到,在自己婚姻生活里好像少有這樣柔情似水的時刻,“覺得老夫老妻的不需要說那么多,對同事可以 ,對自己的愛人反而覺得無所謂,什么難聽說什么?!?/p>
今年,李冬菊的前夫得了腦血栓,跟再婚的妻子分開了,她知道他無人照料后承擔起了照料他的角色,每天給他按摩幾個小時。兩人沒有正式復婚,她不想糾結(jié)于此,希望一切順其自然。
“還恨他嗎?”“不恨,我現(xiàn)在誰都不恨。也要感謝他,跟他在一起的時我沒有邁出這一步,離開他一個人的時候才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到自己的追求,人生也充實?!?/p>
今年,新冠讓65歲的李冬菊大病一場,她打算暫時休息一段時間,一邊寫游記,一邊休養(yǎng)身體,準備等到明年再開始自己的騎行之旅。家庭、婚姻、回憶、年齡、金錢、險境,一切都不再是阻擋她上路的理由,她自覺找到了自己所熱愛的生活的方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樂,并且打算進行到底。
本文為真實故事
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洗稿、抄襲必追究法律責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