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化“敵”為友,是職場生存的基本法則
在我和安娜的教練談話中,她說感覺一個同事不太支持她。安娜說,這位同事迪娜似乎很喜歡找機會駁斥安娜的想法,并拉著其他人支持相反的觀點。這種情況當然會讓安娜感到無助又自我懷疑,并對她重視的關系失去信任。對此,她向身為其高管教練的我尋求了應對這種消極情緒的方法。
以下是部分參考策略:
檢視自身行為
安娜意識到改變她和迪娜互動的第一步,是檢查她與迪娜以及團隊中其他人分享反饋的方式。她問了自己以下問題:
? 我是否會很快評判他人,或慶祝他們的成功?
? 對于在團隊會議中樹立積極基調,我能做些什么?
? 團隊會議前,我該如何緩和與迪娜的緊張關系?
努力承認勝利
根據《如何才能快樂工作》(
How to Be Happy at Work
)作者安妮·麥基(Annie McKee)的說法,人們通常需要獲得對其努力的贊賞。感覺沒有得到足夠欣賞時,自我懷疑和被孤立的情緒就會蔓延開來。 麥基推薦的一個讓自己工作得到他人注意的策略是,首先欣賞別人的工作。
通過贊揚同事的成就,你可以在專注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目標的文化中,成為變革的推動者。
正如安娜告訴我的:“我們的組織發(fā)展迅速且重視勝利。我們不會經常停下來回顧過去?!彼龥Q定向老板建議,“一個同事做出重要貢獻或完成一項重要工作時,每個人都應停下來為其鼓掌?!卑材纫苍谶@樣做,在會議期間公開和結束后的私下,格外努力地認可了迪娜的勝利。
模擬新反饋
注意到員工在會議期間發(fā)表負面評論時,你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請對方重新組織反饋。
《相處:如何與所有(即使是難纏的)人一起工作》[
Getting Along: How to Work with Anyone (Even Difficult People)
]一書的作者艾米·加洛(Amy Gallo)建議,可以在所有批評性評論后用“但是”或“和”來陳述。 例如,計劃分享關于項目時間表過于激進的反饋時,你可以說:“這個項目的時間表設置有點冒險,可能會錯過最初的時間限制——但如果考慮加入偶然情況,我們就仍可以完成目標?!痹~語“但是”或“和”表明,后面的語句才是溝通者希望對方更加關注的部分。
與領導溝通
在我和安娜的談話中,她認為與她的領導進行一對一討論可能會有幫助——可以說,“我們去陽臺聊下吧”,并從一個不太情緒化的人那里得到意見。她想了解老板怎樣看待員工會議上的動態(tài),以此檢視自己對迪娜消極行為的看法,并保證她的解釋是準確的。安娜還希望了解主管認為她有哪些優(yōu)勢和成長機會。
當你覺得沒有得到同事支持時,這種與領導“核實”的方式,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觀點。
尋求內在驗證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天生渴望包容,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互相聯(lián)系的動力。史前時代,這種動力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被趕出群體的人會面臨生命危險。由于被拒絕的后果如此極端,我們的大腦和行為就適應了要避免他人的反對。受到批評時,我們可能會變得不安或有防御性,這抑制了我們的成長。我們自然會在工作中尋求他人認可,但如果過于依賴這種外部認可,我們就會失去自我價值感和自主性。 所以感覺到同事讓你的生活變得困難時,發(fā)展內在動機可以是一個有效策略。內在動機意味著參與一種行為或活動,不是因為別人想讓你這么做,而是因為你覺得它有趣和令你有滿足感。為了更好地尋求內在認可,你可以試著在每天結束時擠出時間復盤,寫下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取得的成就,以及你的優(yōu)勢和技能。為了在工作中培養(yǎng)內在動機,你可以試著:
? 學習新技能
? 參加會議
? 自愿幫助他人
? 設定一個大目標
向同事求助
在審視了自身行為,并通過與領導討論沖突而獲得外部視角后,安娜通過收起驕傲并向迪娜尋求幫助,直接向迪娜表達了自己的不適。她尊重迪娜的技術能力,所以當安娜的一個項目遇到技術挑戰(zhàn)時,她走進了迪娜的辦公室說:“我希望你能幫助我想想這個項目。你認為我們該怎么做?”安娜向迪娜提出了一個具體請求,并承認了她的優(yōu)勢。 這個策略奏效了。迪娜給安娜提供了有用建議,她也采納了這些建議。這個請求成為了她們職業(yè)關系的轉折點,最終安娜不再覺得這個同事沒有支持她。 感到遭遇同事背刺,不被同事賞識或支持時,會導致一個人對隊友失去信任,以及自我懷疑和缺乏信心。但是我們仍要積極尋找措施,而不是糾結某人對你做了什么,這樣就可以開始緩解緊張局勢,修復失調的工作關系。 要相信,你有能力向內自省,換種行事方法,讓自己與他人一起,創(chuàng)造你需要的支持性工作場所。
關鍵詞:職場
蘇珊·佩珀康(Susan Peppercorn)| 文?? 蘇珊·佩珀康是一名高管職業(yè)轉型教練和演講者。她是《拋棄工作中的內心批評者:在職業(yè)生涯中茁壯成長的循證策略》(
Ditch Your Inner Critic at Work: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to Thrive in Your Caree
r)一書的作者。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快公司》《波士頓環(huán)球報》和《SELF》雜志在內的許多出版物都向她尋求過職業(yè)建議。 孫燕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