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飛鳥
——寫給陪伴我走過童年的三毛
我的母親很喜歡三毛。在我很小的時候,三毛的故事便是夜時的搖籃曲,在夢鄉(xiāng)間流連。那時我總是很好奇,她是為什么放棄安穩(wěn)而平淡的生活,遠赴撒哈拉沙漠?為什么能寫出這樣富有感染力的美妙文字? 聽過的故事如同一幅霧里的山水畫,聽的多了,那輪廓也就逐漸清晰,色彩逐漸鮮明,那個名叫三毛的女作家和她的一生逐漸生動。從她幼時家族關系復雜,用稚嫩的筆觸描繪出那時的社會生活,到讀書時遭受到人生中最難以接受的心靈打擊休學在家,再到尋覓到文學寶藏迷戀上寫作。從那時起,她的世界再次擁抱了流光溢彩,擁抱了希望。她像一只飛鳥,奔波于世界,在理想的天空中肆意飛翔--沒有人可以束縛她。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只鳥,飛越永恒,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如果有來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恒”-她是這樣說的??墒墙裆娜?,你又何嘗不是一只鳥呢?你唱著東方獨有的歌謠,追尋著光明,飛向向往的地方。你是風的旅人,是內(nèi)心的使者。你流連于萬千陌生而有趣的土地,你融入遙遠的國度。你當過收藏家、醫(yī)生、作家……你本就是生活的藝術家,是不受約束的飛鳥,四海為家,唱著屬于你的歌。 我是多么喜歡三毛筆下的故事啊,沒有生硬的心靈雞湯,沒有酸澀難懂的話語,沒有刻意的詞藻堆砌。是那么的柔和,像春天的細雨,有時又像駱駝無力的嘶吼聲,回蕩在茫茫沙海。這樣的故事是多變的,這樣的文字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是自然的,是細細品味生活后的感悟,是有哭有笑的人生路上的日記。這樣的文字是有感染力的,這無關老與少,貧與富。在讀了三毛的作品后,你總是能尋到那么一絲自己的影子,感慨萬千的回憶涌上心頭。誰不曾有一個周游世界的夢?不過是被現(xiàn)實打敗,悄悄地被埋在心底,以至于幾乎忘記罷了。 三毛的故事里可不只有撒哈拉,她的世界很大,又怎會只有漫漫黃沙?飛過汪洋掠過高峰,在泥灘上奔跑,在海洋間漂蕩……她曾在沙漠為人看病,曾見證在寒冷的沼澤地里下陷的丈夫,曾在無邊無際的大漠間尋覓白骨,也曾在南方的小島上重病纏身,曾深入陌生的部族與他們友好交流……她活得灑脫,把柴米油鹽的單一日子變得有趣。也許她并不算是闊綽,但她的心靈是富足的。 三毛的人生色彩分明。幼時是淡淡的暗色調,日復一日的學習,三點一線的生活,無不反映著各個時代學生的真實面貌。其中也有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小插曲,一張吸引人駐足的素描,一位不善言辭的高個子朋友,一趟暴雨中的家庭之旅……一點點回憶充盈了她的童年。年齡大一些了,數(shù)學老師的冷嘲熱諷成為壓彎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壓力的漩渦將她卷入其中,她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享受”著獨處時與世隔絕的時光。文學拯救了她,她自學著走向更好的未來。這期間的作品,老實說我并沒有讀多少。恍然間,就到了三毛與荷西相識,度過了幸福的時光。她的文字是雀躍的,她的人生是絢麗的。就像《三毛流浪記》中的那位三毛一樣,她也在這個世界流浪。但不相同的是,前者是為了生存而奔波流浪,后者則是一生追尋心靈的歸宿而漂泊流浪。再后來,荷西的死訊讓她的人生黯淡了。"書外的我總是想極力地避開觸碰這些文字,更別說書中的三毛了,她應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難以釋懷。她也曾想走出這段陰霾籠罩的過往--她獨自一人遠赴異國他鄉(xiāng),但那字里行間流露盡了無法掩藏的悲傷。曾有許多人質疑到底是否真的有荷西這個人的存在,她嘶聲力竭地證明著,傷疤被一次又一次地無情揭開….… 最后的最后,她選擇了解脫,東方飛鳥的歌聲沉寂了,三毛的故事完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