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繩專挑細處斷,為什么?記?。呵f不要把苦難當成人生的必修課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一句話。
在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里,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一些悲劇人物,他們盡管善良而溫柔,卻好像因此遭遇了更多的不幸。
每次看到這樣的情節(jié),我都會很生氣。特別是有些人說這些人命苦,怪罪命運的時候,我心里就堵得慌。
壞人憑什么要比好人更好命呢?壞人可以浪子回頭金不換,好人就必須受苦受罪,萬劫不復?
這樣肯定是不對的。如果說上天注定,那就是老天不公,天地有私。
隨著涉世愈深,我漸漸明白了一點真相,其實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好壞不分”的,絕對的好人或絕對的壞人很少,大家都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
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個世界其實并不在乎你是好人還是壞人,這個世界既是論強弱,也是論變化,適者生存嘛。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受到兩大方面的影響,一個是身處的環(huán)境,一個是自己的思想和性格?;蛘哒f,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命運。
明白這點,我們就會知道“命運”這個東西既取決于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氛圍,也取決于自己的主觀意志。
特別是對成年人而言,更多的是要看后者怎么樣,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一個人的命運就是由這個人的思想、決策和選擇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所塑造的。
所以,麻繩專挑細處斷,為什么?
道理很簡單,因為“細處”就是最脆弱的地方,因為它脆弱,所以它先斷。
我也是中年后才明白這個道理的。俗話說,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你受人欺負,不是因為你善良,而是因為欺負你的代價很小,你看起來很弱,很好欺負。
比如在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里,阿Q就只敢欺負比他弱小的小尼姑,至于比他強的那些人,他是避之不及的。
這就是我們一輩子必須不斷精進的緣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不強,你脆弱,那你就容易受欺負。

看看歷史就知道,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也是憑借實力的強弱來說話的,沒有實力就沒有地位,沒有地位就沒有資格,就只能被動接受強者的安排。
一個人,一個企業(yè),一個國家,要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考驗。《三體》這本書就告訴過人們,生存從來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驗:在你人生最虛弱的時候,是不是最容易染病,也最容易遇到很多倒霉事?
若是時運不濟,喝涼水都塞牙。你走在路上,就連阿貓阿狗都想要咬你一口。
這時候你的反應就非常關(guān)鍵,如果你躺在那里怨天尤人,怪這個怪那個,盼著有什么救世主來幫你一把,那就往往會大失所望,過得更加不順,遭受更多的苦難。

天地為什么不仁?天地如銅爐,萬物如煉,苦難和痛苦的煎熬本就是一個篩選、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當然,我們不能說弱者是必須要被淘汰掉的,如果我們不同情弱者,那我們也會覺得不道德。這是一個悖論。
比如在企業(yè)中,對于那些工作不合格的員工,你必須淘汰掉,不然就是對合格員工的不公平,優(yōu)柔寡斷的話,企業(yè)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這樣所有人都倒霉。所以說慈不掌兵,帶隊伍的人必須“心慈刀快”。
我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應該自己救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就是反脆弱,燒不死的鳥是鳳凰,當你經(jīng)過千錘百煉之后,還能堂堂正正站在別人面前,那你看到的就都是笑臉。比如黃渤沒成名前備受冷眼和冷遇,成名后身邊就都是好人了。
苦難本身不值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樣的價值觀是有毒的,是有害的。任正非就曾說過,“不是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如果人們都要經(jīng)歷苦難,社會追求什么呢?”人生在世,永遠不要自欺欺人,自己騙自己,去吃很多無益的苦,虛擲光陰,浪費人生。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苦痛是客觀存在,關(guān)鍵是我們的應對。“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闭钫?,這才是我們對待苦難和痛苦的態(tài)度??偠灾?,人生就是修行,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男兒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