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真的預(yù)言了董卓之死嗎?
在《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臨死前聽到了一首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首童謠為小說的董卓之死加上了幾分天命所歸的感覺,而經(jīng)典電視劇《三國演義》也再現(xiàn)了這首童謠。

有意思的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并不是羅貫中的原創(chuàng)。根據(jù)《三國志》裴松之注所引《英雄記》的記載:內(nèi)容為“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的童謠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的童謠在董卓活著的時候就在社會上流傳了,董卓本人甚至都可能聽過。那么“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不得生)”的童謠真的預(yù)言了董卓之死嗎?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中,董卓的暴虐算得上“無人可比”。《三國演義》中有關(guān)董卓暴虐的描寫都是有史料依據(jù)的,有些甚至沒有任何夸張。董卓之下的百姓苦不堪言,士人也非常討厭董卓的暴虐無道。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的童謠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誕生的,反映了士人百姓對董卓暴虐無道的憤恨,希望他早死。這首童謠是百姓對暴政的詛咒,與“時日曷喪,予及如偕亡”類似。

正因如此,“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反映了當時社會民意,而不是什么上天對董卓之死的預(yù)言。不過董卓竟然能讓士人百姓如此痛恨,他基本上不會有好下場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