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哪家醫(yī)院看青少年心理問題 如何應對當代青少年心理危機?
天津河北安怡醫(y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漆t(yī)院。醫(y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yī)科、睡眠門診、抑郁癥診療門診、中醫(y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婆c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wǎng)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wèi)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咨詢門診、心理熱線、網(wǎng)絡咨詢等多種咨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yè)、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tǒng)的精神康復治療,采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nóng)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yè)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chuàng)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f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頻出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孩子的心理問題有哪些預警信號?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老師和家長又該怎么辦?

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重視
案例一
2023年3月,天津市河北區(qū)公安局民警巡邏中發(fā)現(xiàn)河邊一名小女孩,渾身衣物被河水打濕瑟瑟發(fā)抖,民警隨即抱起小女孩將其接回派出所。據(jù)了解,小女孩與父母發(fā)生矛盾后離家出走,在河邊玩耍不愿回家,民警隨即聯(lián)系其父母將小女孩安全送回家。
案例二
2022年5月,13歲的女孩離家出走。接警后,天津市河東區(qū)公安局民警通過走訪最終找到該女孩。在派出所里,民警化身警察爸爸,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孩子表達真實的自己,孩子很快打開心扉,也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欠妥,表示不會再有下次了。
案例三
2021年11月,天津市河西區(qū)公安局接群眾求助,及時攔截了兩名離家出走的學生,最終讓她們安全回到校園。
案例四
2021年9月,天津市北辰區(qū)公安局接到居民陳某報警稱:其女因被父母責罵賭氣離家出走,家人向女兒朋友了解到女兒已有輕生的念頭,情急之下向公安救助。接警后,刑偵大隊通過連續(xù)八個小時摸排走訪,最終找到女孩,經(jīng)詢問得知,因受到責罵女孩產(chǎn)生了外出務工的想法。
案例五
2021年3月,天津市東麗區(qū)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一名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條割腕自殺的視頻。人命關天,東麗區(qū)公安立即展開調查,迅速查清該視頻是一名叫張某某的年輕女孩所發(fā),17歲的張某某因離家出走被父母批評教育后,心生怨氣一時想不開,產(chǎn)生了自殺的想法。民警找到該女孩時,女孩的父母都還不知道他們的女兒正在割腕自殺,所幸發(fā)現(xiàn)和搶救及時,該女孩無生命危險。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2021年公布的我國首份《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6到16歲的在校學生當中,有約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礙。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7.4%,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升高而升高。

1、狹隘的“關心”
大多數(shù)時候,關心是一種愛,是溫暖的,是有力量的;但對考試成績不理想,壓力過大的考生來說,過多的關心可能就成了壓力。
尤其是在每年6-8月這段時間內,父母、親戚、朋友、鄰居都會談到高考的相關話題——
“考了多少分?”
“準備報哪個學校?”
“要不要復讀一年再試試?”
……
剛剛經(jīng)歷過高強度的高三生活,殘酷分數(shù)線的激烈競爭,再加上被過度關心引起的愧疚,“輕生”成為一部分高考挫敗者的壓力圈,即“輕生魔咒”的土壤與溫床,讓它開始在孩子頭腦中滋長。

2、被否定
“媽媽同事家的孩子XX,別人這次就考得很好!”
“XX連補習班都沒報,為什么你天天上補習班,還沒有他考得好?”
……
在面對“挫敗”(社會標準的、家庭標準的、個人標準的失敗)或“無能”或“無前途”的孩子,如果再加上父母用言語行動建造出“無助”的環(huán)境,讓他對生存產(chǎn)生恐懼。

3、自我否定
“我比很多人都努力,為什么沒有別人考得好?”
“為什么別人看上去都比我學得輕松,難道我真的比不上他們?”
人對未知世界天性好奇、愛探索、愛折騰、能夠沉浸到自我認可的世界中,但挫敗下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變得敏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經(jīng)常達不到標準而自責和內疚,懷疑自己的世界。
而在面臨考試失敗這一足夠觸碰內心“自我否定”按鈕的重要事件時,就成為了高風險學生們的點火索之一,導致他們想毀滅內心世界,欲望就可能被點燃。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發(fā)生必須采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小編給你一些小建議:
1.和孩子保持親密關系
其實,在保持良好關系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心理專家主張“關系大于教育,關系先于教育”,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問題,先改善親子關系。孩子對父母和自己的親密關系不滿意,所以會逆反。只有和孩子結成彼此非常信賴的共情關系,父母的引導才會順利實現(xiàn)。
2.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過分攀比
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有其年齡段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一致性,父母和老師不要總拿孩子之間硬性地比較,而要鼓勵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希望成為的人。
3. 用“情”打動孩子勝過用“理”
父母是應該將“情”放在第一位,還是將“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應該是講“情”而不是只講“理”的地方,特別是對于正處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4.寬容約束要平衡,允許孩子適當犯錯
家長和老師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會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破壞親子和師生關系。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寬容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A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強,如果只因為孩子獲得好成績而夸獎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取得好成績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績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來控制的,所以孩子會更容易不安。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獎他做事情的過程,往往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繼續(xù)努力做事。
同時,老師和家長要允許孩子犯每個年齡可以犯的錯誤,犯這種錯誤的結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來很傻的錯誤是孩子成長的資源,而不是障礙。孩子沒有經(jīng)歷過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經(jīng)歷了才能學會管理和釋放情緒。
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體察到的。家庭應該是孩子盡情表達自我的地方,家長把表達的機會多留給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盡情表達自己,不做過多評判。當孩子說話時,傾聽是最美好、最溫馨的舉動。
想讓孩子對我們沒有戒備,老師家長平時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問自己這些問題: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嗎?孩子害怕什么?我有沒有過度反應?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嗎?我有沒有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6.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多參與實踐活動
要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放學后讓孩子在開放的空間里盡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讓孩子在藍天下、草地上曬太陽,親近大自然。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驗不同的學校角色、家庭角色、社會角色,體驗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孩子在活動中經(jīng)常磨煉,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jié)、自我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完善人格。

哪些異常信號是孩子在求助
青少年本身處于叛逆期,學業(yè)壓力、親子矛盾等易引發(fā)一些心理問題。學校和家庭如果沒有及時引導,反而采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則更容易適得其反。搜索信息、網(wǎng)絡宣泄、情緒反常、悲觀傾向、興趣降低、近期頻繁遇到重大危機、整理東西、長期高壓,如果青少年身上出現(xiàn)這樣的信號,可能是在發(fā)出求救。
老師家長可以從這5個方面觀察孩子的變化:
1.生理變化: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不想吃飯、暴飲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內分泌紊亂等情況。
2.情緒變化:發(fā)現(xiàn)孩子由活潑開朗變得多愁善感。
3.行為變化:發(fā)現(xiàn)孩子行為與此前明顯不同。
4.學業(yè)變化:發(fā)現(xiàn)孩子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聽不進去。
5.人際關系變化: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朋友,或同學關系發(fā)生明顯變化時,要重點關注。一般來講,孩子出現(xiàn)情緒問題兩周以上,老師家長就要正視孩子存在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老師家長怎么做
1.跟孩子的朋友、同學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導致孩子出現(xiàn)情緒的異常反應。
2.主動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態(tài),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可以詢問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
3.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專業(yè)心理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請求心理老師及學校的幫助。
4.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軀體疾病一樣,需要積極治療,要積極地幫助孩子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
5.對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陪同一起去見醫(yī)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進展、藥物以及心理治療的效果,根據(jù)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安怡心理咨詢中心想對你說:

想抱抱每一個充滿斗志承受住各種壓力的人,希望你們都能處理好壓力和情緒,不快樂或沮喪到極點的時候,請一定要告訴身邊的親人朋友;
想抱抱每一個曾經(jīng)有過輕生傾向甚至付諸行動的人,你們不是不努力,你們不是比別人脆弱,你們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和世界、和自己和解的方式;
想抱抱每一個因為親人有輕生傾向而徹夜難眠、驚慌失措的人,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強,陪伴他們一起度過黑夜和難關……
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讓我們一起邁步向前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