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詞匯題解題策略,變送命題為送分題~
首先來看詞匯題的兩種考法:


刷題過程中詞匯題出錯,并不總能直接在詞典里找到依據(jù),因為有時候英英詞典里的釋義,解起題來也不靠譜。
比如這樣一題:
? ? ? ? ? ? ? ? ? ? ? ? ? ?

同學(xué)們一般都會在A和C中猶豫。如果使用新牛津,會得到clash的mismatch的英文釋義,反而對應(yīng)到B,而conflict的釋義中有clash,可是collision的英文釋義中有conflict。clash的韋氏的釋義里有conflict也同樣可以見到collision的身影。這時候就要瘋了。
更何況我們在考場上是做不了查詞這個行為的。所以不能一味查單詞,而忽略原文語境。備考時我會建議可以多關(guān)注英文釋義,但這卻不是SAT閱讀詞匯題的考點。

SAT閱讀單詞意思題的考點是,詞匯在語境中的使用。
Interpreting Words and Phrases in Context 理解語境中的詞義?
(… most nearly means …)
* 結(jié)合語境理解?
* 句內(nèi)、句間找線索
正向解釋(符號、對稱、因果、舉例、從句、分詞)?
反向解釋(but, yet, however, though, 虛擬語氣)?
詞匯搭配(動詞+名詞)
情感態(tài)度
考名詞,關(guān)注詞的具體含義;
比如:

考形容詞,關(guān)注語境下的情感/態(tài)度;
比如:

考動詞,關(guān)注是物理動作還是抽象動作。
比如:


那針對考點的做法是,通過語境選擇最優(yōu)搭配。
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不同于托福語言考試的語文考試,去關(guān)注語用而非語言本身。
托福詞匯題的考點是“認知”,就是考察是否認識且知道,這個做法在SAT里是不適用的。因為單詞有字典含義和自然含義。SAT閱讀的詞匯題更加關(guān)注的是這個詞的自然含義而并非字典含義。當字典含義和自然含義重合的時候,是可以直接選的,比如OG8的35題:

這一題考的就是原義,可以直接選C。
那如何確定什么時候直接可以選,什么時候要回原文看語境呢?
我的建議是,在SAT考試中,遇到詞匯題,一律回到原文看語境。再明顯的詞也不要大意。特別是越熟悉的單詞,比如OG2 Q39

作者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說女性都會受到男性的影響,社會中“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并不多。所以best對應(yīng)的是C,而不是B。
應(yīng)對這種情況,我們對于詞匯題的實際操作的方法可以是:
在原文處把考的詞挖空,當成完形填空,先自行考慮,如果自己是作者,會根據(jù)語境填一個什么樣的詞(甚至有時候可以是中文詞),然后再到選項中去選擇一個最接近的選項。(在閱讀過程中保持作者心態(tài)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應(yīng)對題型和做好閱讀預(yù)測。)
有這樣的解題策略,類似這樣的題目:

原文中 a mistake made by the leader can _____?through the rest of the flock to cause traffic jams.?
如果自己填,一般都會用類似“波及到,影響到,傳播到”的意思,就能選出最佳選項B了。
其實這個單詞,托福里就考到了:
The effect of the new railroad lines?rippled?outward through the economy.?(TPO33P1?Railroads and Commercial Agriculture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還有OG8的第49題

看原文
Subsequent research?supports?this model. Alexander Volkov and his colleagues at Oakwood University in Alabama first _______?that it is?indeed?electricity that causes the Venus flytrap to close.
前后內(nèi)容也確定了,這里應(yīng)該出現(xiàn)一個類似“證實、確定”的詞,就不會在C上糾結(jié)了。
還有1712AS的17題,48題,1705AS的第3題,都可以通過在上下文中找到證據(jù)(廣義取同或取反)來完成,可以自己嘗試。
同時,教學(xué)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有時候一些容易的明顯的送分題,同學(xué)們會因為出的太容易而不敢選導(dǎo)致錯題,這就非常可惜。
這里其實是有一個應(yīng)試心態(tài)的問題,我們有時候會誤認為作者有“惡意”,會故意在這里使壞。其實不用多想一步,不去揣測作者意圖,去想如果自己是作者這里會放什么詞就好了。
變閱讀為寫作。
最后用南京學(xué)校jsq老師的建議做個總結(jié):
SAT的詞匯題其實本意是考察語境,所以從學(xué)生的角度看,分析context是可操作的方法,但是也需要結(jié)合詞典增加選詞的確信度。
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一題,結(jié)合詞典就不難得出答案了。

希望大家以后都可以順利越過詞匯題這個坑,把"送命題"變成"送分題"。

當然,除了單詞意思題,還有單詞用法題。
比如:

還有1705AS的第16題等,找機會另開專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