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貓”還是“兔”?傻傻分不清楚


日常生活中,想見大熊貓可以去成都熊貓基地或是去各地有大熊貓的動物園。
但有一個呆萌的小家伙,卻不是去動物園就能見到的。
他就是兔猻。

由于兔猻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不健全,兔猻的人工繁育極其艱難。在我國,西寧野生動物園是唯一能看到圈養(yǎng)兔猻的地方,且在全球,人工圈養(yǎng)的兔猻也不過100多只。
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兔猻這個神秘的小家伙吧~


兔猻是一種生存在中亞的貓科動物,為貓科兔猻屬的唯一物種。
外表非??蓯?,體形粗短,大小似家貓,看著胖乎乎的,但它實際上并不胖,體重只有2.3-4.5千克,看著胖只是因為它的毛又多又長。
兔猻擁有著貓科動物中最長、最柔軟密集的毛,每平方厘米皮膚就有9000根左右的毛發(fā),且能達(dá)到十幾厘米長,保暖相當(dāng)給力。

兔猻和大熊貓一樣屬于獨(dú)居動物,主要棲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qū),能適應(yīng)寒冷、貧瘠的環(huán)境,常單獨(dú)棲居于巖石縫里或利用旱獺的洞穴。

兔猻還是一個夜貓子。
他喜歡在黃昏時開始活動和獵食,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雞等。冬季食物缺乏時,小家伙也會在白天出來覓食,腹部的長毛和絨毛可以幫助其長時間地伏臥在凍土地或雪地上而不寒冷。


如果不了解兔猻,聽到兔猻二字,你是不是會潛意識的認(rèn)為這是一種兔子的名稱?當(dāng)你了解兔猻為貓科屬后,你又是否和小pia一樣有這樣的疑問:既是貓,為何名中帶“兔”呢?

圖源:Tierpark Berlin Facebook
“兔猻”這個名字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大家比較認(rèn)同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游牧民族在放牧、游獵時看到兔猻,會朝著兔猻大喊“吐遜(dursun)”,突厥語中“站住”的意思。而兔猻這小家伙聽到之后不僅不跑,還會跟傻狍子一樣停下來看看熱鬧,久而久之,“兔猻”就成了這種動物的名字。

第二種說法是,兔猻以鼠兔為食,且長得像猞猁猻,故拆之重組成兔猻。第三種說法是以捕食對象取名,兔猻捕食鼠兔,故而取名為兔猻,這種起名方式就像“魚鷹”“蛇鷲”一樣。

另外兔猻還有一個英文名:Pallas's Cat,來自德國的博物學(xué)家彼得·西蒙·帕拉斯,他于1776年首次向世界介紹這種貓科動物,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兔猻,不得不說也是非常的好記:帕拉斯的貓。

圖源:B站 @圓掌

看著兔猻可愛呆萌的外表,可一定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了,身為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的它,可是一個深藏不露的荒野高手,擁有著狂野的脾氣和嫻熟的捕獵本領(lǐng)。

前面說到兔猻的毛發(fā)非常濃密且長,御寒保暖能力相當(dāng)給力。但其實兔猻的毛發(fā)不僅可以御寒,還有一個強(qiáng)大的功能——幫助兔猻隱身。
兔猻的毛發(fā)會隨著季節(jié)而發(fā)生變化,冬天時會變得比較灰且單一。小家伙只需將自己攤平在地上一動不動,就能很好的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以此來隱匿自己的行蹤,這對兔猻抓捕獵物、躲避天敵簡直是神技能加持。

誰說好的捕獵者一定擁有著敏捷的身手,聰明的頭腦也是可以的,兔猻這家伙就深諳此道。
雖然他跑起來就跟播放視頻時網(wǎng)絡(luò)卡頓一樣,一幀一幀的,但這小家伙卻十分的聰明,他們跑不快,就在地面匍匐前進(jìn),加上他厚厚的肉墊能減少身體和地面的摩擦,抓捕獵物時不會發(fā)出聲音,能悄無聲息間靠近獵物,一舉拿下。

因為蛇也是捕鼠的獵手,所以兔猻和蛇常常為了爭奪食物而大打出手,盡管許多動物都對蛇感到害怕,避之不及,但兔猻這小家伙,不僅不害怕,還毫不畏懼,誓死不放棄獵物,他們會憑借其豐富的捕食技巧與蛇周旋,贏得最后的勝利。

除此之外,兔猻的聽覺和視覺也十分發(fā)達(dá),可以敏銳地分辨出周圍環(huán)境的變動,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獵物收入囊中。

看了以上這些,讓人不由得驚嘆,兔猻真是個深藏不露的荒野高手。
如今,兔猻仍屬于瀕危動物,關(guān)于兔猻的研究也十分有限,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關(guān)注和保護(hù)這群呆萌可愛的小家伙。

? ? ??


復(fù)制本段到【淘寶】打開https://m.tb.cn/h.U4uXfLS?sm=8d3357?tk=NO7odayelAl CZ0001 「pandapia熊貓周歷2023年臺歷」



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
B站|抖音|今日頭條
西瓜視頻|微信視頻號|小紅書
商務(wù)合作:pandapia@sina.com

本賬號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產(chǎn)品形象等),著作權(quán)均歸品牌“pandapia熊貓烏托邦”所有,僅供閱讀傳播,未經(jīng)許可,請勿用于其他目的。非原創(chuàng)內(nèi)容著作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