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儒法斗爭史部分》3.2.4 公叔痤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
4、公叔痤(生死年不詳)
?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法家,曾當過魏武侯、魏惠王的相國[1]。他處于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任相國期間推行法家路線,在管理政治和治理軍隊中,強調法治,把“法”公布于眾,讓大家了解和掌握,由于他“懸賞罰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2]。因此,魏國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
? 他十分看重法家李悝、吳起等人,并繼續(xù)推行他們的政治路線。公元前三六二年,他率領魏國軍隊在澮水北岸一戰(zhàn)中,打敗了韓、趙兩國聯(lián)軍,魏惠王為此重賞給他田一百萬畝。他再三辭謝,認為自己在政治、軍事上取得的成就,都是“吳起余教也”[3],就是由于吳起的教導有方。于是魏惠王把吳起的后代找來,賞田二十萬畝。公叔痤很器重商鞅。商鞅曾任他的家臣。在他病危時,魏惠王請他推薦相國的繼承人,他便推舉商鞅。但魏惠王因瞧不起商鞅沒有接受。他死后商鞅就離魏去秦,輔助秦孝公,推行法治路線,在勞動人民的支持下,秦國日益強盛。
? 當然公叔痤所推行的法家路線,完全是為新興地主階級服務的。
注:
[1] 即宰相。
[2] 《戰(zhàn)國策·魏策》。
[3] 《戰(zhàn)國策·魏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