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T-55/130自行火炮,一款充滿謎團的裝備

伊拉克雖然不是軍工大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仍舊努力自研武器裝備,其中不乏用現(xiàn)有裝備臨時改裝的簡陋武器,T-55/130就是這樣一款裝備,并且在它身上充滿了謎團。

在2007年時,一組拍攝于伊拉克的裝備照片引來外界的好奇,這組照片顯示出一輛奇怪的自行火炮,人們根據(jù)它T-55坦克的底盤和130毫米的主炮,將其命名為T-55/130。
關于這款自行火炮,大部分人都認為只有這一輛孤品,也有少部分人認為伊拉克生產(chǎn)了不止一輛,具體數(shù)量不確定,也沒有其他照片佐證。一般認為這輛自行火炮生產(chǎn)于1988年,或者在1988~2001年之間。

說回武器本身,伊拉克的設計師使用一輛沒有炮塔的T-55坦克底盤進行改裝,這不是蘇聯(lián)原版坦克,一些網(wǎng)友分析它可能是捷克斯洛伐克或者波蘭制造的T-55,又或者是T-54升級而成的T-55。底盤結構沒有改動,而是將一門130毫米火炮安裝在炮塔座圈的前部,在火炮的正面、兩側和頂部焊接鋼板形成一個固定的炮塔,炮塔后部的裝甲板則是可開合的裝甲艙門。

這門130毫米火炮正是該裝備讓人感到迷惑的地方,因為人們對它具體型號頗有爭議,從當時在服役的130毫米火炮以及火炮具體情況來分析,火炮型號有蘇聯(lián)M46、我國59-1式130毫米炮以及朝鮮獲準生產(chǎn)的M46三種,一般來說更傾向于后兩者,要么是此前伊拉克自我國購買,或者在戰(zhàn)時通過第三方從朝鮮購買。

火炮射擊角度是可調整的,左右射界各有8°左右,俯仰角度在-2.5°~20°左右,行進間可以將火炮炮管偏向右側固定,以給駕駛員提供更佳的視野,在火炮炮尾的左后方車體內設置有彈藥架,可以存放12發(fā)炮彈,在發(fā)射蘇制APHEBC彈藥時擁有將近300毫米厚的穿甲能力。根據(jù)炮尾的位置來看,射擊時可能需要將炮塔尾部的艙門打開,以免沖擊到艙門。
車體的裝甲防護自然和T-55的相當,炮塔的裝甲防護卻比一般自行火炮要厚一些,正面和兩側的裝甲厚度都在100毫米左右,炮塔尾部艙門和頂部裝甲厚度大約20毫米。

這輛獨特的自行火炮服役經(jīng)歷不明,被拍攝到的時候已經(jīng)銹跡斑斑不堪使用,它被認為是伊拉克在80年代后期裝備匱乏期間臨時改裝湊數(shù)的,當時伊拉克大部分的裝備都在兩伊戰(zhàn)爭中損毀,加上經(jīng)濟狀況不佳已無力對外大規(guī)模購買重裝備,這才拼湊出這么一輛自行火炮。

T-55/130自行火炮重量約為40噸,車長約9.12米(含炮管),寬約3.27米,高約3.02米,預計最大行駛速度50千米每小時,車組5人:車長、駕駛員、炮手和2名裝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