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碩人物】北京大學法碩黃少汶:保持熱愛,常有驚喜
個人簡介
黃少汶,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STL)2020屆畢業(yè)生,在校期間曾獲國家獎學金、鐵漢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她曾代表學院在“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辯論賽中獲循環(huán)賽最佳辯手;在Vis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北京邀請賽中獲團隊亞軍和半決賽最佳辯手;在Moot Shanghai國際模擬商事仲裁庭上海邀請賽中進入八強;在“廣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中獲團隊冠軍、申請人方最佳辯手和最佳書狀獎。她曾于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國際案件處、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金融部、英國史密夫斐爾律師事務所北京代表處爭議解決組、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跨境爭議組實習,即將入職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跨境爭議組。
按語:初識黃少汶學姐還是在她本科畢業(yè)之前,那時候就覺得她身上有種“氣定神閑”的氣質,仿佛總是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并且一直從容不迫地努力。從學姐的履歷上可以看到許多標簽,諸如“學霸”“仲裁”“模擬法庭”“實習經驗豐富”等等。而標簽之下,我看見的是一個有趣的靈魂,是一個滿懷熱忱又腳踏實地的追夢人,讓我們一起走進學姐和她與STL的故事吧。
學姐當初為什么選擇STL?如果回到三年前,學姐還會堅定地選擇STL嗎?
?
最開始了解到STL是2014年,我第一次參加貿仲杯比賽的時候。當時在決賽場上,代表STL的王弼宇學長和禹雅典學姐的精彩表現(xiàn)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促使我進一步了解STL。由于我從本科階段就十分希望未來從事跨境法律實務,而STL所提供的美國法和中國法雙軌并行模式正好可以滿足我了解普通法系、同時加強中國法學習的需要,并為我提供了國際化的視野和多元化的可能。三年過去了,我在STL學到的辯證思維方式和大量法律實務技能印證了我三年前所做選擇的正確性。
在STL最喜歡或者覺得最受益的課程是什么?
?
STL為我們開設了豐富的美國法課程和中國法課程,我非常喜歡學校的這種全面的課程安排,并且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在律所接觸國際商事仲裁實務工作后,我發(fā)現(xiàn)英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問題意識、法律邏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一個案件,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思路并用邏輯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才是關鍵。從這個角度上講,對我而言,茅少偉老師的民法案例研習、高級法律檢索與寫作兩門課程使我受益良多。雖然作業(yè)量很大,但是這兩門課通過案例教學和法律寫作上的高強度訓練,大大強化了律所工作所需的法律研究、法律寫作等技能。
?
另外,基于我自己的興趣和職業(yè)規(guī)劃,我修習了Mark Feldman教授開設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和Treaty Arbitration兩門課,他在課上對于跨境交易的商業(yè)模式、商業(yè)邏輯和糾紛解決機制的總結以及對仲裁熱點問題的解讀,對于我理解、分析、處理實務中接觸到的案件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學姐在國際商事仲裁模擬法庭上著豐富的經驗,數(shù)次獲得最佳辯手,能否分享一下模擬法庭的經驗、收獲或者心路歷程?
?
模擬法庭比賽是我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我的學習生活甚至職業(yè)規(guī)劃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參加模擬法庭比賽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特別是能讓參賽者在團隊合作、文書寫作、口頭辯論、臨場應變等方面有比較大的提高。另外,參加模擬法庭比賽也是接觸和了解商事仲裁的一條捷徑。當然,模擬法庭的賽程安排時間緊、周期長、任務重,準備的過程會比較辛苦,熬夜通宵是常有的事情;如何平衡比賽和學習生活,尤其是對于STL的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zhàn)。但經歷過,就是一筆財富。
學姐參加了在維也納舉辦的Vis Moot全球賽,想必一定和多國辯手有過較量,你覺得大陸法系國家和普通法系國家的辯手有明顯的風格差異嗎?你覺得中國學生在國際模擬法庭賽事上的表現(xiàn)如何或者和頂尖辯手的差距在哪里?
?
Vis維也納全球賽是一次難忘的跨法域文化交流經歷,不同法系不同法域的法律思維方式和對問題的關注點都會有所不同。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維也納比賽時我們被歐洲仲裁員問到的問題,很多都是我們在國內參加pre-moot的時候所沒有碰到過的,仲裁員和對手對于同一個事實的理解和運用往往也有很大不同,這些思維方式和關注點的差異可能也是導致中國隊伍較難在國際賽中登頂?shù)脑颉?/p>
學姐從本科開始的模擬法庭、實習和海外交流都和國際商事仲裁有關,是什么讓你產生了對商事仲裁的濃厚興趣并將其確定為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的呢?
?
大二時第一次參加“貿仲杯”給我打開了商事仲裁的一扇門,之后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地感受到仲裁既有對抗性又不失靈活性的魅力,并開始積極尋找多角度了解商事仲裁的機會。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交流時,通過修習英國國際私法和英國仲裁法課程,我得以從不同國家的視角認識跨境爭議解決。后來在貿仲和律所的實習又讓我從國內仲裁機構和律所的視角了解了國內仲裁和國際仲裁。這些實踐經歷既讓我了解了書本之外的仲裁,也讓我更加確定了從事仲裁相關工作的想法。
?
學姐在貿仲和律所都有過商事仲裁相關的實習,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在仲裁機構和律所實習的經歷和收獲嗎?
當時我在貿仲國際案件處的主要實習內容是協(xié)助指導老師進行案件程序管理,具體包括起草程序函件、參加庭審、整理案卷、處理與仲裁有關的行政事務等。通過三個月的實習,我對于貿仲規(guī)則下從申請人提起仲裁到裁決作出的整個仲裁程序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包括仲裁申請材料的審查標準、仲裁文件的送達流程、仲裁程序進行中可能導致程序延宕的影響因素等等。可以說,在貿仲的實習經歷是一次難得的全面了解仲裁程序的機會。
律所實習方面,我先后在國內/涉外爭議解決團隊及國際仲裁團隊實習,前者使我對于律師處理國內訴訟、仲裁案件的基本流程有了初步了解,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文書寫作能力和檢索能力,并且對于未來自己在研究生階段應當著重培養(yǎng)、提升的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在國際仲裁團隊實習時,我在STL所學的國際仲裁理論、普通法檢索技能和英文文書寫作技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應用,對于國際仲裁的基本流程、工作模式也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國際仲裁業(yè)務的靈活性、多元性、專業(yè)性。除此之外,實習過程中帶教律師和其他同事也給予了我非常多的指導和幫助,我十分喜歡團隊嚴謹卻不乏活力的工作氛圍,這正是我所向往的職業(yè)發(fā)展平臺。
學姐對于想要從事商事仲裁的學弟學妹有沒有什么建議?
?
對于已經對自己職業(yè)規(guī)劃有較為清晰定位的同學,如果希望未來從事仲裁實務,不妨考慮從以下方面做好準備:(1)修習學院開設的與仲裁相關的課程,例如《國際商事仲裁》和《條約仲裁》,打好仲裁理論基礎;(2)充分利用學院提供的機會,參與Vis Moot和Frankfurt Investment Arbitration Moot Court等與仲裁相關的模擬法庭,學習檢索技能,提高文書能力;(3)尋找與仲裁相關的實習機會,包括仲裁機構、律所的爭議解決團隊等,積累一定的實務經驗;(4)關注仲裁領域的動態(tài),實時更新自己的仲裁知識庫。
?
我注意到學姐是縱橫漢字輸入法全國紀錄的保持者,能否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輸入法,它對你的思維方式會產生什么影響嗎?
?
縱橫漢字輸入法是由香港愛國實業(yè)家周忠繼先生發(fā)明的一種僅使用數(shù)字小鍵盤的輸入法,單手輸入不同的數(shù)字組合便可以打出漢字。我是在2004年小學三年級時開始接觸到的,隨后一直參與訓練到了初三。輸入法本身可能只是一項技能,但參與全國各地的競賽、活動提高了我的膽識和定力,開拓了見識和眼界。
???
在STL的學習生活中是否有什么遺憾,如果時光倒流,你還會選擇做什么?
?
比較遺憾的就是跟教授們的課堂互動和課后交流不夠多。STL的教授都非常關心學生們的成長,除了在課堂上用深入淺出的方式盡力去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更在課下提供了諸如office hour和individual meeting的交流機會。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希望自己更加積極主動一些,可以和老師、同學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維的火花。
臨近畢業(yè),學姐有什么話想對學弟學妹說嗎?
無論是在國法學習生活過程中,還是踏入社會,一以貫之的是要學會保持謙卑,熱愛生活。前者使人自省,后者則使人從容。我想跟大家分享汪國真先生的一句詩,“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希望學弟學妹們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和熱愛中,收獲意料之中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