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巨 作】圖吧垃圾佬的老舊平臺撿垃圾指南

2019-10-30 19:57 作者:失傳技術(shù)電磁所  | 我要投稿

多年垃圾佬給各位垃圾佬提供垃圾升級指南

咕咕咕

咕咕咕咕咕咕

寫出了幾個對圖吧垃圾佬的常見平臺的建議配置

首先咱先說下背景,作為垃圾佬咱撿了多少年的垃圾,今年還集中的玩了下臺式機,所以咱現(xiàn)在這個玩機有充足的經(jīng)驗可以提供給各位作為撿垃圾的參考,給出一些垃圾平臺的建議配置和成本,供各位參考

英特爾桌面平臺

首先圖吧最喜歡的775平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775和771平臺直到今天都有非常反常的高于市場價的售價,不得不說也是歸功于圖吧的過去。所以說實在的771或者說775平臺沒啥玩頭。

775是英特爾一直用的壽命最長的接口不假,現(xiàn)在也有不少產(chǎn)品還能用,然而現(xiàn)在看來根本沒有性價比被AMD吊打。

771架構(gòu)其實和775幾乎一模一樣,只是觸點差了幾個定義,當年圖吧發(fā)現(xiàn)771上775簡單的轉(zhuǎn)接一下就好了之后就發(fā)起了771硬改775的高潮。

現(xiàn)在都是使用冷焊硬改,過去的硬改貼(護舒寶)相對來說不穩(wěn)定。一旦位移或則接觸不良就是主板boom。771硬改775需要芯片組的支持。

775平臺一般都是家用機平臺,主板芯片組非常之多,對于垃圾佬來說,上P43 P45都是常規(guī)操作。臺式機 LGA775 接口主板,其歷史可從Intel 915芯片組開始,歷經(jīng)945→965→975→3系列→4系列共6代。 典型的4系芯片組包括G31 G41/G43/G45/P31 P43/P45等型號,G45/P45為旗艦版產(chǎn)品,價格自然也不便宜。建議各位垃圾佬其實能亮就行了,不用非得上P43 P45,G31其實也能亮,主板還便宜,咱是硬上P43而且要技嘉結(jié)果板子最便宜的65包郵,咱買的U TM都沒有65,板子比U貴。好在板子最終都用住了。

其實要是只想要一個用起來性能還行能玩的U的話,775平臺選擇Q6600(市價30包郵,缺點是4核65nm發(fā)熱很高需要強散熱,上熱管的散熱器吧,20多塊錢包郵)或者E8400(市場價14包郵,性能較強滿足日常需要發(fā)熱低)就行了

請注意:775平臺的四核U并非原生四核,是膠水的。核心與核心直接的通信經(jīng)過北橋,對北橋壓力很大。一般北橋需要加強散熱,強制風冷就行,一般主板上帶系統(tǒng)風扇接口插個風扇對著吹就解決了

關(guān)于771平臺的U基本都是用45nm的L系列、E系列、X系列四核,也是膠水四核

L系列U TDP最低,50w,E系列80w,X系列120w

注意不是所E開頭X開頭的U都能上775平臺,很多像是X5650之類的六核十二線程八核16線程是新世代的至強U,并不能上775

基本硬上771的型號都集中在L5420 E5430 E5450 X5450之類的U上,然而各位需要注意的另一點是這些U的規(guī)格基本完全一樣,唯一的差別是主頻。簡單來說,E5450 X5450的主要參數(shù)(主頻、緩存、晶體管數(shù)量)和性能完全一樣,唯一的差別就是E5450的發(fā)熱小,TDP 80W,X5450就120W

咱是上的30多塊錢包郵的X5430,5450之類的確實怕他發(fā)熱高壓不住,此外就是貴。L5420之類的如今沒啥玩頭,也沒便宜多少,板子還貴不值得了

刷微碼 關(guān)于刷微碼,通俗的說,775原生是不可能有771微碼的,聰明的主板會找個類似的微碼讓你亮機,有的主板就直接沒法啟動。其實咱根本沒刷,買的板子直接能亮就沒管。后來查了下因為咱硬改771上775的時候CPU步進不高板子支持,所以就用不著刷。看來硬改U的那些人都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了。所以跳線清下COMS也用不到了。

無論是771還是775的U都別開蓋,英特爾當年U雖然膠水四核但是基本都是釬焊,不加熱基本開蓋廢,開蓋之后直壓散熱還容易壓壞核心

最后775平臺一般都是DDR2的,少有DDR3。DDR2一條內(nèi)存最高2G,很便宜。比DDR3的便宜,直接插滿上8G就行了,板子U都買了也就不差這十多塊錢一根包郵不到30塊錢能買兩根的條錢了。至于顯卡一般可以用GT240、GTS250、9800GT之類的老卡,一般都在30-50塊錢的水平,能亮機能玩點老3D游戲能輔助軟解H264就行了。對于僅僅用于上網(wǎng)寫文章碼字看動畫的需求,其實14包郵的E8400就能用,然而要玩771硬改775,板子至少不能太蔡,用不長時間炸了可不行,所以板子成本不會太低。775板子現(xiàn)在的市價也絕B不是正常市價,如果不是垃圾佬僅僅想便宜裝機對付用還是盡可能避免使用775

至于英特爾陣營的其他桌面平臺,慚愧,作為垃圾佬基本沒碰過。你看什么H61 Z77 P67之類的I5 2500K咱都沒玩過,所以咱也沒法給各位推薦什么板子了

服務(wù)器什么X58之類的都是大坑,雖然U看起來又便宜又香但是基本都是買不到板子或者板子都是拆修過的要么就死貴,所以也沒上過車。至于X79就更不要想了

一個板子價值是U的六倍,你在想peach?有420塊錢咱干啥不上E5,280=B680+E5-2403*2。要么上皓龍,怕BOOM就加錢上銳龍

這玩意雖然跑分好看但是X58一是北橋,二是電源,超頻扛不住很容易boom,X79也一樣,小白不要玩,很容易炸

而且對電源要求也很高,裝機的時候如果電源不行的話很容易BOOM,這玩意一炸就是連板帶U沒一個完整玩意,所以裝機電源一定不要省錢上什么三線品牌,很容易看到虛標功率然后就中招了。認準一線品牌準沒事,撿垃圾的時候看準了別撿到假的一般問題不大。

至于之前咱群友打算福利給咱的H310 LGA1151板子咱也還沒等上車呢車就走了,所以說這個8代酷睿咱也沒玩著,這板子還支持WIN7可以上DDR3呢,有空等便宜了上魚上收一個吧,這板子便宜,U貴。而且板子還是MATX的,不好玩,咱一般裝機都是ATX或者EATX,連板子帶U四五百塊錢也確實太不圖拉丁了,不建議各位垃圾佬玩英特爾平臺,買一個打算好好用另說

就這板子,咱群友150包郵掛魚上還沒等我上車呢車就被人上了,車走了。后來我一想咱也沒有U人家上就上吧不然咱還得買U,當時即使是奔騰也是很貴的啊……比板子值錢,這太不圖拉丁了 而且看這MATX板子還是百兆網(wǎng)口咱也實在喜歡不起來

工控機(低功耗平臺)

至于英特爾陣營的桌面平臺其實還有一個事需要各位注意的就是ATOM系的工控機板子。在之前的圖吧60元自制NAS 的時候提到過咱有幾個選擇:45nm的D525,22nm的J1900,14nm的J3455(APOLLOLAKE),現(xiàn)在可以明確的是,D525板子太老沒啥玩頭,性能太低所以基本現(xiàn)在扔外面當下位機都沒人偷。至于APOLLOLAKE是直接爆雷,無論怎么使用都可能當場去世。J1900表示情緒穩(wěn)定,硬解4K H264軟解 H265 1080P性能夠用,不看H265 4K用不上APOLLOLAKE的GEN9集顯,當NAS性能也足夠了。如果一定要玩APOLLOLAKE,建議上修正版今年新發(fā)的新U,后綴帶E的那種,比如N4200E/N3350E/J3355E/J3455E,買舊板子的時候優(yōu)先避免使用上述型號U的板子,APOLLOLAKE的板子基本一桿子都被打趴下了

記得上面帶E的原型號都不要買就行了,不買就不會中招。試試N3450 J4205之類的,要么干脆上GEMINI LAKE N4100之類的。

英特爾這次是真的蔡,發(fā)布完BUG報告之后也出了新步進修正了BUG,結(jié)果舊版仍然出貨,出事仍然不賠?,F(xiàn)在官網(wǎng)的BUG通報也撤了,只剩下發(fā)布新U的信息。這次涉及面挺大的,所有B1步進的U都可能炸,包括各種NAS,據(jù)說這次群暉也不管。所以老子從來不信什么群輝或者蝸牛星際,自己買工控板不好嗎。

對于小白來說,個人認為現(xiàn)在就上網(wǎng)100包郵收J1900板子就行了,USB3.0什么的都有的,也不用DDR4 DDR3L,DDR3標壓條就行。個人認為上到4G 8G基本就可以永保無虞了。其實這年頭機器最大的瓶頸主要還是在內(nèi)存和硬盤上,這年頭什么機器上了大內(nèi)存加了SSD都能流暢不卡,哪怕是個CORE 2,講真。如果僅僅是影音娛樂,弄個J1900的板子加小機箱也夠玩的了。

AMD桌面平臺

對于垃圾佬來說,其實AMD的桌面平臺現(xiàn)在能玩的無非就AM2和AM3了,銳龍一代價格還不夠低,對于垃圾佬來說性價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價格本身。對于合格的垃圾佬來說,能拍板一次買300塊錢以上的東西是很奢侈的——除非是要買手機之類的必需品,不然很少有這個時候

你說一代銳龍香不香,肯定是香的,但是最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咱買不起。

所以剩下的基本就是AM2的K8 K10架構(gòu)和AM3的K10.5,至于推土機打樁機壓路機之類的AMD 農(nóng)廣天地(AM3+ FM1 FM2 FM2+)基本不要想。高頻低能,同頻跑不過45nm老AM3的玩意,能耗比反向升級,就主頻好看。和當年奔騰4一樣失敗的長流水線設(shè)計。

想當初,奔騰3到了末代出了個圖拉丁架構(gòu),這種架構(gòu)在同樣的頻率下性能比前代老奔騰更高,而且憑借130nm的新制程,同頻性能甚至還能吊錘180nm的奔騰4。然而英特爾當年走火入魔,非得說高頻=高性能,最后被AMD頻繁打臉。圖拉丁就是處在這樣時代的悲劇的存在,英特爾拒絕承認圖拉丁奔騰3優(yōu)于奔騰4,還給圖拉丁奔騰3強行退市,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一伙人開始反對英特爾的商業(yè)宣(hu)傳(you),聚集到了一個叫做圖拉丁吧的地方,開始書寫一代傳奇。

最后英特爾慘敗,奔騰4的設(shè)計被證明是失敗的,筆記本平臺被廠家倒逼被迫改用原圖拉丁P6架構(gòu)一脈相傳的奔騰M,最后憑借奔騰M的繼承者——酷睿芯翻盤。不然當年那么多倒閉的CPU廠家里面,英特爾可能就是一個。

至于AMD,當年非常巧妙的以等性能命名的方式,直接用自家處理器對標奔騰4性能的方式來命名CPU型號,并沒有著英特爾的道。后來又首發(fā)雙核首發(fā)四核,讓還得靠膠水的英特爾臉被打腫(確信)

所以作為垃圾佬來說,那年頭AMD的東西其實是不比英特爾差的,而且正相反那年頭AMD的東西基本就等于牛逼,最先突破1GHZ,最先出64位,最先雙核,最先四核,AMD在那些年出盡風頭。

咱先說說普通的AM2平臺吧,老65nm,K8架構(gòu),最高支持到3Ghz+左右的水平(5600+ 2.9G,5800+3.0G,6000+3.1G,一般市面上常見的都是5000+的檔次,2.6G,TDP 65W)這類U說實在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升級的必要,配的老板子也一定是DDR2的老板子,所以如果有得選的話建議各位上AM2+,也就是一代羿龍,三核有8600,四核有9600,性能都比在AM2同世代換高頻型號或者超頻要提升大很多。畢竟頻率高低也都是同樣產(chǎn)出來的CPU看體質(zhì)分出來的,但是多出來一個核心不一樣,直接性能就憑空多出來一個核心?,F(xiàn)在三核8600也就十多塊錢包郵,9600四核貴一些三四十吧,反正對于老AM2平臺是最好的選擇了,三核價格也是真香。

順帶說下,8600如果有得選上8650,CPU步進高能效果好一些,9650也是一樣。其實對于垃圾佬來說,AMD有三核就夠用了,比雙核強但是雙核不能干的它能干,四核能干的它也能干。所以一定要執(zhí)著于四核就沒啥意思了。各位想升級四核的垃圾佬也可以先用三核試試水,萬一板子不支持AM2+也好有退路。

說到AM2+不得不說當年非常神乎其神的AD5000和B59,這倆都是AMD在65-45nm躍進期間的過渡產(chǎn)品,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開核,就是AMD為了清庫存把生產(chǎn)出來滯銷的體質(zhì)不太好的多核U屏蔽核心便宜賣。其實核心雖然被屏蔽了但是還能用,所以AMD就沒做物理屏蔽,這樣從實際操作上就給開核留下了空間。而早期的開核U其實并不建議各位上,因為它們體質(zhì)普遍不好,能開不能超,即使能超也非常挑內(nèi)存,不是啥內(nèi)存都好使的。但是能超的內(nèi)存現(xiàn)在市場上越來越少了,賣家見奇貨可居也紛紛漲價,價格水漲船高失去了使用意義。還不如老老實實弄個9650回去插滿便宜2G 4X2G就完事了,還能做64位系統(tǒng)

所以FX5000雖然名聲很大,但是并不好玩。咱自己有包開的FX5000都沒稀得玩,老45nm太糟糕了,不支持DDR3。開核U挑內(nèi)存可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年頭上哪找DDR2的內(nèi)存去

所以AM2+建議各位玩玩就好,并不適合作為主力。主力來看其實這年頭AM2和AM3相比來說性能差距不小,價格差距不大,那還是建議各位來AM3當主力比較好。

到了AM3這一代,AMD突進45nm,CPU基本都是雙核起步,當年大部分尋常百姓家都能有個速龍240之類的主機,比如我家就是速龍240+GT240。當年咱干UP的時候就用這東西渲染視頻,經(jīng)常一干就是幾十分鐘一兩個小時,現(xiàn)在想想這老雙核U用來渲染1080P也夠為難它的了,即使后來咱為了省時間上了720p也一樣需要干很長時間

至于 你問我當時做的什么視頻啊,基本就是這種:

大概這個東西

現(xiàn)在偶然還能找到些遺跡呢

不過咱已經(jīng)不打算承認這是咱自己以前的作品了,黑歷史

其實咱以前做視頻的時候就很含糊,現(xiàn)在寫文章了也一樣不是非常嚴謹,這種隨和佛系的態(tài)度是很早以前就養(yǎng)成的。寬以待人,寬以待己。作品好與不好自己問心無愧就行了,珊瑚有言,創(chuàng)作是給自己看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對得起自己。我自己對自己要求不高,當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修飾。

總之當年的雙核機器跑分來看是非常弱雞的,畢竟即使是新45nm規(guī)格上也沒比老65nm強多少,只是在制程上的升級可以更容易跑高頻而已,從性能本身來看,并沒有太多提升。真正能帶來性能提升的就像前文所說,是核心數(shù)的增加。

【圖吧入門教程】1.關(guān)于CPU你應該知道的

里面也提到了其實主頻這種東西相比核心數(shù)來說對于提升CPU性能是比較虛無縹緲的。畢竟主頻再怎么提升也沒有直接增加核心能讓CPU憑空多出來一個核心的性能來得快。單核CPU超冒煙了也打不過雙核,雙核使勁超也干不過三核,這是自然之理。所以AM2升級AM2+本質(zhì)上是核心數(shù)的升級,并不是制程或者主頻的升級。AM2來說,AMD 5000+ 2.6GHz 單看主頻比AMD 9650 2.3GHz高不少,但是性能被9650吊著打,因為9650是四核,且即便同是65nm AM2+的8650/9650是有三級緩存的羿龍,無論怎么說都比AM2的速龍要強。實際上,8650三核和9650四核在視頻解碼上來看差別不是很大,AMD到了三核就有流暢解碼1080P HEVC的能力了,正好對應咱現(xiàn)在的WEBRIP和BDRIP動畫壓制標準格式,作為HTPC是可以的。

所以AMD到了AM3更加發(fā)奮堆核,直接最高規(guī)格達到了六核六線程。同期的英特爾才剛剛玩明白雙核,解決了以前奔騰D和賽揚D的膠水雙核問題。在775平臺到了45nm的時候還在堆膠水四核呢,數(shù)據(jù)交換經(jīng)過北橋?qū)π酒M壓力不小,AMD都已經(jīng)最高達到真六核的水平了。膠水核心最厲害的時候,CPU開蓋拔掉一個DIE甚至都能點亮,兩個核心本質(zhì)上可以認為是獨立的

總之AM3針數(shù)為938針,AM3+也一樣

是以前主流的CPU接口

產(chǎn)品序列有原生雙核不帶L3緩存的速龍II X2系列,原生四核不帶L3緩存的速龍II X4系列以及原生四核帶L3緩存的羿龍II X4系列,以及原生六核帶L3緩存的羿龍II X6系列,此外還有由速龍II X4或者羿龍II X4系列屏蔽核心而來的速龍II X3系列以及少數(shù)X2系列型號以及羿龍II X2 X3系列,以及羿龍II X6 系列屏蔽兩個核心來的速龍II X4 640T和羿龍II X4 960T,這些型號的處理器有開核的潛力。

圖吧入門教程2:CPU進階 開核與開蓋

因為AMD在當年留下了能夠開核的福利,所以時至今日,AMD仍然是垃圾佬的垃圾平臺主力機首選,性價比極高。45nm的AM3因為架構(gòu)上K10.5集K8 K10之大成,所以直到今天仍然可以作為主力使用。性價比高的產(chǎn)品有X4 635 X3 445開核X4 B45,不建議買X3 710 720開X4 10 20,雖然有三級緩存但是實際使用上發(fā)現(xiàn)沒有主頻高的445好用,這些U都有包開的不假但是價格相差不遠還是優(yōu)先選X3 4系的

某種極限條件下X3 405E以及X2 210E 220E以及X2 5系羿龍也能開核,然而這些U基本沒有包開的而且開核之后性能平平,沒有上手的意義。好處是前者非常便宜,后者因為自帶三級緩存所以開出來核心之后比較有成就感,實際上三緩沒啥大用。

其實三核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就足夠滿足日常需求,而且開核來看U里面包開的很多羿龍是不穩(wěn)的,雖然能開出四核表面看著風光實際使用來看并不好用,經(jīng)常會卡死。所以包開也要包穩(wěn),包超一般開了都穩(wěn)。CPU有體質(zhì)問題,這個不必多言。咱之前三番五次強調(diào)來著,同樣型號CPU有著不同的體質(zhì),根據(jù)漏電等參數(shù)可以確定一個U是否能超頻能超多少。大概來看漏電低的U在同等的電壓下CPU可以超到更高的頻率發(fā)熱更低運行更穩(wěn),漏電高的U就很可能超不了頻,電壓提高了頻率也上不去多少以及發(fā)熱大。這種U基本都是雷不要超了。開核也是一個道理,一般來說屏蔽的核心能不能開主要也是看核心的體質(zhì),體質(zhì)不行的就開不了,開核選項一打開開機就死機,點不亮,進不去系統(tǒng)都是常見的。即使能進去系統(tǒng)有的也跑不穩(wěn),包開不包穩(wěn),負荷不高還行,負荷一高就死機,這也是存在的。再就是體質(zhì)了,有的U無論開不開核上電發(fā)熱就大默認電壓就高非常難超頻,那這種U如果開核之后還穩(wěn)的話就好好用,不要想著什么超頻了。

主力機來說果然AM3還是要玩六核,目前AM3的六核和AM3+的八核比起來性能相當發(fā)熱略低而且售價非常低

從數(shù)值上看,六核的老龍王1055T 1100T跑分仍然和后來的推土機FX8350平分秋色不分上下。當然和x58的X5650是根本沒法比的,然而作為垃圾佬來說100多塊錢就能弄到和1055T性能基本一致的包開640T 960T開出六核的1405T或者1605T,不得不說臺式機裝機現(xiàn)在性價比來看應該沒有比這個能打的了吧,沒有了吧?,F(xiàn)在咱自己的吃雞主機就是1405T+GTX670,性能來看除了電源可能要高點,沒別的問題。

筆記本方面

AMD的筆記本咱玩過的甚少,什么閃龍速龍羿龍的本子咱都沒玩過,當年AMD的筆記本也是稀罕物,咱根本沒見過?,F(xiàn)在好了,AMD有銳龍APU,出的本子也好臺式機也好和英特爾不相上下,據(jù)說MAC OS X也開始支持AMD的銳龍了,所以也不是以前非英特爾不用的局面了。咱唯一一個AMD的本子是A10 5757M的ACER V 5 552G,當年我爸拉著我非要上電腦城買本子的時候的權(quán)衡之選,三年前花了四千多吧,還說什么實體店售后好你咋不要I7的本子?,F(xiàn)在想想咱當年選擇可以說是真對,當年可沒有I5 8代這種東西,英特爾一直都在擠牙膏,I7雙核本子就是7K起,不買是對的。咱選這本子的模具還行,AMD的A10 APU也還算靠譜,雖然CPU性能來看還是被I5 560M吊打,但是至少用起來感覺還可以,不是很差。咱同學同樣花4000多買的FX 7500的本子可以說就是辣雞了,低壓U,大火爐。低壓并不意味著省電,也可能是U的體質(zhì)不行標壓跑不穩(wěn),這事咱也是最近才知道的。筆記本平臺的RYZEN APU最早也只有低壓U,據(jù)說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CPU體質(zhì)不濟發(fā)熱大也就自然很容易理解了。當然,也可能因為咱同學買的華碩,散熱縮的1P也有關(guān)系,還果不其然的炸過一次主板,好歹在保當時上三好街去就給換了。幸虧炸的不是硬盤,原機帶的東芝機械也是非常蔡,ACER在臺灣省的企業(yè)里面好歹是扛把子,用的硬盤好歹也是希捷的薄盤,不可能給你上默認功耗就達到5V1A的東芝盤。雖然希捷也比較蔡但是好歹比東芝省電。硬盤來看機械里面果然還是西數(shù)可以玩。咱反正至今沒炸過西數(shù)的盤,至于什么三星邁拓IBM日立的雜七雜八的老機械盤咱倒是沒少見過,用起來什么感覺也清楚,這里面活到現(xiàn)在的也只剩下西數(shù)希捷以及日立的繼承者東芝了。雖然當年日立盤就不怎么樣也就勉強能用,但是人好歹活下來了,而且在SMR當?shù)赖拇蟪敝袞|芝居然還算是不錯的可以辨別是否SMR的品牌。對于有剛需的用戶來說做硬盤比較蔡的東芝反倒憑借這種誠意成了最佳選擇了,非常魔幻

至于英特爾的筆記本咱玩過的就多了,從圖拉丁奔騰3到I3二代,作為垃圾佬也算是好歹體驗過了各種垃圾本子了。這點其實在咱之前的文章和視頻中也能體現(xiàn)得到。至于圖吧垃圾佬的筆記本撿垃圾指南咱以前也寫過文章,這里捎帶著提一下:

圖吧垃圾佬的筆記本電腦選購指南

奔騰3的本子U基本現(xiàn)存的都是圖拉丁奔騰3,發(fā)熱低同頻性能吊打后來的奔騰4,130nm制程,理論上搭配830MP芯片組性能也可以,1.13的圖拉丁U。圖拉丁賽揚本子U據(jù)說有1.4的,奔騰有1.2 1.3的,但是現(xiàn)在市面上應該見不到了,即使有也非常貴,因為都是收藏品。實際使用來說可以說還不如今天的工控機平臺,D525都能吊打它,然而作為圖釘鑒于情懷收藏一個回來用著體驗一把圖拉丁是可以的,咱反正是這么做的。

【垃圾王】100多塊錢的筆記本能干啥

可以確定的是,這個當年咱在魚上第一次收的本子實際成交價格是300元,然而咱用了一陣子之后考慮到了當時的市價就寫了100。事實上后來咱收過一個帶底座的尸體也就100多,刨去底座本子就值不到100,估測當時這個本子能點亮的應該是100,價格是這么出來的

以前的S3 2D顯卡那年代獨立顯卡都是不怎么發(fā)熱也沒什么性能可言的,當時英特爾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集成顯卡,注意這本子左上純鋁的散熱器開機風扇完全沒動以及中間的S3獨立顯卡以及右下角的電池位設(shè)計,后來奔騰4之后IBM的本子基本都是后置電池支持擴容了。奔騰4就是全員大雷,別的廠家不改進散熱和加電池的都被投訴本子性能下降發(fā)熱還高續(xù)航還低了,IBM當年要賣好幾萬塊錢應該不會和別的廠家一樣坐以待斃,所以比較有遠見的改進了設(shè)計。這個設(shè)計直到后來的T43 X60 X200都一樣被保留了下來。

老IBM的屏軸在轉(zhuǎn)軸上,這樣設(shè)計可以省屏上的外指示燈

T23的光驅(qū)位可以換成小鍵盤,主鍵盤和主板是直接通過插槽連接的,甚至支持熱插拔(然而僅僅支持鍵盤,指點桿不支持)

T23之后,用奔騰4的T30系列基本都因為奔4的原因不能用了,不過搭載后來英特爾屈服以后推出的基于圖拉丁奔騰架構(gòu)的筆記本特供奔騰M的T42/T43意外的還算好用,這兩款機器根據(jù)搭配的芯片組不同板子能上的內(nèi)存也不同。同樣是90nm的奔騰M,搭載855GM芯片組的T42只支持2G DDR內(nèi)存而且是單通道。而搭載915芯片組的T43就可以上DDR2雙通道,雖然最大也只有2G但是因為是DDR2而且還有雙通道所以性能很可以。

圖吧垃圾佬大賞 篇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IBM THINKPAD T43

此外T43支持的奔騰M型號更多,最高可以上到PM780,主頻已經(jīng)超過2.0G了,比一般標配的1.86要高很多。T42不行,上PM780雖然能亮機但是不能跑滿頻,這個咱試過了,只能上400總線的765,對于533總線的U無能為力。雖然都是Dothan的U但是因為總線的緣故舊機器和新機器的性能差就拉開了,此外根據(jù)百科的CPU列表來看,T43用的533總線U普遍TDP比400總線的U高了6W,所以散熱規(guī)格來看T43比T42高很多——因為獨顯也要散熱了。

等到了圖吧垃圾佬大賞 篇一:末代IBM的榮耀:THINKPAD X60 的時候上面搭載的945芯片組就是咱熟基本就是65nm奔騰和酷睿雙核的芯片組,現(xiàn)在來看也已經(jīng)很老了。不堪大用

45nm英特爾酷睿奔騰線經(jīng)歷了兩代,一代是GM965的800總線酷睿2(圖吧垃圾佬大賞 篇八:100塊錢的工作站(NEC VY21A)),在這之前還有搭載945芯片組667總線的65nm酷睿2暫且不說,還有一代GM45 PM45 1066總線可以上DDR3的酷睿2代,在那之后英特爾就走向了32nm的I3 5 7了。性能上看如今45nm的800總線老酷睿2代已經(jīng)不堪大用,但是1066總線的酷睿2意外的還能用,這點一定要注意。到這里就要說明了,800總線的45nmPenryn酷睿2和1066總線的Penryn XE酷睿2命名上有區(qū)別,這點和奔騰M略有不同。

pm45主板一般可更換T9X00、T8X00、P8X00、P7X00等系列的處理器,X9100至尊U以及qx9300膠水四核理論上也是可以支持;還支持雙通道的DDR2/DDR3的內(nèi)存(多是DDR3)。



值得注意的是945也好PM45也好都是向下兼容的,很多老本雖然用了PM45芯片組但是配的都是965那代的U,性能大打折扣,換1066總線的U之后性能直線提升,965芯片組的本子也同理。不同的是PM45的本子很多還是可玩的,比如圖吧垃圾佬大賞 篇五:150塊錢的IDEAPAD Y450 換掉原裝的奔騰雙核上酷睿2雙核還是很有可玩性的,一下子就從卡頓發(fā)熱變成了清涼流暢的體驗了。

個人建議PM45還是玩25W的P8800就夠了,沒必要上什么35W的T9600或者T9550。P系列體質(zhì)很好,同頻性能和35W的T系列基本一樣,這點特別要注意。個人感覺這個和之前說的771服務(wù)器U一樣基本上靠CPU體質(zhì)區(qū)分系列,E5450 X5450規(guī)格性能完全一樣不同的就是X系列的發(fā)熱高了40W,一下子功耗高了二分之一。

至于965就沒啥玩的必要了,800總線的U沒啥玩頭,可玩性不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本子都可以換U,比如咱這個圖吧垃圾佬大賞 篇三:200塊錢的THINKPAD X200 的板子和U就是焊一起的,只能換主板(后來咱群友給咱300塊錢福利了兩個P8600的整機,比P8400好用了不少)

不過 只要設(shè)備齊全什么都能解決,沒有用工具解決不了的問題。推力足夠大板磚能上天,大力出奇跡上BGA設(shè)備問題就能解決


拆焊筆記本換CPU也不難做到。不過BGA的本子主要還是活難干U難買出錯了直接BOOM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妥善解決的方法果然還是直接買個帶好U的主板換上。帶高檔U的主板不一定是高配機,至少THINKPAD來看高配機帶的附件完全可以直接拆換的。如果單收主板困難的話還可以直接收整機對換。U好一點的別的地方帶一點缺陷(比如屏幕有亮點鍵盤缺鍵之類的)的低配機收回來直接和手上的高配機對換主板不要太容易,咱自己的X200升級CPU就是這么做到的。

然后就是到了32nm的酷睿I系一代的時代了,這代本子其實現(xiàn)在來看有很多槽點,比如CPU上面都帶集顯然而GPU比CPU的DIE還大而且還在用45nm導致發(fā)熱很大CPU巨熱直接縮肛嚴重影響U的發(fā)揮所以這代本子普遍采用獨顯,即使是拔掉獨顯提升性能的那種顯卡也要上獨顯。

這一代本子普遍采用HM55芯片組,Westmere架構(gòu)的Arrandale CPU。因為芯片組不集成集顯所以也用不著糾結(jié)PM45 GM45的區(qū)別之類的瑣事了,而且這代產(chǎn)品一般普遍采用可更換的PGA封裝,除非超薄本(比如X201)不然CPU基本上普遍可以換?,F(xiàn)在這代產(chǎn)品里面性價比最好的果然還是I5 560M,2.66主頻,睿頻3.2,價格嘛普遍現(xiàn)在在六七十上下了,只支持8G 1066內(nèi)存有點可惜

這代產(chǎn)品里面不能睿頻的奔騰雙核或者I3一代換I5還是很有搞頭的,性能直線提升。而且價格又不貴,一頓午飯錢就解決了。

一代酷睿I系沒必要上I7,除了名字好聽其實和560M區(qū)別不大,620M和560M性能差不多,640M性能略高但是完全沒性價比,價格高了一倍多。I7 QM更不要想,不是所有的本子都能上,而且即使能上也體驗極差,45nm四核發(fā)熱和火爐一樣,開機就熱縮肛不是夢。

代表產(chǎn)品 東芝L600 華碩K43J之類的

東芝L600拆機清灰換CPU(大拆)

華碩K42J拆機清灰換CPU

這個圖吧垃圾佬大賞 篇二:聯(lián)想THINKPAD E40 ?實在不想說什么,換了560M睿頻也上不了3.0的玩意,而且還是拔掉獨顯提升性能。

關(guān)于這之后的酷睿2代HM65本子咱雖然有但是因為二代I7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和吔屎一樣,所以咱并沒有玩。就I3一直茍著買了就要好好用來著。二代I7終于有不錯的四核了,最高支持16G的1333內(nèi)存,在大概兩年前吧,咱當時有個同學花了1600的咱作為垃圾佬根本不能接受的價位整來過一個HP還是DELL的工作站,四核八線程I7二代,應該是2630QM吧,45w,內(nèi)存加到頂了,還帶一個指點桿。當時還在用X60的咱只能望洋興嘆了。即使到了今天咱也買不起那種東西,生活不易

所以I3 5 7二代以后的咱就別想了,至于I9更是見都沒見過。不過作為垃圾佬可以透露下咱知道的是I二代酷睿I系的本子普遍采用的HM65芯片組是可以直接上四核的,而且CPU方面二代CPU針腳和22nm的IVYBRIDGE完全兼容,只需要給主板刷上BIOS就可以支持。當然因為無論二代還是三代U都很貴所以咱也沒操作過不能說成功率是多少,只是說有這種操作。

所以作為垃圾佬來說對于筆記本的撿垃圾經(jīng)驗就只有這些了。

至于平板產(chǎn)品咱之前寫過圖吧垃圾佬的Windows平板選購指南 不再贅述,這次這個教程姑且就更這么多,把咱幾年來撿垃圾的經(jīng)驗基本都寫在里面了

以上


【巨 作】圖吧垃圾佬的老舊平臺撿垃圾指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腾冲县| 南岸区| 乌拉特前旗| 永寿县| 江孜县| 汾西县| 肇源县| 凤城市| 乌兰察布市| 微山县| 禹州市| 金华市| 安国市| 五家渠市| 中西区| 高台县| 永平县| 柳州市| 江西省| 通辽市| 云龙县| 德化县| 东乡| 晴隆县| 青阳县| 民勤县| 上饶市| 塔城市| 会同县| 行唐县| 连平县| 赞皇县| 新化县| 健康| 禹城市| 安西县| 建德市| 罗甸县| 陈巴尔虎旗| 开化县|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