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再恐同日:團結(jié)的力量!




其實主要是因為震驚于這種對進化論了解僅限于名詞的言論出現(xiàn),他真的有了解進化論而不是只想找個大旗攻乎異端嗎。其次想分享一點相關(guān)信息,畢竟我厭蠢壞。最后歡迎所有人指出并糾正所分享信息的不實之處
Q1.通訊錄與基因有關(guān)嗎?
A1.性取向有多種因素影響,如基因(遺傳)、環(huán)境。
所以無論是異性戀生出同性戀后代,還是同性戀生出異性戀后代都是不足為怪的。
(多項研究早已證實性取向與基因有關(guān),雖然好像是以有無同性性行為為判斷依據(jù),不過這個問題不大啦)
Q2.為什么通訊錄(或者說通訊錄相關(guān)基因)在演化中沒有消失?(是什么彌補了他們自身沒有后代這個巨大的遺傳劣勢)
A2.1.親緣選擇:同性戀雖自身沒有后代,但他們會更加關(guān)愛自己的親戚,例如侄子。這種行為雖然不能直接延續(xù)其基因,但會提高其親屬的適合度從而提高自身的適合度,這是因為其親戚攜帶了與自己相似的基因。因此該親屬利他行為促進的種群延續(xù)可以彌補其自身沒有后代的劣勢。公式為rB>C
2.性別對抗性選擇:該理論認為,“同性戀基因”在不同性別中表現(xiàn)不同,只對特定性別有利,對另一性別的繁衍反而可能有害。即若同性戀基因可以同時提高女性親屬的繁殖率,那么這些基因就有可能得以保存,這是因為,雖然男同性戀的繁殖率很低,但這些損失可以從女性親屬那邊獲得補償。有研究顯示男同性戀的母系女性親屬(比如他們的母親和姨媽)的確比異性戀的母系女性親屬擁有更多的后代。
3.兄弟出生順序效應:該理論認為對于男性來說,性取向與哥哥的數(shù)量有關(guān),每增加一個哥哥,同性戀的幾率就會增加。貌似是和哥哥改變了母親子宮內(nèi)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
4.雜合子優(yōu)勢:這個顧名思義。
5.群體選擇:該假說認為,人類演化過程中,有同性戀的群體會比全是異性戀的群體擁有更好的適應性。以前擁有許多雌性的雄性外出打獵,把雌性和孩子留給他們信任的男性照顧,對于擁有許多雌性的雄性來說,一個同性戀雄性是個很好的信任人選。但同性戀男性一般或多或少有些雙性戀,這也是一種使這些雄性接觸雌性的方式。
總之,看起來同性戀相關(guān)基因的選擇壓并不大。
結(jié)論:影響性取向的因素實在復雜,Science上的那篇文章也說了與同性性行為有關(guān)的基因無法為預測個體的性行為提供有意義的預測,不過我們已經(jīng)確信基因與同性性行為有關(guān)。而同性戀也確實從很久很久以前存在到了現(xiàn)在,這是事實,只有事實驗證假說,沒有假說否認事實的,我們只需承認這一事實,而非否認。
‘異性戀無需自傲,同性戀無需自卑’忘記在哪看的了但我感覺很有道理,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