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俗語看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先看幾句智慧的俗語: 1.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后炮。 2.事莫做絕,話莫說盡。 3.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 4.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5.莫嫌老來丑,莫欺少年窮 6.人到難處莫加言,馬到難處莫加鞭。 7.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不打飛上天。 8.寧給好漢牽馬墜鐙,不給賴漢當祖宗。 這些俗語既富有哲理,又通俗易懂,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不管是學富五車的人,還是目不識丁的人,都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我們老百姓可能不懂孔孟之學,老莊之道,但是這些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語言,我們是明白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之一呀! 中國傳統文化涵蓋的范圍極廣,有儒、釋、道、墨、縱橫、雜、法、兵、農、陰陽等諸家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有神話傳說、詩、詞、歌、賦、曲、戲、小說,對聯、俗語、諺語、書法、民風民俗等多種表現形式。甚至包括飲食、建筑文化等,不一而足。豐富而又多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石。 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既能增長我們的學識,提升智慧;也能陶冶性情,對我們做人做事都有很好的幫助!我們大多數人在人生旅程中,都會有困惑和迷茫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從老祖宗那里尋求答案,即使找不到直接答案,也能收到啟發(fā),幫助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幾年興起的國學熱,就能很好的說明問題。 文化復興是大勢所趨,必然達到的,而且時間不會太久。學習國學的人將會越來越多(包括外國友人)。據南懷瑾老師當年的預測,中國將會有200多年的盛世,遠超漢唐。萬國來朝的局面也是指日可待的。對此,我們作為中國人能不感到自信、自豪和興奮嗎?正如這兩句詩寫的:“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