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音樂:2016年晉南古建筑考察記
? ?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黑格爾曾這樣提示音樂與建筑的關系:“音樂和建筑最相近,因為象建筑一樣,音樂把它的創(chuàng)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
????每次外出旅行,我都喜歡游覽各種不同的建筑,宮殿、民居、寺廟和陵墓等等。行走在期間,就如同欣賞一曲美妙的音樂,有的氣勢恢宏,有的清新抒情。山陜地區(qū)的古建筑,飽含了北方的滄桑感,可惜我們陜西保存下來的并不多。因此,能看到山西的古建筑,也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山西的古建筑遠近聞名,著名的佛光寺、應縣木塔、懸空寺、平遙古城和晉商大院等,都是三晉大地著名的文化符號。我也游覽過很多山西的古建筑,但晉南地區(qū)卻很少涉足。于是,2016年五一期間,我先后前往運城、臨汾和晉城三地,游覽了新絳古城、汾城古鎮(zhèn)、丁村和郭峪村等著名的古建筑群,感受到這里建筑的獨特韻味。
????4月30日清晨,我們離開家門,中午經(jīng)過風陵渡,來到永樂宮。1957年三門峽水庫開始修建,由于永樂宮位于水庫的淹沒區(qū),所以不得不將它整體搬遷到如今的位置,此地距離原址約20公里。


一、臺駘廟
???下午順抵達侯馬市,參觀了晉國古都博物館、廟寢遺址公園和平望宮殿臺基。隨后,我們順著汾河南岸的田野向西,即將離開侯馬地界時,看到一組紅色的建筑群,如同堡壘一般聳立在河岸邊。

????順著高大的圍墻繞到南側的入口處,才知道它原來就是著名的“臺駘廟”,為紀念歷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創(chuàng)始人—臺駘。據(jù)史書記載,臺駘是比大禹還早的五帝時期的一位部落首領,他帶領部族開山鑿石,疏通汾、洮二河,興修水利,造福于民。因此,當時的帝君將汾河流域賞賜給他,后人則尊他為治汾之神。


?
????此地名叫“古翠嶺”,此廟經(jīng)過元、明、清時期,不斷修建起來的。臺駘廟在汾河流域先后建有多處,但是這一座始建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

二、新絳縣城
???黃昏時分,我們抵達新絳縣城,遠遠就望見一座古塔,塔下的廣場十分熱鬧。因此,決定住在旁邊,5月1日一大早,我獨自漫步縣城,尋找分布在這里的各類古建筑。雖然它們都沒有開門,但隔著圍墻就能夠領略其魅力!
?
1、龍興寺
???清晨走出賓館,就可以看到高大的龍興寺塔,與昨天相比安靜了許多。登上層層的臺階,來到寺院門口,從緊閉的門縫向里望去,才發(fā)現(xiàn)古塔其實并不高,只是由于坐落在高臺之上。
???該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時改稱龍興寺。唐武宗大興滅法運動,寺內(nèi)建筑幾乎毀壞殆盡,唯有塔院得以幸存。宋朝時,太祖趙匡胤曾居于此,改寺為宮;后僧人占居,恢復龍興寺之名。
???龍興塔始建于唐,原為八級,清乾隆年間重包以外皮,并增高至十三級。登臨其上,新絳縣城風光一覽無余。

?
2、文廟
???從龍興寺前的街道向東,拐彎處就是縣城的文廟。建筑的基本形式與全國其他地方的文廟,沒有太多的差異,只是泮池邊陳列的巨大澄泥硯,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里的澄泥硯,和端硯、歙硯、洮硯齊名,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硯”。


?
3、絳守居園池
??? 在新絳所有古建筑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絳守居園池”,它的名字很繞口,因此平時在看書時,我對它的印象很深??僧斘掖┻^小巷子,來到園林門外,這里破敗的景象,令人很意外。
?? ?這里始建于公元596年,當年供州府太守和夫人及州府官員休憩游玩,乃我國現(xiàn)存的唯一的一座隋代園林。唐宋時期許多文人墨客岑參、范仲淹、歐陽修、梅堯臣等,曾到此詠詩作賦,留下大量的文墨名聯(lián),范仲淹有“靜境合通仙,消陰不知暑”的佳句贊美園池。


?
4、天主教堂
?? ?站在絳守居園池的門外,對面高地上的天主教堂格外顯眼,穿過一片繁密的民居,就可以到達那里。新絳是山西省最早傳入天主教的地方,明朝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來到這里,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7年,荷蘭神父孔昭明在此建造了這座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大型教堂,它與青島、上海、廣州教堂并稱為“全國四大天主教堂”。


三、汾城古鎮(zhèn)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清晨利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將新絳縣城內(nèi)的古跡走遍。因此,就可以早早離開這里,到達下一個游覽目標,北面不遠處的汾城古鎮(zhèn)。順著公路行駛,經(jīng)過汾城鎮(zhèn)時,并不見傳說中的各類古建筑。
????然后,只要向西側進入鎮(zhèn)子中,南北向的道路兩側,盡是民國風格建筑。鐘樓、古塔、城門和城墻星羅棋布,其中著名的洪濟橋,修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如今已經(jīng)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走橋面,曾經(jīng)的河流已經(jīng)不見,不禁讓人感嘆滄海桑田的變化。




洪濟橋

?
????汾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保留了從唐貞觀年間到清道光年間的很多古建筑,為歷史上太平縣的縣城所在地。由于天氣太熱,我只是走馬觀花般地在街道上行走了一番,并沒有看到所有的點,如城隍廟、文廟、明輪堂、縣衙大堂、關帝廟、社稷廟等,都是不可多見的古建筑。

????離開汾城鎮(zhèn)向東北,前往襄汾的途中,手機的地圖上出現(xiàn)了一座“將軍墓”。于是,經(jīng)過那片區(qū)域的時候,我格外留心公路東側的田野,果然在路邊出現(xiàn)了一座不起眼的土冢,應該就是所謂的“將軍墓”吧?

????繼續(xù)向前行駛不久,路邊又出現(xiàn)一座高大的石碑,不得不感嘆山西地面到處是文物。仔細觀看碑文,中間縱向寫著:“皇清增廣生員梁公諱景曾字公瑾德行碑”,右上方的時間是:“大清道光四年歲次甲申仲春榖旦”,粗略算來也有近200年的歷史了!

?
四、丁村
???提前丁村,學習考古專業(yè)的同學一定不會陌生,因為1953年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一種人類文化,被命名為“丁村文化”。可是大家也許不知道,這里如今也是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名村,并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預備名錄,也是我此行的重要目的地。

????向南離開襄汾縣城,不久公路右側出現(xiàn)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寫著“丁村”二字,下方寬闊的大道直達村口。但是,來到這里之后,眼前的景象很讓我失望:村中僅有一條東西向的道路,兩側的建筑大多都是近年新修的。最西端的盡頭有一座小廟,乃供奉劉備、關羽、張飛的“三義廟”。除此之外,村中道路邊還有不少廟,如村口的觀音廟,南側的千手觀音廟。
?
三義廟


觀音廟

千手觀音廟

?
????保存較好的兩片建筑群,被開辟成為“丁村文化陳列館”和“丁村民俗博物館”,需要收取30元的門票。前者位于偏居東北一角的第2號院內(nèi),在不大的四合院中,通過簡單的圖版,結合曾經(jīng)考古工作者留下的生活用品,向大家普及“丁村文化”的基本知識。遺憾的是,當我詢問這里的工作人員:“當年進行考古發(fā)掘的丁村遺址,具體在什么位置?”她們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只能模糊地告訴我:“大概位于村子南面的河邊。”




?
????丁村民俗博物館是來這里參觀的核心,共占據(jù)七座保存完好院落。在曾經(jīng)的老屋中,陳列了眾多實物,并配以過去的場景,再現(xiàn)了清朝末期至民國初年流行在晉南一帶的民風民俗。




五、郭峪村
???離開丁村,經(jīng)過曲沃,參觀完晉國博物館,我們就直奔晉城的皇城相府。剛駛下高速公路,通過景區(qū)的山路就擁堵起來,好不容易來到皇城相府門口,距離景區(qū)關門已經(jīng)不到1個小時。


????于是,只好放棄購票進入?yún)⒂^,和家人在皇城相府外圍溜達。無意間,我們轉到附近的郭峪村,這里也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并且被例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皇城相府120元的門票相比,這里35塊的票價,已經(jīng)很人性化了!并且在票面上,附有村內(nèi)8個景點的打孔處,這樣就不會錯過每一處亮點。

????郭峪村規(guī)模宏大,有城垣城樓、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廟宇祠堂、店鋪作坊、苑囿園林、門樓影壁、水井、遺址等,現(xiàn)在的城址修建于明崇禎十一年(1638),為了防御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nóng)民起義軍。四周的城墻上,開鑿有三層六百余眼窯洞,居住與防守功能兼而有之,因而這里也被形象地稱為“蜂窩城墻”。





????離開郭峪村時,天色已經(jīng)漸黑,夜里我們住在晉城市區(qū)內(nèi)。5月2日先后游覽濟瀆廟、洛漢魏洛陽城和靈寶的函谷關,當天夜里返回咸陽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