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口起義
原文刊載于;《冀熱遼人民抗日斗爭?文獻?回憶錄第一輯》 本文作者:中共豐潤縣委黨史資料征集辦公室、中共遷西縣委黨史資料征集辦公室,張書明、馮伯英整理 ————————分割線———————— 巖口,是豐潤縣腰帶山東麓的一個山村,地處豐潤、遷西(當時為遷安縣,下同)、遵化三縣交界處。一九三八年夏,在冀東抗日大起義中,巖口是冀東抗聯(lián)第二路率先起義的地點之一。
巖口起義之前,我黨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首先,恢復和發(fā)展了黨的組織,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到一九三八年上半年,遷安、豐潤、遵化等縣的黨組織已基本恢復并有所發(fā)展,經過李運昌、王平陸、閻達開、蘇林燕、魏春波、高存、楊文漢、張志超等同志幾年的共同努力,在以巖口為中心的豐、遷、遵、灤四縣交界地帶,黨的地下活動已聯(lián)成一氣,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五月中共京東特委與冀熱邊特委合并,由胡錫奎任冀熱邊特委書記,李運昌負責軍事工作。當時,特委機關就設在離巖口不遠的西莊(遷西境內)魏春波的家里。特委和抗聯(lián)司令部的主要領導同志,日以繼夜地在這里工作。魏春波是地方黨組織的負責人之一,他老成持重,交結廣,黨性強,辦法多,成為李運昌、胡錫奎等同志的得力助手和好“參謀長”,所以,被任命為抗日聯(lián)軍顧問。 起義前,我黨利用各種條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抗日宣傳工作。從一九三七年開始,蘇林燕等即在蘇莊一位老黨員家中,秘密刻印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大量傳單、標語,還有許多八路軍對日作戰(zhàn)的勝利消息,然后組織黨員和可靠群眾在巖口、鐵廠等集市或廟會上廣為散發(fā)。楊文漢則以賣文具為由,走學校,串課堂,向潘家峪、北嶺等校師生宣傳抗日救國道理,動員他們參加抗日活動。在遷西的西莊,魏春波等秘密收聽“延安之聲”,組織黨員刻印文件和其它宣傳品。閻達開在萬國來的協(xié)助下以教書為掩護,在黑洼、西莊等地秘密活動。李子光也以小學教員的身份、活動于金廠峪、三屯營等地。他們利用各種形式,向群眾宣傳了我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動員“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有人的出人”,激發(fā)了各階級各階層的抗戰(zhàn)熱情?!叭A北人民武裝自衛(wèi)委員會冀東分會”成立以后,各縣也相繼成立了自衛(wèi)會組織,僅豐、玉、遵、遷、薊、灤、樂等縣,自衛(wèi)會員即達一萬五千余名。這就為巖口起義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第二,積累了發(fā)動游擊戰(zhàn)爭的經驗教訓,訓練了一大批軍事骨干。一九三三年冬的遷西起義失敗后,冀東黨組織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逐漸擺脫了“左”傾盲動主義的羈絆,確立了團結各階級階層共同抗日的思想,并不斷地摸索武裝斗爭的經驗。從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七年間,冀熱邊特委書記王平陸在長城沿線的深山密林中,組織劉永豐、高存、高永琛等久經考驗的黨員,成立了游擊小組,晝伏夜出,開展游擊活動。一九三七年底灤縣多余屯會后,王平陸執(zhí)行會議作出的決定,將原游擊小組擴建為“華北抗日聯(lián)軍冀東游擊第一支隊”,在清河沿戰(zhàn)斗中打響了對日開火的第一槍。不幸的是,他身負重傷,英勇地犧牲了。但是,由于魏春波等人的堅持,這支抗日武裝力量終于保存下來,并在高存、彭夫的帶領下,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再次出擊,攻克了興隆境內藥王廟等日本據點。至此,冀熱邊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序幕業(yè)已拉開,我黨不僅積累了成敗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而且培養(yǎng)了軍事人才。第一支隊的干部、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中受到了實際鍛煉和考驗,又經過游擊戰(zhàn)爭訓練班的培訓,增長了才干。在大起義時,這些同志都成了各總隊的干部。 第三、加強秘密通訊聯(lián)絡,擴充起義隊伍,籌集槍支。在起義之前,我黨建立了以特委所在地西莊為中心的數條秘密交通線:西莊至古冶、唐山,由谷福聯(lián)絡;西莊至洪山口、董家口外,由趙明海聯(lián)絡;西莊至太平寨,由周治國聯(lián)絡;西莊至天津等地,由才永常聯(lián)絡。另外,特委還在巖口、西莊、沙嶺子、小尹莊、黑洼、上梨樹峪等地設立了秘密聯(lián)絡站。其中巖口、西莊二站為起義起了更加直接的作用。巖口交通站是在魏春波、蘇林燕的親自指導下,由黨員徐振鐸和馮文智等以開“祥義成”雜貨鋪為掩護具體操辦的。這個站,收集了大量情報,接轉了一批批我黨干部,還提供了秘密集會的地點。西莊魏春波家的附近也設有一站,黨員劉福(原名魏長志)以開藥店為掩護從事地下聯(lián)絡工作。這里和巖口站一樣,成為特委機關的靈通耳目。 同時,我黨為了動員基本群眾參加起義,也作了大量工作。東高莊黨組織負責人張志超,通過社會關系串連了白云生等二十名農民參加革命,并賣掉自家土地,買槍三十五支。蘇林燕曾在楊家鋪、蘇莊等地發(fā)動了七十多人參加起義,還獻出賣地款三百七十元作抗日經費。魏春波在帶領全家人參加革命的同時,充分利用自己在本地的威望和廣泛的社會關系,動員親戚朋友參加或支持起義,動員家人、親友和本村群眾出錢、出槍、出人,為起義做了大量的具體準備工作。 第四,爭取民團等地方武裝,這是我黨在巖口起義前所作的一項卓有成效的準備工作。 當時的豐灤遷遵交界地帶有如下地方武裝:(1)偽警察局(所)。在以巖口為中心方圓三十華里范圍內,凡重要集鎮(zhèn)和交通要道,都設有警察機關,如興城、藥王廟(龐店子)白塔寺、玉皇廟(鐵廠)、王官營、新集等,計有十余處。每地駐警察二三十至五十不等。 (2)村辦民團。在當時的遷安縣第五區(qū)(興城以南地區(qū),今遷西境內),戶戶按地出錢,集資買槍,幾乎村村雇團丁五六人,設立民團。團丁吃飯在家,夜宿在團,以保護地面安全。其他鄰縣也是如此。如豐潤腰帶山腳下的呂各莊、巖口、比古岫等主要村莊,也都立有團局,且槍械齊備。 (3)地主武裝,當時各鄉(xiāng)土豪家中大多有槍,并雇有護院。西莊地主魏老紫家就有大槍三五支,魏老志家尚有一支手提式沖鋒槍。北觀周家大院還曾筑有炮樓。 (4)土匪武裝。這些人多是無業(yè)游民,亡命之徒,武器精且槍法準,常給豪門大戶以威脅。 很明顯,上述各類武裝實力雄厚,不可忽視。況且,在外敵入侵、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的形勢下,其中大多數還是擁護抗日或同情抗日的。所以,我黨加強了對其團結、爭取和改造的工作,終于取得了巨大成功。豐潤方面,巖口民團班長閻錫九、朱子浮,比古岫民團頭目常慶豐,東高莊的民團頭目符登順,呂各莊民團頭目王慶豐,王官營民團頭目王寶堂和李寶申等人,都是經蘇林燕、張志超等爭取后率眾轉向抗日的,并且都入了黨。在遷西方面,興城鎮(zhèn)團佐王冠卿,山東人,流浪至此,曾給照燕洲地主王連西當過“護院”,槍法準,名聲大,被魏春波爭取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率眾參加了起義。另外,我地下黨組織還爭取了遷安縣五區(qū)的民團頭目、土匪頭目和巡官多人。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參加巖口起義的豐、遷兩縣的地方武裝,就不下二百人槍。許多頭目經我團結教育,覺悟大為提高,被任命為中隊、大隊及至總隊的干部。 及至一九三八年六月末召開田家灣子會議時,巖口起義的條件基本成熟,只待會議決定的起義時間(七月十六日)到來即舉事。出乎意料的是,起義消息泄露,敵人正四處捕人,準備全力鎮(zhèn)壓。為此,起義提前舉行。 七月六日,李潤民、張鶴鳴等率眾在灤縣港北莊首舉義旗。 七月七日這天,冀東抗日聯(lián)軍副司令員兼第二路司令員李運昌發(fā)布命令,巖口起義開始。當天上午,西莊村集合了百余名武裝起來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組成由何文全帶領的一個大隊。這支隊伍冒雨出發(fā),去巖口集中。他們一路起槍,擴大聲勢,于是,又有臺頭、北觀、才莊、南莊、陳莊子、龐店子等地農民入伍。隊伍一邊行進,隊員們一邊高呼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窮人解放了,扛活的該拾抬頭了!”也有的喊道:“干了吧,干了吧!吃干飯去了!”聽到這些呼喊聲,許多頂著小雨翻白薯的農民紛紛扔掉木桿,跑來入列。 在腰帶山下,東高莊、蘇莊、呂各莊、比古岫等村的起義隊員,在蘇林燕、閻錫九、張志超等人的組織下,高舉義旗,潮水般地涌向巖口。很快,在巖口集合了遷西、豐潤四百多名武裝起來的起義隊員,扯起了“冀東抗日聯(lián)軍第四總隊”的大旗。該總隊由原紅軍營長孔慶同任總隊長,閻錫九任副總隊長,丁振軍任政治部主任(因在冀東西部地區(qū)活動而未到任)。第四總隊宣布成立以后,街市上群情激昂,歡欣鼓舞。人們喊道:“總隊長,總隊長,我們參加了!我們參加了!”
總隊長孔慶同站在高臺上,一改往常賣篦子小販的模樣,身穿軍裝,頭戴軍帽,裹腿打得繃繃緊,盒子槍大背在身上,眉宇間透著軍人的氣質。他大聲喊著講話,話音剛落,人群中又爆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口號聲:“打倒日本侵略者!”“決不當亡國奴!”這喊聲如雷滾動,經久不息,在巖口上空回蕩。 巖口起義開始后,李運昌、政治部主任胡錫奎(王瑞清)、顧問魏春波及蘇林燕等領導同志的工作更加繁忙。胡錫奎主任兩眼熬得通紅,仍一筆一劃地抄寫司令部、政治部的布告。群眾的情緒更難形容。起義前,他們通宵達旦,為抗聯(lián)部隊趕制軍旗和袖章,籌糧備款;起義后,為部隊燒火、做飯、送信、張貼標語和布告,傳遞著勝利的消息。 抗聯(lián)第四總隊于巖口宣告成立之后,一舉占領了鐵廠重鎮(zhèn)。敵人驚恐萬狀。七月八日,遵化縣偽保安隊步、騎兵一百三十多人向鐵廠撲來,予以鎮(zhèn)壓。四總聞訊后,趁迷蒙大霧,先行攻占鐵廠鎮(zhèn)外山頭上的玉皇廟警局。因為警局內有馬榮祥(已被我爭取之警察,東北人,此后曾任司令部參謀長。是年臘月二十三犧牲于豐潤火石嶺子)接應,所以戰(zhàn)斗順利,二十多名偽警全部投降。繼之又經兩小時激烈戰(zhàn)斗,第四總隊殲滅遵化偽保安隊大部,俘八十余,繳槍八十余支、戰(zhàn)馬三十五匹。該敵殘部則嚇得狼狽逃回遵化,緊閉城門,再不敢貿然出動了。 正當第四總隊玉皇廟首戰(zhàn)告捷之際,又傳來了八路軍第四縱隊深入冀東的消息,極大地鼓舞了抗日群眾。于是,起義進入了高潮。 七月九日,抗聯(lián)第二路司令部率第四總隊兵不血刃,占據了興城鎮(zhèn)。警察所長王生存帶四十余名警察反正。這時,遷安縣委書記韓東征等組織發(fā)動的遷西灤河南北抗日力量,紛紛揭竿而起,從四面八方向興城匯集,使第四總隊劇增至二千余人。鑒于起義形勢尚在迅猛發(fā)展,司令部在該鎮(zhèn)仁術堂藥店召開了軍事干部會議,決定擴編部隊,確定新編總隊番號和干部人選,以便把起義推向前進。爾后,抗聯(lián)部隊又浩浩蕩蕩開往三屯營古城,收編了該地起義巡警八十余人。共產黨員葉田(三屯人)等領導的灑河橋一帶起義隊伍蜂起,又掀起入隊熱潮。這時,傳來王官營民團叛亂、迫害我抗日家屬的情報??孤?lián)部隊遂改變進攻遵化的計劃,趕至豐潤縣王官營,剿滅了叛亂的民團。三四天內,各地民團、警察紛紛來投,僅王官營,入伍的隊員就有五百余人。許多上層人物也主動捐款獻槍,支持起義。這樣,第四總隊人數劇增至四千余。至此,抗聯(lián)第四總隊正式擴編出如下總隊: 十一總隊:總隊長閻錫九,副總隊長王寶堂,政治主任徐振鐸; 十二總隊:總隊長張秉東,副總隊長程鐵軍,政治主任葉田; 十三總隊:總隊長劉錫彤,政治主任谷云亭,參謀長呂大化; 十四總隊:總隊長陳漢民(后為蘇然),副總隊長才永常,政治主任韓東征。(該總隊由三屯出發(fā),奉命攻克楊店子據點后,由魏春波主持會議,選舉決定的總隊干部名單。)
其中,十四總隊、十二總隊是由遷西興城、新集和潵河橋、喜峰口等地起義隊伍組成;十一總隊是由腰帶山一帶豐、遷兩縣的起義隊伍組成;十三總隊主要由王官營一帶起義隊伍組成。這些總隊加上原第四總隊和后來編成的三個特務大隊及其他總隊,構成了我黨直接率領的冀東抗聯(lián)第二路主力。這支抗聯(lián)部隊與八路軍第四縱隊配合作戰(zhàn),連克縣城,控制北寧鐵路,沉重地打擊了日偽在冀東的統(tǒng)治勢力。即使在西進受挫之后,冀東形勢嚴重惡化,第四總隊擴編的各部仍在黨的領導下,堅決執(zhí)行柳溝峪會議決定,重整旗鼓,堅持了冀東的抗日游擊戰(zhàn)爭。例如,十四、十一總隊的干部韓東征、徐振鐸、周治國等,于一九三九年春收攏遷西舊部,組建了設有三個大隊,四百余人的八路軍第二十三總隊,一直堅持斗爭。 巖口起義的成功,是我黨具體貫徹洛川會議精神,推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結果,是整個冀東大起義的光輝起點。這一壯舉必將以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載入冀東革命的史冊。