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法考-主觀題-理論法-01-論述題


論述題
應對之道
養(yǎng)成答卷之前先瀏覽試卷及答題紙的整體情況的良好習慣
建議第一題要在50分鐘左右寫完
在機考答卷時,一定要留出必要的檢查時間,因為,拼音打字出現(xiàn)錯別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開頭要空兩格,寫完一段,另起一行,也要空兩格
文章至少分成三段,開頭、主體、結尾
答題方法
審題
審問題
步驟①:審清楚問題本身的結構
根據(jù)以上材料,結合A談B
根據(jù)以上材料和A,結合自身實際談B
步驟②:審出問題所包含的采分點
命題人在命題時會將一定的知識點嵌入問題中,要求在答題時將這些知識點寫出來
這些知識點就是采分點
問題的基本結構“根據(jù)以上材料,結合A談B”,這里的材料、A、B就是我們所說的采分點
如果問題的結構是“根據(jù)以上材料,結合A談B對C的意義”,那么,這里的采分點,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就是材料、A、B、C、B對C的意義等
步驟③:審出采分點所包含的關鍵字
采分點的關鍵字彼此之間一定是有聯(lián)系的,這種聯(lián)系,我們可以通過審問題找到,也可以通過閱讀材料找到,還可以通過我們掌握的基本知識找到
采分點的關鍵詞是聯(lián)系問題與材料之間的基本線索,也是我們審讀材料的鑰匙,同時還是我們解剖材料的手術刀
采分點的關鍵字也是我們寫作觀點句的必備素材
審答題要求
審材料
材料和問題一定有聯(lián)系
材料之間一定有聯(lián)系
必須通過采分點的關鍵字將各個材料統(tǒng)一起來
寫作結構與技巧
寫作結構
根據(jù)以上材料,談談A → 觀點、理論、材料、總結
根據(jù)以上材料,結合A談B → 觀點、A理論加材料、B理論加材料、總結
根據(jù)以上材料,結合A談B對C的意義 → 觀點、A理論加材料、B理論加材料、B對C的意義、總結
各個部分的寫作技巧
觀點篇
提出觀點的注意事項
提出觀點時,必須要保證你的觀點中含有所有的采分點,同時能夠表述清楚這些采分點彼此之間的關系
提出觀點的技巧
提出觀點部分作為文章的第一段,一般不宜超過兩句話
通過審題找到的采分點的關鍵字都必須出現(xiàn)在這兩句話中
用這些采分點的關鍵字表達清楚基本觀點
如何找采分點之間的聯(lián)系
法治理論基礎知識的儲備,以及基本法治思維的熟練運用
審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即答案
如果實在找不到,那就硬往法治理論的五條基本原則,十個堅持,以及法治理論第二章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一節(jié)的第一段內容靠
如果還是找不到,那就務虛,使用“重要意義”“根本保障”“本質要求”“必要前提”之類的提法
理論篇
寫作理論部分的要求
建議應當將準備的理論儲備部分的基本內容通過改寫或者縮寫的方式,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寫作理論部分的技巧
展開之后,應當至少有三個層次,即“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最后”
理論的展開論述,應當遵循由大到小、抽象到具體、理論到時間的邏輯順序
體制的安排必須放在第一
黨的政策必須放在第二
憲法的規(guī)定放第三
具體的法律制度排第四
實踐中的安排則排第五
材料篇
使用材料的技巧
不能大段大段的引用,也不能整句整句的引用,而應當引用一句話的一部分
如果你不能確定省略一句話中的哪一部分,那么,你可以改寫這句話,如將整句話的主謂賓定狀補等語法成分的語序作出調整,或者在該巨畫中再增加幾個字
在使用直接引用的方法時,對于被引用的部分,必須加上雙引號,同時,考生在直接引用時,必須要讓被引用的材料成為你寫作的新句子的一部分
為了讓閱卷人迅速發(fā)現(xiàn)你的確使用了材料,在寫作材料部分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寫作模式:“正如材料所言”、“根據(jù)上述材料”、“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等等
四段論寫作結構中的“理論”和“材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總結篇
總結提煉的要求
在“總結提煉”部分總結全文觀點時,必須要和開篇提出的觀點高度吻合
可以將開篇的觀點采取“正話反說、反話正說、顛倒語序、同義置換”等方法進行改寫,同時再適度拔高,表達某種展望或者呼吁即可
在拔高文章立意時,務必重視上述兩個方面的不同,一定要體現(xiàn)出層次,一層一層拔高,而不是任何內容都直接拔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段落的寫作技巧
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必須是整個段落的中心句,最好能包含采分點的關鍵字
如果中心句是:A必須包括A1、A2、A3,則接下來依次寫A1,然后是A2,A3,最后總結或者承上啟下,為下一段的寫作做好準備
在A1、A2、A3句子的寫作時,點到核心關鍵即可,不要展開,不要論證,不必過多解釋,點到采分點即可
段落之間的銜接
承上:將銜接的任務放在下一段的第一句
啟下:將銜接的任務放在上一段的最后一句
銜接句中必須同時包含上一段采分點的關鍵字,和下一段采分點的關鍵字,更重要的是說清楚二者的關系
句子的改寫方法
改寫句子的要求
必須一句一句地改
在改寫句子時,絕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
在改寫句子時,關鍵字不能變
改寫句子的技巧
顛倒語序
同義替換
用書面語言代替口頭語言
用法律專業(yè)語言代替日常普通語言
調整結構
因為A,所以B → 為了B,必須A or ? ? ? ? 只有A,才能B
正話反說
因為A,所以B → 如果沒有A,那就沒有B
常用重要概念
依法治國
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
全面依法治國
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
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有機統(tǒng)一的寫法
基本句式結構
A與B要有機統(tǒng)一
首先,我們不能只要A,不要B
其次,我們也不能只要B不要A
總之,我們必須A的基礎上盡量追求B,以達到二者的最佳結合
內容
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有機統(tǒng)一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
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
法理和情理的有機統(tǒng)一
公正和效率的有機統(tǒng)一
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的有機統(tǒng)一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
可預測性和可接受性的有機統(tǒng)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