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學,斷機杼”的典故由來
問題:《三字經(jīng)》中“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哪位母親教子的故事?
選項:孟子的母親、孔子的母親
答案;孟子的母親

解析
“子不學,斷機杼”出自于王應麟《三字經(jīng)》,全句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源于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子很早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離父親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識教育孟子。因為周圍是墓地,經(jīng)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學著那些人,他們走來走去,孟柯也跟著他們。孟母見了,想:“這個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邊上。因為小販們都想賺錢,拼命招攬生意,孟柯也學著小販們一樣大喊,孟母見了,又想:“這個居住的地方不好?!泵夏赣忠淮伟峒伊耍@次,她搬到了學堂,因為經(jīng)常會有文人來學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學讀書,孟母說:“這才是理想的地方?!?/p>
孟柯很貪玩,有一次,他逃學回到家中,孟母生氣地說:“還沒放學,你怎么就回來了?”孟子不敢作聲。孟母生氣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拆斷了。她說:“梭子斷了,布就不能織了,學習也一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才能獲得成功。”孟子聽了母親的話,從此努力讀書,成為了一個偉人。

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1] ,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
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tǒng)”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圣”。
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于《孟子》一書。其中《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國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富貴不能淫》等篇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