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專家能打敗專家
今天的熱搜,央視說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了。
原來是有個專家表示,將法定結(jié)婚年齡降到18歲,能提升結(jié)婚率。

網(wǎng)友不買賬,覺得18歲還在讀高中,這時候談婚論嫁會影響個人發(fā)展。
還有網(wǎng)友嘲諷專家不學無術(shù)。


其實每每有專家建議,評論里無不是一片罵聲。
《為民除害》
冬雪三尺埋教授
春雷一響劈專家

看過來,專家很多,專家觀點也很多,可能彼此相悖,可能一個比一個遞進。
這意味著你罵這個專家后,還有那個專家,代代無窮盡。
這就導致罵來罵去這招沒用。
既然網(wǎng)友直面專家意義不大,那不妨用專家來打敗專家。
為此,我搜集了一些素材,希望你用得上。
01#
年輕人也是人
專家A:失業(yè)的年輕人,可以先結(jié)婚生娃。

專家B:不想生孩子不怪年輕人,他們也是人,有現(xiàn)實壓力。

02#
提前還貸
專家A:最好不要提前還貸。

專家B:房奴最好提前還貸。

03#
工資低的原因
專家A:年輕人工資低是能力不夠,泰國越南只有你一半。

專家B:我國現(xiàn)行最低工資標準偏低了,仍有上調(diào)空間。

04#
進廠打工
專家A:年輕人多進廠打工,少考慮個人收入。

專家B:年輕人很清醒,他們喜歡自由,不喜歡工廠的工作氛圍。

05#
存錢與買房
專家A:現(xiàn)在房價低,買房比租房劃算,可以拿三分之一存款買房。

專家B:年輕人沒必要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

06#
世俗標準
專家A:現(xiàn)在買不起的時候你就多買兩套。

專家B:年輕人不要困于買房的世俗標準,可以不買房不買車。

07#
靈活就業(yè)
專家A:低收入群體可以拿私家車開滴滴,把閑置的房屋租出去。

專家B:政府應該給低收入群體發(fā)現(xiàn)金。

08#
? 種 地??
專家A:農(nóng)民應該在縣城買房,然后開車回村種地。

專家B:農(nóng)業(yè)負收益,農(nóng)民只靠種地沒法兒活。

09#
? 喜 迎??
專家A:油價應該再上漲幾倍,漲到23元。

專家B:現(xiàn)在油價應該降到5塊錢才合理。

10#
年輕人養(yǎng)老
專家A:年輕人要從30歲開始為養(yǎng)老存錢。

專家B:年輕人不用過早考慮養(yǎng)老。

11#
延遲退休
專家A:延遲退休不能完全憑自愿;

專家B:延遲退休應該自愿。

12#
假期長短
專家A:中國人的假期太多了,該減一半!

專家B:應該延長假期。

13#
煙花爆竹
專家A:春節(jié)禁燃煙花爆竹。

專家B:不放煙花鞭炮,會讓孩子忘了年味。

14#
樓層高低
專家A:住8樓以上,死的更晚。

專家B:住三樓四樓,更加長壽。

15#
?? 吃 貨? ?
專家A:蟄伏17年的蟬要從地底出來了,快去吃它。

專家B:不要吃。

16#
? ?錢? ?
專家A:年輕人想要存錢,就別開網(wǎng)站會員。

專家B:年輕人多開會員,才能在其他方面少花錢。
17#
? ?尺 寸???
專家A:男性生殖器增大手術(shù),沒有什么卵用。

專家B:可以明顯增大。

18#
腦死亡女性
專家A:腦死亡女性可被用于代孕。

專家B:腦死亡懷孕女子生命維持設備可關停,否則就是在剝奪她死亡的尊嚴。

19#
? ?貪 杯???
專家A:不要和中國人喝白酒。

專家B:要多和中國人喝酒,白酒就像科研,一口悶掉,就不可怕了。

……
用專家打敗專家是一種魔法。
這并不是說專家沒有水平,只不過當他們想把知識信息往外擴散時,可能被媒體斷章取義了。
比如,一個月前熱搜寫的是:八成大學生想生兩孩。
乍一看話題觸犯了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禁忌,人口學教授也跟著被罵了。
其實《中國大學生婚育觀調(diào)查報告》里寫的是:
80%的大學生理想狀態(tài)是生育兩個孩子,極少數(shù)人希望生三個,一個都不想生的丁克群體占比只有4%。
理想生育數(shù),表示理想中認可家庭中孩子的數(shù)量;意愿子女數(shù),代表自己打算生幾個。
那大學生打算生幾個呢?
報告顯示1.36。這個數(shù)字是不是溫和很多,不適合上熱搜呢?
雖然媒體做到了讓網(wǎng)友上頭,但做不到分享有效信息。
看在現(xiàn)代社會的份上,一些媒體也做個人吧。
不要聽風就是雨,把犄角旮旯里各種專家的話,都拿出來報道,還添油加醋了。

否則真印證了那句話:
我們的媒體在滿世界找狗屎,我們的專家在滿世界拉狗屎,天作之合。
但就算專家擁有真才實學,也防不住他們態(tài)度有問題。
目前專家說了話,不需要擔責;而工程師造大樓,大樓出了問題,他會被追責。
既然如此,專家可能肆無忌憚地表達想法,今天一個樣,明天一個樣。
“能夠打敗昨天老胡的,只有今天的老胡。”
當然,專家還是專家,亂說話也不純粹是情緒上頭,除了直接獲得流量收益外,也可能是為自己的立場間接代言。
一些專家在催買房催貸款,因為他們就是房企的高管;一些專家建議年輕人多進工廠,少送外賣,因為他們就是整車企業(yè)的領導。

也由于派系和立場的眾多,他們之間就會撕逼了起來。
這時候,你聽不進去一種言論,那就去聽另一種。
最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年輕人討厭的始終不是專家,而是亂說話的專家。
……
好在現(xiàn)在我們有 ChatGPT 了,它更能幫助我們找到想要的內(nèi)容。
也許它未能給出最精準的答案,但可以分享看法,給出建議,包括老胡的看法。

新周刊文章里一些社會議題的問答更為直觀。
新周刊 :專家建議,年輕人如果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結(jié)婚再生孩子。這建議合適嗎???
ChatGPT :不合適。結(jié)婚和生孩子是重要的人生決策,不應該因為失業(yè)而被當作一種解決辦法。這樣的建議忽視了結(jié)婚和生孩子對個人生活和家庭財務的影響。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年輕人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并為他們提供職業(yè)培訓和就業(yè)支持。

聽聽,口吻上是不是好很多?
也許新科技的出現(xiàn)能倒逼專家們接地氣。
倘若如此,那么未來的篇章可以這么寫:
你在網(wǎng)上當專家,我在ChatGPT找答案,我們都有美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