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期不在了!存量時代,如何做增長?
越來越難了!
無論是商家,還是運營人都是這個感覺。
互聯(lián)網進入到了存量時代,新的紅利風口沒出現,老的渠道越來越卷,商家很難賺錢。
我一個個弟弟,電商專業(yè)畢業(yè),連續(xù)去三家公司試崗,然后都快速放棄。
實際上,我最開始覺得應該是我弟的問題,畢竟連續(xù)三家公司,一個稍微靠譜的都沒有,我覺得幾率不大。要么是我弟心氣太高,要么就是太浮躁,但是在我仔細了解之后,感覺真不是我弟的問題。
第一家公司:"完全的新店鋪,天貓,店鋪注冊都是他來的的,運營的時候,老板的要求就是:“不虧損”。反正就是貨在那里,你就賣,不能負利潤賣,也沒啥營銷費用!
第二家公司:一共幾個產品,在C端消費市場非常小眾,也是新店,目標還定得不低。
第三家公司:低底薪,高利潤提成,全公司1個美工,0個客服,得一個把整個店鋪的事情全部干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靠譜的崗位?我的猜測可能是大家都急了,在試圖尋找出路。
很多商家原本的渠道增長不動了,很多銷售額不升反降,所以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口。做電商的除了嘗試以前沒有做過的平臺之外,很多也在嘗試線下業(yè)務。
而那些原本以線下業(yè)務為主的公司也在嘗試線上。
這就讓本來就很卷的各個渠道更卷了,而新入局者,因為對市場的了解度不夠,往往更難活下去。
對于很多公司,新的業(yè)務、渠道,大概率都是在抱著廣撒網的態(tài)度,但是在存量時代,廣撒網的效果是很有疑問的。
在紅利期,市場大盤在增長,所以大家覺得做生意都很簡單,但是在存量時代,所有商家搶占現有市場,競爭變得會更加激烈。老渠道增長不動了,太卷了,是否應該嘗試新的渠道?
答案是應該,但是要慎重,真的不要做認知之外的事情,如果說整個業(yè)務邏輯差不多,比如你做線下生意的,原來供一個省份的某個超市,變成供多個省份的某個超市,我覺得沒啥問題。
但是如果你想做線上,我覺得還是等你深入了解之后再入坑,畢竟那些做了很多年線上的,也在水深火熱,生死存亡,我真不看好一個不不了解這個市場的人能卷得過。
那么我們要如何做增長,以下僅僅是我自己的看法。
一定要做好老客戶。
以前,我們增長,都是想把東西賣給所有人,但是市場變了,現在引流成本更高了,市場差不多的品也更多了。
就像我們在最開始做淘寶的時候,我們從來不關注回頭客,總感覺中國這么多人,只要有一小部分人購買一次我們的產品,就足夠讓公司很好的活下去了,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要讓那一小部分人購買一次的流量成本太高了,如果不能形成一定比例的二次轉化,基本上都是虧損的。
所以說別在只盯著那些同行了,看看你覺得值得看的幾個同行就行了,因為你已經盯不過來了,要卷價格你也不一定卷得過。
也別在只盯著財務報表了,就像很多商家今年的財務報表,能盯出什么來,看那一堆負利潤沒啥用。
看好你自己的顧客吧!
了解你的顧客,做到產品精細化
你真的知道你的顧客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嗎?
你真的知道你的顧客在購買你的產品的時候在想些什么嗎?
你的潛在顧客,在決定買不買你的產品時,到底做過些什么動作?帶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走過了一條怎樣的決策路徑?
舉兩個我自己的這幾個月遇到的例子吧。
例一:一個廠家給我寄來了一款產品的樣品,是一款醬類調料,1kg,袋裝,我自己用的話,一次大概用量在30g左右。
知道我想表達的什么嗎?
說實話,這種產品,我在日常生活中是根本不會購買的,因為從C端用戶來說,袋裝的1kg這種規(guī)格的醬類調料,我真的不知道打開了怎么保存,至少來說很不方便。
我問那個廠家對接人,為什么要做袋裝1kg,他告訴我是某個平臺采購需要的,只有袋裝,給人感覺有價格優(yōu)勢。
需求沒達到,用更低的毛利一直去卷價格,最后賣不動,或者賣動了也沒利潤。所以有的時候的卷,是自己營造出來的。
最后,果然,別人小袋裝的、小瓶裝的或者桶裝的都還賣得不錯,他那個品就是虧著錢處理了兩個月庫存。
例二:一個做批發(fā)的朋友,在淘寶上賣一款餐飲裝的產品,前期虧損40%左右,差點停了,但是后面利潤可觀。
這個例子實際上我講過,他那個產品確實就是前期虧損很嚴重,他已經差不多停止了,但是后面盈利能力很好。
他停止的原因不是錢不夠虧不起那點錢,實際上也沒虧很多錢,只是虧損比例確實比較高,那么他中途想停。
實際上還是對顧客了解不夠,根本沒有仔細思考過他潛在客戶的購買邏輯。
餐飲裝,在產品質量符合預期的情況下,都是高回購率,而且首次購買一般比較保守,第二、第三次購買很多都是購買多份,也就是說隨著老客戶的增多,無論是流量成本和客單價都會大規(guī)模降低。
在獲客成本低的紅利期,賺錢就是找個產品,用流量灌就行了。但是現在的我們可能真的要靠本事賺錢了。
做產品和營銷的時候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1. 我的潛在客戶真的會購買我這個產品嗎?阻礙他們購買的原因有哪些?真的只是價格嗎?
2. 他們在購買我的產品后真的會二次購買嗎?阻礙他們二次購買的原因有哪些?你希望他們二次購買嗎?如果希望,你是否應該解決這些阻礙他們二次回購的阻礙。
3. 你在運營和營銷的時候,你更多的是在迎合平臺的方向,還是以客戶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