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你是老大呢?中國社會里,老大往往更吃虧,為什么?
誰讓你是老大呢?
這是中國社會中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所謂長兄如父,長姐如母,你既然是老大,那你自然要承擔(dān)更多的責(zé)任才行。
很多父母心里也覺得只要管好了老大,老二老三就好管了。所以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一般是老大挨揍最多。
但很多人都不理解,或不愿理解“老大”其實也跟其他兄弟一樣,他只是先來到這個世界而已,并不意味著他就必須承擔(dān)父母一樣的責(zé)任和壓力。
在生活中,老大付出最多,受到的委屈也最多,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孝不比兄
我在農(nóng)村生活的時候,有戶人家兄弟四五個,一開始老大成家立業(yè)比較早,給父母和兄弟姊妹很多照顧,這家人的關(guān)系也很可以。
后來老大因為工作和家庭遇到了困難,自身難保,他就遭受了父母和家人的種種責(zé)難。
隨著家庭矛盾激化,父子和兄弟情分都淡薄了許多,家人變成了親戚,甚至可以說是那種疏于往來的遠親。
幾十年后,老大身在異鄉(xiāng),父母養(yǎng)老成了大問題,兄弟幾個不愿意承擔(dān)這個責(zé)任,于是就推給老大,說這應(yīng)該看老大怎么做,他們好像有意識地忽略了老大的困難和之前老大給予的幫助。
總之,他們覺得老大出錢出力是應(yīng)該的,什么事都應(yīng)該老大帶頭,最好是老大負擔(dān)所有開銷,這才是老大該做的事。但如果孝敬老人都要這么比較和推諉,那老二老三又算不算父母的孩子呢?

中國社會里,老大往往更吃虧,為什么?
主要就是世俗觀念的綁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受世俗的影響,認定老大就應(yīng)該有老大的樣子,就是要多吃虧一些。
而其他兄弟姊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愿意接受這種邏輯。
花錢的事,照顧父母的事,麻煩的事,可以統(tǒng)統(tǒng)推給老大,而要是趕上分錢、分家產(chǎn),那老大最好是不出面,好處沒有老大的份。
對老大而言,胸懷確實是委屈撐大的,環(huán)境會改變?nèi)?,如果老大自己也接受了世俗的觀念,那他就會按照世俗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盡管要承受更多,要付出更多,而且這些都被視為理所當然,他也不得不繼續(xù)下去。

為什么有人愿意主動當老大?
不僅僅是家庭中,在社會上,在工作中,都有一些人是要出來當老大的,不管你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只要坐在老大那個位置上,那就必須做老大該做的事。
老大三件事,出錢出力出人,你愿意吃虧,愿意讓別人占便宜,所以別人才會聚集在你身邊,為你所用,所謂吃虧是福,就是這個道理。
但很多人并沒有這樣的覺悟,他們什么好處都想要,但就是一點虧都不吃,那他們就算坐到了老大的位置上也終究坐不穩(wěn)。
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老大實際上就是帶著一幫人去做大蛋糕,身為老大,就是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古人有個詞說得好——厚德載物——如果你沒有利他精神,不能承載眾人的利益,那你就當不了老大。

家庭和睦,就不能對老大進行道德和世俗綁架
父母生下的幾個小孩,各人的稟賦、才能、成熟、機遇等等都不一樣,不是說老大就最先取得成就,也許老大是大器晚成呢?
那如果事事都推給老大,其他兄弟有力而不出,故意看老大的笑話,那這樣的家庭肯定和睦不了。
什么是家?意思就是相互支持和幫助,每個人都應(yīng)該為家庭付出,誰先有條件誰出力多一些,這才是人之常情。
我有次在醫(yī)院看到一家人在醫(yī)院里吵架,幾個女人對著一個男人罵,說他是老大就該多掏錢,其他兄弟圍在一邊不管不問,任由自己媳婦罵大哥,好像病床上的父親只有老大一個兒子似的。
俗話說兄弟一心,其利斷金,如果一家人都不和睦,兄弟關(guān)系都不好,那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本質(zhì)是什么樣了。修身之后是齊家,反過來說,家庭不和就意味著這家人的道德修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