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力神童死了,惡魔藏在人間!《三伏》國產(chǎn)神作正式版沉浸向全演繹【深夜檔】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因果業(yè)報的源頭是利益的貪欲,因而真相亦是“眾生相”。
?《三伏》自demo公布以來就倍受關(guān)注,得益于大蠊老師上一作優(yōu)秀的水平,大伙兒對三伏的期待值一直非常高。不過我也曾有過一絲擔(dān)憂,三伏圍繞的主題“神童風(fēng)潮”看似和煙火“講科學(xué)破迷信”的主旨靠近,氣功熱對于很多小一輩的觀眾而言也太過遙遠。若是如同前作一樣繼續(xù)依靠“神童之死”講一個迷信悲劇,免不了有新瓶裝舊酒之嫌。好在大蠊老師很早就說了這作是懸疑推理而非恐怖類游戲,因而三伏在劇情解構(gòu)上更加細致,更偏重于故事本身。確切的說三伏相比起煙火在思考本身的延伸方面稍有縮減,但好在劇情精彩邏輯自洽,不失自己的特色。
?*下面評論涉及部分劇透。
?在游玩了本作后,我認為《三伏》是延續(xù)月光蟑螂老師特點的一部升級之作。與前作煙火相比,三伏偏重于推理的特性使得它能夠更好地呈現(xiàn)豐富的人物關(guān)系與劇情邏輯,神童時間的起承轉(zhuǎn)合銜接地很流暢,幾次反轉(zhuǎn)也非常抓人,得益于大蠊老師優(yōu)秀的氣氛塑造和人物塑造,三伏即使脫離了“恐怖要素”,一些場景和對話也讓人不寒而栗十分有代入感。
?故事中幾乎每一個角色的塑造都很成功,除了幽默圓滑的徐道長和機警勇敢的邱蕪,三大反派、唐家兄妹和蘇秘書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故事全程沒有刻意降智和機械降神,反派甚至在利益驅(qū)動下的千層餅對話和無底線的惡行在一定程度上給人記憶點更深。大蠊老師能用幾組簡單的分鏡和點擊劇情就能刻畫出人物的多面性,邱、蘇、唐在機智敏銳的背后也有柔軟的一面,楊伯鴻看似是個聰明理智、沒什么顯著“出彩點”的培訓(xùn)校長,卻是劇情最后最瘋狂最無底線也最難纏的敵人。甚至作為正義一方主角部門的前局長企圖利用義眼的野心和私欲,也早早在劇情里用一兩句話暗示了。
本作的畫面表現(xiàn)也是更上一層樓。新增的開場動畫狠狠抓住了玩家們的眼球,而這些畫面最終一一出現(xiàn)在劇情相對應(yīng)位置時又是一陣頭皮發(fā)麻。象征著佛與因果輪回的蓮花作為意象在前期揭秘合伙人之死的每一次出場都震撼的不得了。許多劇情畫面依照劇情里的“三扇窗效應(yīng)”被切割成2~3個框,既像膠卷,也像是神童的“眼睛”觀察著世間的一切。加上風(fēng)格鮮明的新千禧裝潢風(fēng)格,很多人能夠從這部作品里感受到來自幾十年前朦朧的記憶,而許多梗也有意無意安插在劇情里讓人會心一笑。尤其是蘇秘書搜尋電話信號時突然冒出來的玩家催發(fā)售,也適時緩解了玩家被緊繃的神經(jīng)(然后就接了個更大的)。
?但就前文所說這是一部延續(xù)“特點”之作,因而一些前作存在的缺點也被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三伏用血和淚給我們講述了人被貪欲異化的故事,邱蕪和陳老師一樣是個為理想和正義不惜獻出生命的英雄角色。但不得不說爬梯子的那個鏡頭和邱蕪的結(jié)局的確容易落人“賣弄套路”的口舌。如果說唐雨的結(jié)局有一定邏輯前后銜接性(打假人被惡徒報復(fù)的風(fēng)險是完全存在的),邱蕪的犧牲除了突出楊伯鴻無惡不作的瘋狂外還是有一絲刻意。
盡管悲劇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但我更傾向認為三伏是一部“社會寓言”而非煙火那般的“人情悲劇”。盡管劇情里有提到邱蕪因為父親的過錯失去了成為正式警員的資格,這種遺憾在邏輯上終將指引她為正義和真相拼搏,因而最終為正義付出生命在情理上確是一種“殉道”,但集中對王老板和楊伯鴻為核心的主線劇情描寫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塑造主角的空間,沖淡了邱蕪終將殉道的宿命感。加上月光蟑螂世界觀里本就存在一些不可用常識解說的“神鬼異?!?,相比起一起邏輯相對簡單的家庭悲劇引發(fā)的血案,神童之死牽扯出的利益網(wǎng)和劇情解構(gòu)更復(fù)雜,需要更多筆墨去描繪故事,因而小邱的塑造起點先天比陳老師要短一截,后天又不能及時補足,許多玩家還停留在“這是個沒能如愿但依然很積極的姑娘”的階段時她的生命就畫上了句號,不可否認邱蕪是倒在黎明前的戰(zhàn)士,但一些人無法接受這種結(jié)局也是情理之中。
同樣,人物塑造雖然都能打95分,但細想那被扣的5分里都有一些虎頭蛇尾或者前后經(jīng)不住推敲的因素。楊伯鴻作為本作塑造相對豐滿的角色,最后“曾誤殺一個被拐賣小孩”的點交代得有些晚。盡管他在死前蟬花幻象里看到的代表死去女孩冤魂的三眼者十分震撼,但鋪出楊無惡不作特點的最后一筆整個過程有一種“答案昭然若揭”的過程,有些“反派在達成目標前主動給主角/讀者抖摟全部計劃過程”的放答案感。這個問題其實在煙火里就有一點苗頭,但由于煙火的故事結(jié)構(gòu)非常簡單,玩家即使在玩到一半才出結(jié)果也不會很顧忌“這答案好明顯”而是關(guān)注背后延伸的價值悲劇。楊對于拿孩子掙錢在心理上是有一定魔怔的,這種潛意識的魔怔應(yīng)該和那個從村子里被拐走時死去的女孩有關(guān),這種前因后果如果能在劇情里稍微提一下,估計結(jié)局會有一層思考的重量,也更貼近“因果輪回”的表達。這種人物塑造動機的頭重腳輕在其他角色上也有一點明顯,徐道長、前局長、沈隊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這種前期“猶抱琵琶半遮面”,后期又很直白地給你抖包袱的點;最后就是葉醫(yī)生,比起前期猜測的人物塑造其實更像是一個彩蛋客串角色。其實私心是有一點想看葉醫(yī)生是怎么從一個有志青年變成后面那個困在群山中走不出的人的過程,可惜三伏里他除了滿足邏輯上不能聲張的設(shè)局外并沒有過多筆墨。
不過總的來說,三伏整部作品依然是月光蟑螂老師繼續(xù)進步學(xué)習(xí)的新作品,從劇情推理的推進、鏡頭畫面表達的創(chuàng)意來看依然不失為一份佳作。盡管存在一些輕微的經(jīng)不起仔細推敲的點,但在呈現(xiàn)故事這一點上是完全合格的,也很好地完成了它“懸疑推理”的任務(wù)。邱蕪、蘇秘書、唐雨和楊伯鴻無疑是本作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角色,我們哀嘆邱蕪和唐雨的殉道,也為蘇秘書得善終走出陰霾而感到高興。至于楊、王一伙人,雖然結(jié)局截然相反但本質(zhì)上殊途同歸,無底線地追求利益最終異化的也只會是自己的人性。
千禧年是新生與蓬勃,但熱烈的生機同樣也會伴生混亂,特異功能、神童、開發(fā)潛能,這是我們記憶中獨有的科學(xué)時代前最終的狂熱,營銷這些非科學(xué)之物者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真假?然而假作真時真亦假,人心在利益面前不過是一張蟬翼,為了金錢為了名聲乃至隱晦的為了“發(fā)展”,孩子的性命、無辜者的性命、正義之人的性命甚至入局者本身為人的底線都如同水中月鏡中花,一觸即碎。
正如蘇秘書前期灰色的塑造一般,她明知道欺騙和投機是有違底線的,但她也認為“沒有公司的積累我做不到真正正確的事”。在那個無序又勃勃生機的年代,人們渴求實現(xiàn)理想改變命運,但改變命運往往需要犧牲時間、金錢乃至底線。社會的巨變沖擊著每一粒沙塵,王總為了挽救日薄西山的公司,楊伯鴻一行人想要賺錢/養(yǎng)家,蘇秘書想要投資計算機行業(yè),公司里受蒙騙的員工也是希望未來孩子能有更好的發(fā)展。所有人都希望能夠達自己的成目的,卻踏入了無法自拔的漩渦。所有因用謊言編織成了罪惡的果,這正印證了大蠊老師寫在海報上的那句:真相亦是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