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22 | 萬維鋼《精英日課》:寓教于樂,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嗎?


寓教于樂,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嗎?
最近在萬維鋼老師的《精英日課》中找了一些關于「學習」的文章,總結了一下。
01 首先,請端正你的學習態(tài)度
人們認為學習這件事應該是快樂的,最好能寓教于樂,讓每個人都能輕松愉快的獲得知識。同時不同的人學習風格也不一樣,最好能用自己喜歡的風格。
但是這樣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嗎?
不能。
《科學美國人》網(wǎng)站刊登了一篇研究綜述,簡單來說就是給不同學生他們喜歡的教學風格。結果是他們的學習效果并沒有變好。

不管是學習新知識還是習得高級技能,過程多半是痛苦的??桃饩毩暤臅r候有時會做大量枯燥的重復,而這些重復的東西并不好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一直遭遇挫折,然后改正…如此重復,直到真正學會為止。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市面上所謂「快樂的學習方法」被很多人追捧就是因為人性是懶惰的,大腦傾向于逃避復雜單調重復的勞動。而真正的刻意練習過程一定是不那么快樂的。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冠軍培訓基地里沒有「寓教于樂」這個概念。研讀文章和書籍也不是為了娛樂和休息,而是用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去融匯貫通。
02 最高學習效率 = 15.87%
#學習區(qū)
心理學家把我們可能面對的學習內容分成了三個區(qū):舒適區(qū)、學習區(qū)和恐慌區(qū)。而刻意練習要求你時鐘在二者之間的一個很小的區(qū)域(也就是如下圖所示的紫色區(qū)域)里學習,這個難度對我們來說剛剛好。如果我們想提高技藝,我們只能在學習區(qū)獲得。我們經常說的「跳出舒適區(qū)」也是這個意思。

圖片來自:http://sethsandler.com/productivity/3-zones/
#心流狀態(tài)
這個概念最早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在《心流:最優(yōu)體驗心理學》這本書里提出來的。這種狀態(tài)非常奇妙,我們在「心流狀態(tài)」下學習或者工作時會沉浸其中,會感覺忘記時間的流動,甚至忘記自身的存在。
不管是進入「學習區(qū)」還是「心流狀態(tài)」,其實說的是一回事兒。都是已知和未知、簡單和困難、熟悉和意外的搭配――從信息論的角度來說,它們說的都是「舊信息」和「新信息」的配比。這個配比的最優(yōu)解是15.87%,研究者把這個結論稱為「85%規(guī)則」,可以叫做學習的「甜蜜點」。而且萬維鋼認為,這個數(shù)值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都差不多。
比如學習一篇英語課文,其中85%的內容應該是我們熟悉的,另外15%是新內容(包括單詞語法)?;蛘哒f讀書,最理想的情況是書中85%的內容讓我們有親切感,另外15%是改造我們的世界觀。亦或者是學習一項新技能,最好在這一課中85%的操作是我們本來就會的,另外15%是新技巧。
在這個配比下學習,可以讓我們的學習速度最快并且最爽,我們在這個配比下的學習投入度是最高的。同樣的,《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中也提到了相似的教育理論:N+1教育理論,即教小孩每次要先同步聊大量他本來就知道的N,再去一點一點地+1。
總結一句話就是:學習要85%溫故+15%知新。不管是在語言學習,還是游戲設置,甚至文字創(chuàng)作方面,15%都可以作為一個基線,然后再根據(jù)具體情況調整。在學習和生活中給自己設定一個量化的前進梯度,這樣我們就能將效率最大化和試錯價值最大化。
03 成長思維模式
人對智能的思維模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思維模式」,就是你認為學習不在天賦,而在于努力,只要努力用功,什么東西都能學會。
另一種叫「固定思維模式」,就是你特別相信天賦的作用,擅長的東西就是擅長,要是不擅長怎么學都沒有用。
研究結果證明「成長思維模式」更有利于人的成長。具有「成長思維模式」的人,會把任務當成一個學習的機會,他不是通過任務來證明什么,而是通過任務來提高自己。
而具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在面對一個任務的時候,會認為這個任務是對他能力的一種測試。他會把任務來當成威脅。
到現(xiàn)在我還偶爾能聽到家里老人說類似「這孩子天生就聰明」之類的話。其實這種話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既空洞又有害。

表揚孩子類似「你真太聰明了,這題你都會做」這種話會讓孩子陷入「固定思維模式」,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天生聰明,他以后會把每一項任務都當成證明自己是否聰明的測試。以后他可能會一直選簡單的任務,因為他害怕被證明不聰明。
所以一定,千萬,務必要表揚孩子「努力」。"這次做的這么好,一定是下了很大工夫,下次繼續(xù)。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 這樣才能在孩子心里埋下「成長思維模式」的種子。他會愿意花時間鉆研難題,主動選擇困難任務。
同時夸獎要稀少,過多的表揚會讓表揚變得廉價。而且對孩子的表揚要真誠,我們必須對孩子所作的事情表現(xiàn)出真實的興趣,孩子是會察覺的到的。
04 通過看書學習得到的好處
當今短視頻大行其道,很多人覺得能從短視頻里學到知識,并且有趣又幽默。但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節(jié)奏。
讀書可以控制節(jié)奏,簡單的地方讀快一點,復雜的地方慢慢研讀,沒意思的地方可以跳過,讀到后面想起來還可以返回去看。所以說閱讀實際上是一種主動學習。
看視頻本身是個被動的行為,雖然現(xiàn)在有所謂的倍速播放,或者用鼠標跳來跳去,但是相對麻煩。
課堂就是現(xiàn)場直播,不能快進,不能暫停。如果老師教學能力一般,上課就像領導作報告一樣,那么這種課堂會非常壓迫,也是一種被動教育。
所以以我的個人偏見來說,看書和視頻結合的方式可能會更適合學習,比如健身,理論部分可以看書學習,練習的動作可以看視頻,這樣學習全面而又記得牢固。
05 自學的學問
在這個時代,自學是大勢所趨。傳統(tǒng)意義上的自學好像是因為家境貧寒請不起老師,所以「自學」二字還被賦予了艱苦和悲壯?,F(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獲取信息非常自由,在中國買書也非常便宜,自學也變得容易。萬維鋼認為,一個足夠自立的人,自學就是最根本的學習方法。
但是,自學的前提是需要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人面對威脅的時候會讓身體和頭腦進入封閉狀態(tài),那是無法學習新東西的,面對學習材料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行。對于自我管理能力,就是通常所說的意志力,自控力,時間管理等等。
除此之外,成敗關鍵還在于是否善于處理文本信息。文本能力是個基本功,需要大量閱讀時間積累起來才行。比如閱讀一段文字或者聽一節(jié)課,能不能抓住它的要點。
或者有一個問題,能不能從一堆書里找到答案。再或者能不能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這些都屬于「軟技能」。財富500強的調查表明,他們75%的長期職業(yè)成功都來自于軟技能,25%來自于專業(yè)技術技能。
06 尾巴
學習好的同學學習方法都是相似的,學習不好的同學有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如果想要掌握什么高級技能,一定需要刻意練習??桃饩毩暡缓猛?,我們必須走出舒適區(qū),付出耐心和努力,才可能獲得成效。
感謝你花時間讀到這里。
注:以上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涉及侵權請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