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雜談 旅行者想要加入愚人眾嗎?你最希望誰能進入卡池?
你好,歡迎回到Holdon2099的原神世界。不得不說,冰之女皇的審美是在線的,所選出的愚人眾成員,無論是外貌還是衣著品味都十分養(yǎng)眼,這讓無數玩家想要加入“愚人眾”。但在加入之前,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這個團體的每一個成員吧。

“加入我等的行列,讓軍靴如雷撼動大地吧。
愿隨我等走向白夜極星者,我等絕對不會拋棄…”
愚人眾是效忠于冰之女皇的“恐怖組織”?“人類的希望”?(這還無法定性),但他們絕對是提瓦特大陸的最強戰(zhàn)力。所有愚人眾都帶著面具,并擁有邪眼和先進的武器。特別是十一位來自各國的“異類”強者:愚人眾執(zhí)行官,他們都由冰之女皇親自賦予了力量,并在至冬國擁有最高的權利。愚人眾的目標是掀翻天理的舊世界,而目前最重要的目標是收集“神之心”。這群人表面看起來優(yōu)雅而理性,不過骨子里卻可能是最瘋狂和邪惡的家伙。也正因為這些特性,而擁有了大量的粉絲。

丑角-皮耶羅(坎瑞亞遺民)
丑角是愚人眾的領袖,從他那駭人的半張臉,以及全身不露其他皮膚的情況來看,很可能有著和戴因斯雷布類似的,被詛咒的半個身體,甚至更多。所以“蒼白之火”中的描述是真的,他應該是一個受了“不死詛咒”的坎瑞亞人。在五百年前坎瑞亞覆滅后,逃到了至冬國,投靠了冰之女皇,妄圖通過長期的準備,再次擁有掀翻神明統(tǒng)治的力量。如今他就是那個掌控棋局的人,而收集“神之心”-“棋子”到底是為了什么?他的姓氏會不會是“亞爾伯里奇”呢?

博士-多托雷(被逐出須彌的學者)
博士喜歡修補各種舊東西,把他們變成完全不同的事物。你以為他是勤儉節(jié)約?不,他只想把東西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個“東西”也包括人類,他對生命這個詞毫無感覺,曾將自己的仆人也改造成了機器人。“博士”會在其不同的年齡取下了自己的身體細胞,將它們進行了克隆實驗,并給每一個克隆體分配了不同的任務。只是在與草神的交易之后,只剩下了本體和一個最強的“切片”(理論上,包括漫畫中的切片在內,都已經被消滅了,而再次制造需要很長的時間)。愚人眾前三席的實力可以堪比魔神,而擁有制造克隆體的第二席,可能會成為無法被徹底消滅的存在。(感覺他遲早也能擁有當年“黃金-萊茵多特”那樣的實力)

“博士”他曾是須彌教令院的學生,但因為不敬神明的學術方向而遭到驅逐,之后“丑角”將他招到至冬國,讓他負責創(chuàng)造“神”的研究。“博士”不但在科學技術方面擁有卓越的才能,其“切片”還曾“順手滅殺”了一直以來糾纏蒙德城的魔龍烏薩,可見實力強大,在漫畫中迪盧克的父親克利普斯正是因為對抗烏薩時不得不使用邪眼之力而死亡。值得好奇的是,制作“切片”的身體部分究竟指什么?到底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制造克隆體?真的只是幾個細胞嗎?

少女-哥倫比婭(來路不明)
愚人眾是按實力排名的,少女為什么能排名第三?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在“公子”的語音中,太想與她成為對手。在pv中,蒙眼少女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而只是在“女士”的棺材板上唱歌(難道聲音就是她的能力?),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應該會是一個反差很大的角色,感覺有一些瘋狂的東西在其體內肆虐。

仆人-阿蕾奇諾(壁爐之家的創(chuàng)立者)
仆人可能看起來是最正常的人了,不但在葬禮上為羅莎琳說話,還駁斥了兩位執(zhí)行官的發(fā)言??赡闳绻詾樗呛萌?,那就大錯特錯了,她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其他執(zhí)行官更邪惡。她擁有一家福利院(壁爐之家),專門收養(yǎng)孤兒。如果你以為他在做善事,那又錯了,因為這些被收養(yǎng)的孩子本來不會成為孤兒,這都是仆人一手策劃的,制造混亂并屠殺,然后收養(yǎng),培養(yǎng)成殺手之后繼續(xù)制造混亂,周而復始,可惡至極。不過其外貌酷似優(yōu)菈,所以被推斷為蒙德人,勞倫斯家族的后裔。

公雞-普契涅拉(市長)
公雞負責著至冬國的工業(yè),掌管著整個至冬國的生產力。在可莉媽媽的游記中,曾提到過至冬國令人贊嘆的工廠規(guī)模和先進程度。正是“公雞”推薦了“公子”加入愚人眾,“公子”也覺得他對自己很好,想家人一般,甚至在“公子”遠離家鄉(xiāng)外出辦事時,也都是“公雞”在照顧著他的家人。他的外貌是一個看似和藹的老爺爺。但是,從他那尖而長的鼻子和犀利的黃色眼眸可以看出絕非善茬!希望不要在劇情中看到他對“公子”的親人和民眾下死手的劇情,推薦“公子”只是因為有利用價值,所謂的照顧家人,很可能只是作為人質而已,如果失去了利用價值,就會像放棄自己的直屬“第九連隊”一樣處理。

散兵-斯卡拉姆齊(雷神的“兒子”)
玩家們對于散兵的情況應該是比較清楚了,他曾是雷電影制作的人偶,但因為只是雷電將軍之前的試驗品,而最終被封印了力量并流放在稻妻荒郊野外,之后被愚人眾發(fā)現、解封并改造成了更強的愚人眾執(zhí)行官。但恢復心智的人偶一直有著自己的“妄念”,并非完全臣服于冰之女皇。當然,他的這些小算盤都在愚人眾的掌控之中,而博士也利用了他的執(zhí)念,讓散兵成為了“造神”實驗的犧牲品,在獲得的想要的數據之后就一走了之。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散兵的結局讓人可憐,但卻無法獲得原諒!

那“流浪者”呢?他必然已不是愚人眾第六席,可能只是被刪除記憶,并因為納西妲的力量,而在那個轉折點無限循環(huán),最終沒有墮落,而是選擇了正確道路的“修行者”而已。這樣一個經歷了三次背叛的人偶,你會給他一個機會,去彌補“散兵”所造的孽嗎?這也可能對應了一句話“未來拯救過去”。這樣的情況,是否影射了整個《原神》的神秘背景設定呢?

隊長-卡皮塔諾(至冬國的將軍)
隊長是唯一沒有露出真面目的人,也是說話最有禮貌的人。他雖然不齒“女士”的手段,但也對她的去世表達了惋惜之情。另外,他關注實際的問題,也就是散兵和雷神神之心的下落,以及“博士”那些瘋狂的行為。愚人眾的士兵都很愿意在“隊長”的手下工作,因為他對下屬是真的好,能力又強,還是一個“正直”的人。公子曾在戰(zhàn)場上見過他,是一位能統(tǒng)帥千軍萬馬的將軍,公子當時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戰(zhàn)士,并沒有引起隊長的注意。結合以上這些,推斷是一個年長或少年老成的人,會和凱亞的父親或者安柏的爺爺有關嗎?

女士-羅莎琳·克魯茲??āぢ宥蚍ㄌ兀ǒ偭说拿傻履?/h1>
“女士”在愚人眾里的排名是第八,這不只是戰(zhàn)斗能力的排名,因為我們能看到她輾轉于三國,并通過武力和外交手腕,成功獲得了兩枚神之心,要不是散兵搗亂,應該能獲得三枚,這在愚人眾里是很大的功績,可惜最終還是被雷神一刀給斬了。從女士葬禮出場人員的規(guī)格來看,愚人眾對于同伴還是有著足夠的尊重,無論說了什么,但能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前來,而且最終是由冰之女皇出手冰封了存放著“女士”棺材的宮殿,已經死得其所了。之前已經分享過女士的過往,感興趣的可以前往查看。

富人-潘塔羅涅(璃月人,銀行家)
玩家應該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因為他正是那個讓夜蘭也不敢輕視的對手,“公子”當時能在璃月召喚旋渦魔神掀起風浪,也是因為“富人”拖住了夜蘭,才讓“公子”有機可乘。富人沒有神之眼,但如果你輕視他,可能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富人”的武器不是只是武力,而是經濟手段和陰謀策略,可以這樣說,除了戰(zhàn)斗力之外,可能需要凝光和夜蘭聯手,才能與之對抗。他掌握著至冬國的財閥大權,是北國銀行的掌舵人,始終通過經濟手段,撩撥著整個提瓦特七國的神經。

木偶-桑多涅(武器專家)
“木偶”是研制機器人和武器的專家,似乎總是專注于自己的研究??雌饋硎且粋€沉默寡言的小姑娘,但至冬國目前很多新型的武器和機器人都出自她之手。身邊總是帶著自己的得意作品,一架強力的戰(zhàn)斗機器人,普通人可不敢輕易地招惹她倆。但是,你確定所看到的不是兩個機器人嗎?其外貌酷似冒險家協(xié)會的凱瑟琳(應該也是她造的),所以也有一種猜測,桑多捏的本體就在身邊那臺巨大機器人的內部。

公子-達達利亞(至冬人,武癡)
曾有一個膽小的男孩兒,叫做阿賈克斯,而如今成為了一個“武癡”,只要能和強者戰(zhàn)斗,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除了家人)。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在一次賭氣離家出走的時候,小阿賈克斯機緣巧合之下掉進了深淵的裂縫。在那黑暗的國度,男孩兒見識到了一個古舊世界的無限可能,并遇到了自己的師傅:劍客絲柯克。三個月的時間里,師傅將一身本領傾囊相授,而阿賈克斯也在戰(zhàn)斗力暴漲的同時引發(fā)了內心強烈的“爭斗之心”。但回到提瓦特世界后,發(fā)現僅僅只過去了三天,可無論怎么嘗試,就算是成為了愚人眾執(zhí)行官之后,也無法再次前往深淵了。
正因被“深淵”所勾起的“爭斗之心”,讓達達利亞做出了很多瘋狂的行為,包括曾在璃月試圖借助放出“漩渦之魔神”所引起的混亂,搶奪“神之心”的同時能與強者一戰(zhàn)。這一舉動差點對璃月港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最終計劃失敗,而璃月與至冬也暫時斷交??墒?,如此“狂徒”卻是個關愛家人,真誠待人的家伙,只要不是敵人,公子就會表現得和正常人無異。希望旅行者可以阻止他再做出惡劣的事情,而冰之女皇和愚人眾也不要對這個真性情的男孩下達太殘酷的命令。

總結:
愚人眾與坎瑞亞還有深淵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掌握著連七神都不知道的世界真相。其行事風格通常都是狠辣而無情的,但人類要想避免受到神明的無情“滅殺”,并在“天理”再次蘇醒前搶得先機,那就需要拼命推進“某個計劃”的進度。而不擇手段地向前猛沖就是愚人眾的辦事理念,關鍵就是速度和結果,其他的都不重要。這樣做確實能成效快,但反噬同樣嚴重。在大多數作品中,這樣的角色都屬于和主角大目標相同的反面教材,無法獲得真正的勝利,但一定能為主角的閃亮登場做出足夠的鋪墊。算是一種邪惡的浪漫主義,這也是能獲得大量粉絲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