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靈里應該有一個叫做精神的黑洞,才不至于使人的行為太張揚
有人怕光。
有一種生理疾病,就是一見到光線,會感到雙目灼疼,不由自主地流淚·····
而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則是喜光懼“黑”的。
這也是一種病——一種心理上的疾患,而不是黑的可怕!人們畏怯“黑”色、“黑”夜、黑的環(huán)境與氛圍……懼“黑”的心理,是具有普遍性的。
可是,于我而言,卻喜歡黑色:黑的夜色、黑的場景、黑的空間。
記得在高中畢業(yè)、高考以17分之差落榜的那年。整整一個夏季,我白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只在夜色之中游蕩。
在20世紀70年代末剛剛恢復高考的特定環(huán)境下,對于一個農(nóng)村青年而言,高考的落榜,等于折斷了人生“理想”的翅膀
也幾乎是等同于要像祖輩一樣,過“面朝黃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了。由此可以想象,高考失敗對一個人的打擊、對一個農(nóng)村青年的影響是多么巨大!自然,這種心情是九十年代之后的年輕人所不能理解的,更是無法去體會與感悟的!畢竟時代變化了,社會進步了,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在那一段黑色的日子里,我雖沒有以淚洗面,痛不欲生,但總是感到羞于見人,所以我把自己關了一個多月:白天拚命閱讀小說來麻木失落的心情,夜晚則一個人溜出家門,在無法看清景物的野曠、小河邊、阡陌上游走。
剛開始進入這黑色的“帷幕”時,還有些害怕,特別是置身于無人的野曠里。但當我在這個黑色的環(huán)境里呆久了之后,我便能清晰地看見自己腳下的小路。就這么信馬由韁地在黑夜無目的地行走,什么也不想,也不再為命運擔憂,仿佛一時間我這個人也被黑色融化了!
在這樣的情境中,我開始聽見自己的心臟清晰有力地跳動,也感到血管里血液的奔流蠕動……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愜意與輕松,開始覺得黑色中可以有許多“安慰”的“情愫”滋生。
夜色,更確切地說是黑夜對于我的包容,使我忘記了、遺落了自己所必需面對的,以及現(xiàn)實場景中的種種煩惱和不快……由此,我喜歡上了黑色。
在農(nóng)村務農(nóng)近十年,對于黑色——鄉(xiāng)村幽靜漫長的冬夜有著徹骨的感受;在最末的一級行政機關干了六個年頭,常年奔波于“結扎放環(huán),催糧要款”的路上,對于夜的黑更是感觸太多;在異地的企業(yè)中打撈命運的承合,總喜歡一個人在關山的佛殿前遠眺,在黑色的境遇里體察人生的艱辛、曲折……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環(huán)境的應變能力也變得愈來愈敏感,特別是在“黑色”之中。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著“黑”色情結時,已過而立之年!
新世紀到來的那年圣誕,我在南方浪跡——
2002年的平安夜,我是金城黑色河流里的一條游魚……
在黑色中,可以無視生活的誘惑與陷阱;無邊的黑色,可以填充欲望的黑洞,使得心靈的小鳥從物質(zhì)的樊籠中破“關”而出。
對于黑色,我是這樣認識、感知、理解的
無邊的黑色,沒有質(zhì)感,但卻不輕浮,更不輕薄,也沒有立體或平面的區(qū)別,但可以讓人感到一種流動:生命的、精神的、無邊無際的流動。這種動態(tài)既不同于水的流動,也不同于音樂的流動。這種流動是心靈的,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人性至真的流動……
在黑色中,可以用夢幻的素手打破一切桎梏,可以用思維編織一些奇詭的故事場景,可以用想象來滿足一切現(xiàn)實中不可觸摸的訴求。
在這樣的氛圍里,在這樣的時刻,生命融入了黑色,黑色就是生命——真實、自在、自由——心靈則如同一只小鳥,時而在幻想的天穹下飛翔,時而在光與影中剪影,時而棲落在野曠惟一一棵樹枝上——如同灑脫出一串動人的音符,在顫動中令人進人天籟!
黑色,可以包容太多,可以遮掩太多,可以修飾太多,可以潤色的更多。
宇宙里有一種東西叫黑洞,它是不斷內(nèi)傾的。
人的心靈里應該有一個叫做精神的黑洞,才不至于使人的行為太張揚,特別是在崇尚張揚個性的物質(zhì)時代,這一點尤其重要驀然回首中,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只是為了內(nèi)心的需求,為了精神的需要。
連綴生命的斷片,才體味到“黑”色情結,于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是多么地重要!
時至今日,我都會在壓力增大、神經(jīng)緊繃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沉酒到黑色之中,放松身心的苦累?;蛘?,就在蝸居的斗室,遮嚴窗簾,關熄燈光,在“黑”的波浪上行走;在“黑”的擁吻中,傾聽自己的呼吸與心跳,傾聽生命的脈動與心靈的寧靜
一山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