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詩《宿建德江》描繪了最美風景畫 抒發(fā)了最深思鄉(xiāng)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世稱孟襄陽。青少年時期在襄陽附近的鹿門隱居讀書。40歲以后到京城長安應試,求取功名,應進士不第。曾游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齊名,稱為“王孟”。其詩風清幽淡雅,質樸自然,長于寫景,多反映隱逸生活。他的山水田園詩很有名,以五言古詩見長,有《孟浩然集》。
唐玄宗開元年間,孟浩然離鄉(xiāng)赴洛陽,再漫游吳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端藿ǖ陆樊斪饔谧髡呗螀窃綍r。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首詩以舟泊暮宿為背景,突出了一個“愁”字,抒寫了羈旅之思。
前兩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觸景生情,刻畫在秋江暮色的背景下,把小船??吭跓熿F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寫出了羈旅之思。點明了地點、時間,又引出了詩的主旨——“愁”字。地點是在建德江中煙霧迷蒙的沙洲,時間是日暮時分。因為日落黃昏,江水水氣濛濛,使羈旅中的詩人不由得增添了一種新的愁緒。大約是船行時不覺得什么,一旦船停下來,又是眾鳥歸林,人們回家的黃昏,不由得想起家鄉(xiāng)和親人來了。

后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借景抒情,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xiàn)了細微的景物特點,襯托自己的孤獨寂寥。遠景是曠野無垠,天空低垂,好像比樹梢還低;近處呢,清凌凌的江中倒映著一輪明月,離人很近。這種只有舟中人才能體驗到的感覺,更加使詩人感到孤獨。如今好像只有明月才離他這么近,和他這么親,使“日暮客愁新”的“愁”的含義更加進了一層。到這里言雖止而意未盡,使人仿佛看到平靜清澈的江面上,只有明月陪伴著的詩人、在那里發(fā)愁。“低”和“曠”、“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襯,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堪稱寫景抒情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