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舞鄱陽 || 好景當(dāng)賞,賞風(fēng)賞月賞鄱陽~

覽彭澤美景——本次拼圖活動已經(jīng)接近尾聲。
這些美景,隨著拼圖的一片片揭開,也漸漸變得清晰明朗。
這些景色,到底在跟我們說一些什么背后的故事,傳遞著哪些,可能被你忽略了的信息呢?

白鶴群飛

白鶴(學(xué)名:Grus leucogeranus),是鶴屬鳥類的一種。棲息于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沿邊及淺水沼澤地帶。白鶴是對棲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鶴類,對淺水濕地的依戀性很強。
中國主要為冬候鳥和旅鳥。白鶴東部種群的遷徙路線,已由環(huán)志證明從雅庫特向南遷飛5100公里到鄱陽湖越冬。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10月下旬飛來,12月至翌年1月,在大湖池淺水處覓食,在蚌湖集群過夜;2月下旬到3月初,氣溫達10℃以上時,逐漸集成大群北返,至3月底已全部遷走,越冬期達150天。
在鄱陽湖越冬白鶴的種群數(shù)量,1980年冬季中國科學(xué)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發(fā)大湖池有91只,此后歷年統(tǒng)計,最高年份已接近4000只,可以認(rèn)為有90%以上的白鶴東部種群在鄱陽湖越冬。
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閉會,會議中表決通過白鶴作為江西省省鳥。

夕陽泛舟

《漁舟唱晚》這首古箏曲,你曾聽過嗎?也許你不記得,但是如果告訴你這是中央電視臺天氣預(yù)報的背景音樂,這段旋律就會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
婁樹華的《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fēng)格的箏曲。是20世紀(jì)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箏獨奏曲。描繪了在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場景。以優(yōu)美典雅的曲調(diào)、舒緩的節(jié)奏,描繪出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畫面。
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彭蠡(péng lǐ),即彭蠡湖,即為鄱陽湖古稱。

濕地公園

江西東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是世界六大濕地之一,也是亞洲濕地面積最大、濕地物種最豐富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4A級景區(qū),中國科普教育基地。
公園集濕地文化、候鳥文化、農(nóng)耕文化、飲食文化等人文景觀資源于一體,有自然的鄱陽湖、河流、草洲、泥灘、島嶼、泛濫地、池塘等濕地主體景觀。公園中還有東方白鸛、白鶴、小天鵝、白頭鶴、大鴇、紅胸黑雁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不僅如此,鄱陽湖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和天鵝越冬地,其中白鶴占全球總數(shù)的98%以上,是舉世矚目的白鶴王國。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在濕地、水禽、動植物、以及歷史人文的研究與保護上,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

小狐貍這次鄱陽湖之行,又長了不少知識。
那你呢?有沒有對鄱陽湖了解得更多、更全面~
這次活動,你解鎖了幾張拼圖?
你最喜歡的又是哪副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