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隱公(三)
魯隱公二年,戎人遣使者進于魯國,言于魯公,其君欲與隱公會于潛。公以惠公與戎國交好,應(yīng)之。 至于其日,隱公于戎國之主會于潛,而戎君告于隱公,請求于魯國締結(jié)盟約。公辭,對曰:“無需也?!? 后修德于五月,無駭帥師入極,生禍也,隱公施德以消之,德遂少大半也。而費庈父勝之,亦沒有將攝政君放在眼里。 修德于秋季八月,戎再請隱公締結(jié)盟約,隱公認為多次拒絕他人情誼,有傷義也。遂遣臣子與戎主訂立盟約。而戎主怨隱公未親臨也。 九月,齊國里的莒國國君入向國,將姜氏帶還。 初,莒國國君在向國娶姜氏,而姜氏認為莒國國君平平無奇,非其心中之蓋世英雄也。遂還向。而莒國國君聞之,遣其兵往向,呼于姜氏:“夫人,現(xiàn)得汝心乎?”姜氏心動,隨莒國國君還于莒國,不復(fù)回也。 而紀國與莒國又締結(jié)盟約,欲干一番事業(yè)。 修德于十二月,仲子死,隱公怒,恨恨而曰:"天王與宰咺真詛吾魯國也。" 后葬仲子,微防周王室,于周王室,有二心也。 而后鄭人伐衛(wèi),取二邑,隱公以其事大,不參與其中,欲求自保也。 隱公三年 于隱公,無事也。武氏子來求賻。欲葬平王,隱公因宰咺之故。曰:“然,汝歸汝國以待之?!比粚崉t未與也。 修德于四年 衛(wèi)州吁弒其君。 隱公然,問于眾仲曰:“衛(wèi)國那個州吁能成功嗎?”眾仲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務(wù)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彪[公然。 秋季,諸侯聯(lián)盟又伐鄭,聯(lián)盟之主宋公使人來乞求魯國發(fā)兵,隱公不想卷入旋渦之中,嚴拒。而公子羽父請以師會之。公拒,而羽父固請之,隱公大怒,羽父亦怒,甩手而去,以師會之師。隱公憎之也。 后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公子羽父遂回于朝。隱公無作,而羽父之位已從尊至微卑也。(你細品。) 吾曰:“位不以位,而以德,以義。隱公雖為攝政王,然仍為國主,況隱公又持修君德,所行之事皆以義為準。公子羽父為人臣,應(yīng)奉行君命,無違君也。然其所作為,本就不把隱公放在眼里,隱公何罪之有也哉?不義不昵,固遭懲也。鄭莊公寤生曰:‘多行不義必自斃?!缡侵^乎?” 時也,天下大亂,諸侯混戰(zhàn),亂象漸起,而唯魯國置身于事外,何也?隱公之功果也。若不是隱公施德以擋亂象,魯國安能辟焉。哲人有云:“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然可一個擁有英雄而不去擁護他的民族卻更為可悲。”隱公于魯國,非為英雄也哉?而魯國人卻逆隱公,實乃不義不昵也哉。而我們現(xiàn)在,也有很多的亂象,作為中國人,至少得先做到父慈,子孝,兄愛,子敬。至少身為人,得去做一個人該干的事情,守人的分,而不是以人之身而行禽獸之事。望諸君戒之。
魯隱公(三)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