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課標(biāo)Ⅱ卷語文詩歌閱讀題參考譯文、鑒賞及答案詳析
【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湖上晚歸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菜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fā)生了變化。
D.詩人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16.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边@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答案】C. 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fā)生了變化。
根據(jù)詩中描述,詩人在湖上晚歸的歸途中,描繪了船行水上的景色。他在船舷上臥著,望著遠方,對所見的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繪。詩中沒有提到詩人的心情因為雞鳴狗吠之聲而發(fā)生變化。因此,C選項不正確。
A. 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這個選項是正確的。詩人在詩中描繪了自己乘船歸家的情景,隨著船行的過程,他逐漸展開了對不同景物的描繪。從臥枕船舷的起始,到望中渾恐是蓬瀛、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等等,詩句之間銜接自然流暢,呈現(xiàn)出一幅沿途景色的畫面。
B. 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這個選項是正確的。詩中提到了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等景物,暗示了詩人所處的時節(jié)是秋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下,景物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色彩,有動有靜,給人以愉悅的感受。這與選項描述的情況相符。
D. 詩人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這個選項是正確的。詩人通過調(diào)動多種感官,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意象,如翠羽濕飛、紅菜香裊,對所見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寫。他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以細膩的筆觸展示景物的形態(tài)和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所描繪的景象的生動性。
綜上所述,選項A、B、D都是正確的,而選項C是不正確的。
16.(1)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詩人對于歸途的思緒和期待,使他將眼前的景色與仙境蓬瀛相聯(lián)系,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這展現(xiàn)了詩人個人對歸途景色的情感投射。
(2)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菜香裊似相迎。" 詩人運用生動的比喻和意象,將翠羽濕飛和紅菜香裊與湖上的景色相聯(lián)系。這種色彩的賦予和景物的人化,反映了詩人主觀感受對于描繪的影響。
?
(3) "依稀漸近誅茅地,雞犬林蘿隱隱聲。" 詩人在歸家的途中,逐漸靠近自己的居所,聽到雞鳴狗吠的聲音。這種聲音的出現(xiàn)打破了詩人所感受到的仙境般的氛圍,讓詩人的心情產(chǎn)生了變化。這反映了詩人個人情感對景物理解的變化。
【參考譯文】
躺在船舷上,回憶著歸家的思緒清晰,眺望遠處的景色,有些模糊,仿佛是仙境蓬瀛。
湖上的橋橫跨水面,水邊的樹木已經(jīng)染上了秋天的顏色,寺廟依靠在云峰上,正是晚晴的時刻。
翠羽的鳥兒濕濕的飛過,仿佛是躲避著什么,紅菜的香氣輕輕飄來,似乎在迎接著什么。
漸漸地靠近自己的居所,茅草覆蓋的地方漸漸清晰可見,雞犬的聲音隱隱約約地傳來,林中的藤蔓悄悄地藏匿其中。
【簡要鑒賞】
湖上晚歸是北宋文學(xué)家林逋的作品。通過描繪湖上歸途的景色,詩人表達了對歸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手法,將眼前的景色與仙境蓬瀛相聯(lián)系,展現(xiàn)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個人感受。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動。橋橫跨水面,水木已秋色,寺廟依倚在云峰上,翠羽濕飛,紅菜香裊,給人以美好而寧靜的感受。然而,詩的最后兩句雞犬林蘿隱隱聲,給詩篇帶來一絲凄涼之感,也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的復(fù)雜情感。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詩人歸途中所見所感,呈現(xiàn)出了自然景物與人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詩人獨特的藝術(shù)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