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RR馬丁給我上了一堂寫作課

今年夏天,未來局簽約科幻作家晝溫成為喬治·R·R·馬丁“地球人獎”2019年全球唯一獲得者,赴美參加 Taos Toolbox 寫作營。
我們約她寫了一篇游記,講講親耳聽馬丁傳授寫作秘訣,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
這是我在美國 Taos Toolbox 寫作營的第6天。
教室的門又一次打開了。我屏住呼吸,那個上過無數(shù)次新聞的老人出現(xiàn)在了視野里,手里握著一瓶星冰樂,邊聊邊往里面走。
他還是那身經典的裝扮,背帶褲、鴨舌帽、大眼鏡,和照片上一模一樣。
喬治·馬丁笑呵呵地坐在了老師的位子上。
就在我旁邊。

我看見了馬丁摘下帽子的樣子!
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我有幸上了一堂馬丁老爺子的寫作課。
不,或許叫人生課更為合適。
他將成為職業(yè)作家的必備要素總結成了幾個詞:天賦、技巧、合作、職業(yè)性、運氣,一一解釋,娓娓道來。
天賦
說到天賦,他先貼心地安慰我們:在座的都不能說沒有天賦。天賦一般會顯現(xiàn)得較早,馬丁老爺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寫故事、賣故事。
而他寫作的理由也很簡單:他沒法不寫故事。
技巧
當然光有天賦是遠遠不夠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只有運用得當,作者的天賦才能孕育出更偉大的作品。
老爺子指出,Taos Toolbox 之類的寫作營就是為此存在的,同行彼此學習、互相評議可以有效地磨練技巧。
此外還要大量閱讀,尤其是去讀自己平常不會讀的東西,因為所有的作家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合作
第三是要善于合作。
馬丁分享了一個自己和別人合寫作品的經歷:
他先寫20頁,對方重寫的他的20頁,然后自己再加20頁,以此循環(huán)往復。
閉門造車是很危險,他曾目睹極具天賦的作家一遍又一遍重復自己的錯誤。
職業(yè)性
他說,如果我們想認真對待自己的寫作事業(yè),就一定要有職業(yè)精神。
我們必須對市場有所了解,知道編輯的好惡。我們要去讀市面上的雜志,積極社交,參與活動、出席科幻大會。
他提到自己在1976年舉辦了一場雨果獎失敗者聚會,結果成了年年都有的傳統(tǒng)活動。
自費出版也是一條路,但那意味著作者要自己承擔所有的宣發(fā)任務,難度可想而知。
運氣
最后是運氣。
馬丁老爺子自謙說,自己總是在正確的時間出現(xiàn)在正確的地點,比如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就趕上了一個新辦獎項的評獎區(qū)間,拿到了提名,也獲得了不少曝光。
接著他又說,運氣來的時候,自己也做了一些“聰明”的選擇。《冰與火之歌》剛開始火爆時,有多家機構來找他談影視改編,連好萊塢都來了,但他拒絕了大部分邀約。
馬丁深知自己的小說體量大,無法塞進兩個小時的電影里,所以最終選擇與HBO合作。他還說遇見David和Dan也是一種幸運。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權力的游戲》拿艾美獎拿到手軟。
“寫作從來不是為追求穩(wěn)定者準備的職業(yè)。”馬丁說。
他自己的事業(yè)經歷過兩次浴火重生,被漫威拒絕過,出版過不暢銷的書,在好萊塢工作了將近十年。
事業(yè)沉沉浮浮,人生起起落落,最后才專注于小說事業(yè)、做出了一番成就。
也許已經多次講起這些故事,但馬丁神情淡然、語氣平穩(wěn),好像在說一個書里的角色。
但在聽者看來,一個頗具天賦的執(zhí)拗青年跌跌撞撞起步,在為生計奔波的過程中用心維護想講故事的初衷,一生努力一生專注,終于為全球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令人欲罷不能的奇幻世界——
這本身就是一個動人的傳說了。
此外,馬丁老爺子還提供了一些實用小建議。
“從短篇小說開始”
“初期可以嘗試多種題材,采取不同的寫作方式”(他自己的作品用過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甚至還試過第二人稱視角)
“作品完成前可以先不告訴別人”
“列一個收稿機構的單子,從上往下一個一個嘗試”
……
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有人問他寫《冰與火之歌》前做了多少世界觀設定,馬丁老爺子表示沒做多少——一開始他也不知道會寫這么長。(突然好擔心結尾?。?/p>
另外他盡量不在地圖里標確切的距離、不講確切的日期、不做精確的技術描寫。
至于同人作品,他表示自己盡量不看,因為萬一后續(xù)作品和粉絲撞梗會很麻煩。
我問到《三體》,老爺子表示只看了第一部,但非常喜歡!
課程結束后,我們來到走廊上和馬丁老爺子拍合影,大家開始表演保留節(jié)目“血色寫作營”:
紛紛倒地裝死,只留老爺子一個人霸氣挺立。

第一張合影是正常的樣子

第二張就......卡斯特梅的雨季?。上в泻脦讉€人忍不住笑了)
當天的晚宴,我們去了一家墨西哥風格的餐廳,馬丁老爺子坐在桌子一頭,我的座位又在他身邊!
我給他帶了兩本書,一本是未來局的科幻MOOK《未來人不存在》,里面有我用來申請寫作營的小說《偷走人生的少女》,還有一本是我翻譯的DC漫畫《海王1:海溝》。

他指著封面上的杰森·莫瑪說那是他的朋友,后來還專程把我叫過來問里面的人怎么變了
我問了幾個冰火迷關心的問題(除了下一本書什么時候出),老爺子給的答案都不長,但很值得回味。
一個問題是“如何創(chuàng)作出有血有肉的優(yōu)秀女性角色”——瑟曦、龍媽、二丫……《冰與火之歌》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太多了。
我以為會聽到人物塑造、情節(jié)安排之類的長篇大論,但老爺子只是簡單回答:
“把女性當作人來寫就好了?!?/strong>
聊到中國時,老爺子說自己很想去看看,尤其對歷史感厚重的紫禁城感興趣。
提到翻譯問題,他表示自己不懂任何一門外語,完全不知道其他國家的《冰與火之歌》翻譯得怎么樣……
但他強調,小說最重要的是故事。
的確,《冰與火之歌》就是因為故事足夠優(yōu)秀才能跨越語言的障礙暢銷全球吧!
我還是建議大家讀一讀馬丁老爺子的原文,他在語言層面上的造詣也極高,光是對角色服飾的描寫就值得研究很久。

見完馬丁走出餐廳,一輪當空明月照亮了層云,山下的城鎮(zhèn)已經成了點點星光。
今年4月,我有幸獲得了喬治·R·R·馬丁設立的“地球人”獎學金,拿到了7月新墨西哥州天使之焰小鎮(zhèn) Taos Toolbox 科幻奇幻寫作營的入場券。
馬丁的寫作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馬丁老爺子在推特上宣布我獲獎的消息
但這次旅行最大的收獲不在于追星見馬丁,而是和十幾個優(yōu)秀的英語作家一起學習寫作。
同學們
有來自越南家庭會畫漫畫的亞裔少女,寫哥特風恐怖故事的花臂大哥,cos過黑寡婦的開朗小姐姐,留金色長發(fā)的中年大叔,還有從歐洲飛過來拉著我探討翻譯問題的精致法國老姐……
寫作營的準入門檻很高,很多人已經是資深作家。
有的作品想象力爆炸,光是設定就足夠抓人眼球;有的細節(jié)扎實,對未來科技的描述大膽又真實;甚至有一篇小說全程以初生的恐龍為視角。
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人生的他們經常坐在一起小聚、互相評議、提出意見,每個人都專業(yè)、勤奮、嚴格。
這樣的機制釀成了高質高產的歐美科幻文學。
老師們
Nancy Kress。精致美麗的南希負責每天第一節(jié)課。
她出過33本書,是雨果獎和星云獎雙項桂冠得主,舉止溫柔優(yōu)雅,氣場十足,課程內容干貨滿滿。
開營第一節(jié)課,南希就強調了場景描寫的重要性,鼓勵我們每次構思時,要準備至少三個感官的對環(huán)境的反饋。
她說科幻奇幻作者很容易犯這個毛?。?strong>“白房子綜合癥”,描寫不夠充分,令讀者完全無法想象對話、動作發(fā)生在什么地方。
具體到太空歌劇類小說,這就變成了?“飛船綜合癥”,只講故事發(fā)生在一艘飛船里,卻完全不提飛船的內部的結構、磨損情況或是主角與物件的互動。

聽了這個,我一直在旁邊默默冒冷汗:自己之前寫的時候好像沒怎么注意這些
Walter Jon Williams。沃特老師負責每天最后一節(jié)課。
作為《紐約時報》和《倫敦時報》的暢銷書作家,沃特喜歡以作品為基礎做分析。
拿了整整一個小時分析《新星》后,他又用了一整個“電影之夜”講解經典電影《卡薩布蘭卡》。
沃特放一會兒停一會兒,就著里面的情節(jié)即興評論。比如電影一開頭出現(xiàn)了美國簽證,沃特便暫停說這是典型的“麥高芬”——
看起來非常重要、故事中人人都想得到、但最后又沒那么重要的道具。科幻電影里常出現(xiàn)這樣的東西,但它的作用往往是引出打動人心的人物關系。

沃特講課
課程
Critique。每天課程的主體,是互相評議。
大家輪流對提前選好的2、3篇學員作品進行評議,每個人有兩分鐘點評時間,別人不可以插嘴,作者也不可以反駁或辯解。
等所有的同學都點評完后,沃特和南希就會出馬深談自己對作品的見解。
這個環(huán)節(jié)剝奪了我這個月來大部分睡眠,為了準備,每天都在拼命看小說、寫評論,根本不敢松懈。
畢竟,每輪至少有17個人對同一篇文章進行點評,一定要深讀文本、儲備足夠多的觀點,才能保證不與他人重復。

最可怕的還是接受評議。
第一周,我交的故事是收錄在《未來人不存在》里的《偷走人生的少女》。這篇小說的英文版是我自己翻譯的,也成了來到寫作營的敲門磚。
大家都很善良,開頭一般先夸我?guī)拙?,什么“劇情引人入勝”啊,“構思精巧”啊,“結尾很powerful”啊之類的,然后再接“but”、“while”、“I think”。
那個故事發(fā)生在普通的中國大學校園,教室、食堂、宿舍都是我們很熟悉的東西,但沒在中國上過學的歐美人就無從想象了。
對他們來說,這篇小說就有比較嚴重的“白房子綜合癥”。
評議結束后,南希和沃特把他們的筆記遞給了我,一摞厚厚的A4紙,小說的幾乎每個段落都手寫標注了詳細意見。幾乎每個同學都把自己的詳細意見通過郵件發(fā)給了我,還說佩服我的勇氣,大老遠跑到美國用第二語言寫小說……

來美國前,我一邊寫作一邊上學,對未來迷茫又恐慌。但馬丁、南希、沃特…..此行遇見的所有作家,都用自己波瀾的命途驗證了這句話——
在夢想的指引下,你會過上年輕時根本無法預料的生活。
未來,突然不是那么令人害怕了。
他們處在不同人生階段,都有著自己要處理的問題,但相同的是對科幻的執(zhí)著和對寫作的欲望:
和我年齡相仿的畢業(yè)生,一邊當急救護士一邊畫漫畫;
兩個孩子的母親,有全職工作還要擠時間寫作;
合寫一本小說的夫婦,需要共同克服分歧和疾?。?/p>
功成名就的老作家,曾經的事業(yè)線像過山車一樣陡起低伏;
……

開營前一晚的歡迎晚宴,中間是老師沃特和南希
無論年紀多大,他們都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以幻想為武器對抗無情流逝的時間,用一個又一個故事試圖在廣闊宇宙間追尋一點生命的含義。
我的地球人獎之旅結束了,作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們也會融在今后每一篇故事里。
我不會停止寫作,就像馬丁說過的:Why do it? Because I can't not make up stories.
(完)

從住處往教室走的路
無數(shù)次想要停下來拍壯美的云、巍峨的山、茵茵花草地和尖叫的土撥鼠。

學員的住處

△ 寫作營的所在地叫天使之焰小鎮(zhèn),去的路上有一朵的形狀很像一顆小心心,尖端正好指向天使之焰。我們開玩笑說就像在玩一款游戲,還有箭頭告訴玩家目的地在哪兒

作者 | 晝溫,未來局簽約科幻作家,著有短篇《最后的譯者》《沉默的音節(jié)》《溫雪》等,其中《沉默的音節(jié)》一文于2018年5月獲得首屆中國科幻讀者選擇獎(即“引力獎”)最佳短篇小說獎。多年來筆耕不輟,產量頗豐,曾在多本雜志、公眾號發(fā)表作品。
攝影 | 晝溫
責編 | 船長
閱讀晝溫小說合集,可以在【不存在科幻】的微信公眾號(ID:non-exist-SF)回復關鍵字“晝溫”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